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倩 翟曉杰 李滕



摘要:“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長期問題,近年來財政補助及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融資門檻,提高了融資效率。本文基于2017—2021年深交所主板、創業板以及北交所新三板中上市公司的公開數據,引入企業生命周期,利用系統GMM回歸模型對比分析財政補助及稅收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及在企業所處不同階段的作用效果。研究發現,兩類政策均能促進企業融資效率提升,且整體來看財政補助的作用效果強于稅收優惠;財政補助對成熟期企業的融資效率促進作用最強,稅收優惠對衰退期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最弱。最后,本文提出豐富稅收優惠政策內容、完善融資配套體系、提高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融資效率;財稅政策;生命周期理論;系統GMM
中圖分類號:F812.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1007-0753(2023)07-0037-11
一、引言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分布廣,經營范圍覆蓋各行各業,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在保障社會穩定、增加就業、促進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底,我國現有企業約4 600萬戶,中小企業占全國總企業戶數的99%,其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我國GDP總量的60%左右,貢獻了約50%的稅收、70%的技術創新以及80%的城鎮就業。然而一直以來,受中小企業結構特征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自身風險防范的考慮,對其融資構筑了一道天然屏障。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中小企業經營的穩定性、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惡化,經營風險不斷增大;部分企業負債率過高、經營狀況不佳,無法符合銀行授信標準。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效率低的困境進一步加劇。
近年來,一系列財政稅收優惠政策陸續出臺,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成效顯著。財稅優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減免稅、退稅、緩繳稅、投資抵免、加速折舊、虧損結轉抵補、補貼資金等,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一系列財稅政策,包括所得稅優惠、增值稅減免、增值稅留抵退稅、直達資金等。中小型企業借助財稅優惠,得到了更多的資金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身融資困境。因此,合理利用融資過程中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成為企業現階段拓寬融資路徑的比較切實可行的措施。在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背景下,若能有效利用財稅支持政策,便可為企業融資注入新鮮力量,指明未來發展方向。但在現有的研究中,很多人對融資效率與扶持性政策之間的關系缺乏清楚認知,導致在融資決策時未能合理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因此,需要針對財政稅收政策和融資效率展開研究,借助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助力中小企業發展,推動我國企業健康的生態環境逐步形成。
二、文獻綜述
(一)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應用
目前學術界在研究中小企業相關問題時,通常將企業劃分為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等不同周期,探究其在不同階段的各方面表現。在企業融資約束方面,研究發現對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而言,其融資約束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成長期企業融資約束程度大于衰退期企業,而成熟期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最小(黃宏斌等,2016);商業信用對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程度則表現為了成長期最大,成熟期次之,衰退期最小(劉開瑞和葉展,2020)。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模式及策略選擇時,李青(2016)認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企業應針對自身所處的生命周期,適時調整財務、人力、管理等方面的策略,從而延緩衰退期的到來。在研發強度方面,程靜亞(2017)探索了企業不同成長階段、財政補助、稅收優惠以及這些因素交叉作用的影響效應,發現在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稅收優惠和財政補助對研發支出的影響存在差異;余典范和王佳希(2022)研究發現,財政補助僅對成長期企業創新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對成熟期和衰退期企業沒有顯著影響,因此財政補助在成長期介入能為企業創新起到較好的扶持作用,但在企業發展成熟后,政府補貼力度可以逐漸減弱,以免造成財政資源浪費甚至產生擠出效應。在企業績效方面,唐洋等(2014)對制造業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其債務類型和績效水平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均存在差異;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激勵政策,對成熟期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作用更顯著(黃琰和朱文浠,2021)。
(二)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影響因素可歸納為以下三個維度:一是宏觀因素,包括稅收、財政、信貸、法律法規、國家產業政策等;二是銀行因素,包括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信息對稱性、利率、不良貸款容忍度、企業資本充足率及貸款期限等;三是企業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層水平、財務狀況、研發能力、擔保條件等(劉瑞衎,2021)。有學者總結梳理了企業債務融資相關文獻,認為企業融資效率及規模受企業特征、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宏觀經濟和政策、制度環境五個方面的制約(王偉,2023)。具體而言,商業銀行作為最主要的資金提供方,其信貸融資政策對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具有直接影響(關云素,2018)。也有研究認為,現階段影響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決定金融機構投放資金的主要因素是企業現金流量規模和資產規模(戴祁臨,2019)。陳燕和和肖丹然(2021)通過分析德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發現,以政府為主導的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體系、融資擔保體系以及一系列的財稅支持政策可有效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
