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趙 璇 白樹全 馬志民
雙高建設是我國高職教育進入“后示范”時期的重要工作,旨在推動高職院校率先建設一批具有“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特征的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以下簡稱“雙高院校”),從而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系統踐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的重要舉措。
實施軍民協同發展,是中國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的內生驅動。《關于經濟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高等教育系統要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為重要的時代使命,積極推動高職教育在人才供給、科研協作、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等方面對接軍民協同發展需求。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雙高建設應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既要通過雙高建設實現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目標,又要依托雙高院校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積極探索雙高建設服務軍民協同發展的特色建設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四個服務”,為我國高等教育系統服務軍民協同發展規劃了重要方向。高職教育雙高建設是黨中央聚焦內涵式發展、增強國家戰略服務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所作出的重大部署。雙高建設的開展需要高職院校依托其自身的辦學定位、辦學使命、辦學模式和辦學條件進行頂層設計,同時兼顧服務所處地域的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因此,高職院校通過雙高建設服務軍民協同發展,可以將自身的辦學理念、人才定位和服務質量與軍民協同發展體系進行深度融合,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和院校治理創新,實現多方面對接軍民協同發展的具體要求。
目前,隨著國防工業需求的不斷變化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軍民協同發展已進入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深度發展的新格局,軍民兩用人才的培養和供給已逐漸成為影響軍民協同發展體系建設的重要問題。雙高院校作為我國工匠人才的搖籃,以對接高端產業、產業高端的高水平專業群為支撐,可以將自身人才培養體系的關鍵構成要素對接軍民協同發展所需的人才供給需求,為軍民協同發展供給發展所需的人才資源,推動軍民協同發展的活動主體共同探索多元主體、資源共享的人才培養新體系。
軍民協同發展將國家安全納入社會經濟建設發展規劃中,消除壁壘,構建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的新模式,在市場、資源、制度、科技、人才等關鍵環節實現“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深度協同發展。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供給軍民協同發展產業所需的關鍵生產要素為導向,將雙高建設打造出的高水平專業群與軍民協同發展產業鏈對接,可以完善雙高建設所要求的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的重要建設目標,探明雙高建設在軍民協同發展需求中的特色融合點,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在高職教育與軍民協同發展之間的共享交流。
軍民協同發展的核心是技術創新、技術雙向轉移和轉化應用。雙高院校是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科技資源聚集與統籌能力,在公共服務、科研創新、技術轉化等方面也面臨更高要求。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依托雙高建設的資源優勢創建軍民協同發展服務機構和創新中心等科研服務平臺,搭建具有軍民互通、共享、協作的功能連接通道,在軍民兩用科技成果轉化創新鏈上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水平高職院校重點打造的產教融合體系和科教融合體系也可以搭建軍轉民、民參軍雙向交互通道,實現產業鏈與教育鏈、人才鏈與技術鏈的優化互聯,從而形成兩類技術的互通互補,為推動軍民兩用技術成果轉化共享獨特力量。
雙高建設服務軍民協同發展,應依托“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實施標準和建設目標,推動高職教育在辦學理念、服務定位、機制創新等方面全面融入軍民協同發展。為了實現國家戰略對高職教育學科建設的引領和重塑,可以把軍民協同發展的需求作為建設目標納入高職院校雙高建設的規劃框架中,將推動建設軍地產教服務鏈作為特色建設內容,依托雙高建設產出的優質教研資源,積極服務產業需求,著力推廣兩用技術,協同搭建共享平臺,適時優化專業建設,在軍民協同發展的指引下開展高職教育的雙高建設,以服務軍民協同發展拓展雙高建設的發展空間。
依托產教融合是雙高建設服務軍民協同發展的核心特征和主要途徑,也符合雙高建設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要求??蓪⒎諊拦I的軍政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協同主體融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中,針對具體領域同各參與主體開展交流、共享、合作,促進軍民協同發展體系的資源要素整合,共同探索、構建國防工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新模式和新途徑,拓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國防工業領域的服務范圍。
當前,我國軍民協同創新存在“軍民分割”的二元體制問題,對各參與主體開展軍民協同發展造成了較大阻礙,需要構建一個被各方信任、可以滿足參與主體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對接通道。雙高建設中高職院校依托特色優勢專業群搭建的工程技術中心、產品研發中心、協同創新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產教融合創新服務平臺,一方面可以成為軍民兩用技術的推廣中心,聚焦解決軍民兩用技術需求與應用的現實問題,以軍民協同發展科技項目為牽引,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軍民科技創新體系;另一方面可以成為軍民兩用技術轉移、轉化的中介平臺,開展與軍民兩用技術有關的科技攻關、智庫咨詢、技術服務,有助于兩用技術的轉化和創新。
雙高建設的指導思想要求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積極融入區域產業結構體系,服務、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雙高院校是區域軍民協同發展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雙高院校與軍民協同發展體系、區域產業結構體系具有天然而緊密的聯系,共同引領了雙高建設的高水平專業群發展方向;雙高建設的高水平專業群又推動了區域軍民協同發展體系和區域產業結構體系的發展。在雙高服務軍民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雙高院校通過主動對接區域軍民協同發展體系的建設目標,根據區域軍民協同發展產業發展的需求變化,動態優化雙高專業群的學科內容和專業方向,可以同時滿足區域軍民協同發展產業、地方支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的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符合國家戰略和雙高計劃對雙高院校的共同要求。
雙高建設要求高職院校打造具有復合型、發展型特征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形成鮮明的行業特點和學科優勢,建立多元協調、內外聯動的人才協同培養機制,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精準對接區域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成為向社會輸送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雙高建設服務軍民協同發展,可以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對接軍民協同發展目標,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標定位于國防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同時注重電子、光電、信息、電商物流等新興專業的人才培育工作,從而加速雙高專業群的建設速度,形成以軍隊培養為主、高校培養為輔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將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與職業技能、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從而為軍民協同發展輸送具備兩用特色技術技能的專業人才。
雙高建設服務軍民協同發展,既是高職教育支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職教育走向內涵式發展的應有之義。高職院校應該立足自身優勢和特點,統籌設計、主動作為,將政府政策、教研資源、產業需求等融入到雙高建設中,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服務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