(三)財稅政策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作用
部分學者就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路徑進行了研究,認為稅收政策對企業融資的影響路徑主要體現在對中小企業本身以及金融機構兩方面(周玥,2014)。李雅婷(2018)研究發現,財政補助主要表現為對中小企業的直接作用和對金融機構的間接作用;稅收優惠政策可直接對中小企業及其融資行為發生的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負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同時也能為與中小企業有融資業務的金融機構提供稅收減免或稅收優惠。對于不同規模的企業,一種觀點認為稅收優惠會抑制規模較小企業和規模較大企業融資,對中等規模企業融資效率具有促進作用(陳路易,2018);而另一種分析認為,稅收優惠對小規模企業融資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對大規模企業融資效率具有促進作用(萬智靈,2019)。對于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有研究發現財政扶持政策只對成熟期企業融資效率具有促進作用,而對成長期的企業無明顯影響,說明財政政策對生命周期處于不同階段企業的外部融資效率影響存在差異,且處于發展后期的企業受財政政策的影響大(郭景先,2016);鄧茜茜(2020)對比分析了稅收政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整個生命周期融資效率的影響,發現稅收政策可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效率,其中對成長期樣本企業的融資效果最好,對成熟期次之。
目前大多數文獻是針對財稅政策對某單一行業、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效率影響的研究,且大多數局限于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關于財政補助對企業融資效率影響的研究較少。此外,目前將財稅政策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與企業生命周期相結合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且大多聚焦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主體相對局限,研究深度有待挖掘。因此,本文嘗試比較分析財政補助、稅收優惠政策對處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方向以及影響程度,同時在生命周期視角下,創新性地引入生命周期虛擬變量與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的交互項,對比財政補助、稅收優惠對分別處于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政府對企業“因時施策”。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財稅政策對企業融資的作用方向
財稅優惠政策通過稅率優惠、稅基優惠、財政補助等方式作用于中小企業融資過程。從稅率優惠來看,增值稅、所得稅的納稅額高低會影響企業留存收益。稅率越低,意味著企業享受的稅前扣除越多,納稅負擔相應減輕,從而增加現金流,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擴大生產和投資,進而緩解企業融資約束,提高融資效率。從稅基優惠來看,企業按期繳納的各項稅費可根據稅收優惠政策申請減免退稅,返還的稅金記入營業外收入,可以增加未分配利潤,從而提高融資效率。從財政補助來看,企業可對中長期借款支付的利息及擔保費用按照一定比例向地方政府申請融資費用補貼,從而以較低的債務成本獲得融資資金。同時,各地政府運用財政專項資金設立政府信貸風險補償金,按照一定比例補償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所產生的風險損失,支持金融機構拓寬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資金投放渠道,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投放力度,提高企業融資效率。
因此提出假設H1:稅收優惠和財政補助均能提高企業融資效率。
(二)財稅政策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作用強度對比
就財政補助而言,中小企業因為經營周期長、初期盈利能力較差、資金周轉緩慢等原因,普遍面臨融資約束問題,而財政政策一般通過創新補貼、項目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直接給予企業資金支持,且無需企業負擔額外成本。因此,直接的財政補助對盈利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的促進作用更大,可以滿足企業低成本、高融資的需求狀況。就稅收優惠而言,在2018年以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后期,我國實行較大范圍的減稅降費政策來助企紓困,激發市場活力,提振市場主體發展信心,企業獲得退稅資金的規模更大、持續性更強。但稅收優惠政策對會計制度完備的大型企業更為有效,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政策獲得及申請稅收優惠政策渠道狹窄,企業財務人員專業性不強等原因,對減退免稅政策執行力相對較差。
因此提出假設H2:與稅收優惠相比,財政補助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更強。
(三)財政補助在企業不同生命周期融資效率的作用表現
獲得財政補助往往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相較于成長期和衰退期的企業,處于成熟期的中小企業,其財務結構和內部管理更加完善和穩定,因此在財政補助資金申報、審核以及獲取等階段具有明顯優勢。另外,處于成熟期的企業資金融通能力更強。成熟期企業獲得政府補助后,會傾向于將該筆資金用于生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穩定企業的影響力,贏得發展優勢,從而獲得更多的外部資金,使得企業實際獲得的融通資金遠遠高于政府的財政補助實際金額,從而提高企業融資效率。
因此提出假設H3:財政補助對成熟期的企業融資效率促進作用較顯著,對成長期和衰退期的企業影響較弱。
(四)稅收優惠在企業不同生命周期融資效率的作用表現
稅收優惠是降低企業稅負的一種有力調控手段,其本質是政府對企業上繳資金的一種讓渡,通過減少納稅額來惠及某一特定行業或某一類型業務的方式讓利于企業,如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后可獲得企業所得稅率優惠,科創型中小企業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等。當企業處于成長或成熟期時,現金流充足,繳納所得稅等相關稅種金額相對于衰退期更多,稅收優惠力度也就越大。而衰退期企業經營狀況欠佳,尤其是銷售收入掛零、沒有經營利潤的企業,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進而無法享受到相關稅種的稅收優惠政策。
因此提出假設H4:稅收優惠對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融資效率促進作用較顯著,而對衰退期企業的影響較弱。
四、模型構建
(一)變量選取
本文選取2017—2021年深交所主板、創業板以及北交所新三板中上市公司的公開數據,根據中小企業劃型標準①篩選得到中小企業,剔除連續三年以上未獲得稅收返還及財政補助的企業后,共獲得106家中小企業、530個觀測值。
1.解釋變量
本文研究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各生命周期階段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并比較財政和稅收政策的影響效果。財政補助方面,參考柳光強(2016)的研究,以“(政府補助-收到的稅費返還)/本期期末總資產”來衡量;稅收優惠方面,由于“收到的稅費返還”涵蓋了企業享受到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以“收到的稅費返還/(支付的各項稅費+收到的稅費返還)”來表示。分別用Gov、Tax代表上述變量。
2.被解釋變量
本文以企業的融資效率作為被解釋變量,用“(長期借款+短期借款+股本)/總資產”來表示;用Finance代表上述變量。
3.控制變量
考慮到其他可變因素對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選取企業規模(Size)、盈利能力(Profit)、凈資產收益率(Roe)、流動比率(Cr)、企業年齡(Age)作為控制變量。其中,企業規模以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來表示,以“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來表示盈利能力,以“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表示凈資產收益率,以“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表示流動比率,企業年齡為“報告年份-成立年份”。
4.調節變量
本文借鑒Dickinson(2011)的現金流組合分析法,根據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現金流的凈值情況來判斷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
當企業處于成長期時,其生產規模大幅提升,生產經營情況逐步向好發展,因此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會經歷由負到正的過程;此時企業仍需要大量資金繼續擴大規模,因此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正;但在不斷投入資金擴大生產規模、加大研發的過程中,由于時間較短,投資效益尚未顯現,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負。
當企業處于成熟期時,企業的生產經營處于最佳狀態,因此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正;此時企業處于發展高峰期,其會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但由于投資效益不會立即實現,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負;該時期的企業擁有較多的自有資金,無需進行大量的籌資活動,因此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負。
當企業處于衰退期,其市場競爭力不斷下滑,經營收益不斷下降,因此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可能會出現由正到負的過程;且在這一時期,企業會逐步收縮投資規模,但由于前期投資效益依然存在,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會出現由正到負的過程;同理,企業資金不斷衰減,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也會呈現由正到負的狀態。因此衰退期企業的現金流組合情況相對復雜,且有多種組合。
因此,本文根據上市樣本企業特點,將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見表1)。以成熟期為基期,設置生命周期虛擬變量d1、d2,當企業處于成長期,則d1=1,否則d1=0;當企業處于衰退期,則d2=1,否則d2=0。同時,引入生命周期與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的交互項,分別為D1=d1*Gov、D2=d2*Gov、D3=d1*Tax、D4=d2*Tax。主要變量設定見表2。
(二)模型構建
為降低模型內生性及弱工具變量的影響,本文采用系統GMM方法,通過建立以下模型來分別檢驗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以及生命周期的調節作用。
Finance = α0+ β0Financet-1+ β1Gov + β2Size +?β3Profit + β4Roe + β5Cr + β6Crt-1 +β7Age + u0+ ε0t(1)
Finance = α1+ γ0Financet-1+ γ1Tax + γ2Size +?γ3Profit + γ4Roe + γ5Cr + γ6Crt-1+γ7Age + u1+ ε1t(2)
Finance = α2+ μ0Financet-1+ μ1Gov + μ2d1 + μ3d2 +μ4D1 + μ5D2 + μ6Size + μ7Profit +?μ8Roe + μ9Cr + μ10Crt-1+?μ11Age + u2+ ε2t(3)
Finance = α3+ ρ0Financet-1+ ρ1Tax + ρ2d1+ ρ3d2+ρ4D3+ ρ5D4+ ρ6Size + ρ7Profit +?ρ8Roe + ρ9Cr + ρ10Crt-1+?ρ11Age + u3+ ε3t(4)
其中,Financet-1為被解釋變量的一階滯后項,其余變量前文已做說明,此處不再贅述。模型(1)和模型(2)分別研究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模型(3)和模型(4)分別加入了生命周期與財政補助的交互項以及生命周期與稅收優惠的交互項,分別研究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在企業各生命周期對融資效率的影響效果。
五、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及分組檢驗結果
1.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3為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從中可知,融資效率的極差為10.458 2,標準差為0.627 7,說明不同企業融資效率具有較大的差異;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的極差分別為1.641 6、0.141 9,標準差分別為0.092 0、0.024 6,相比之下,各企業之間的稅收優惠相差程度較小,而財政補助規模具有較大的區別。
2.主要變量分組檢驗結果
進一步對不同生命周期的樣本進行均值統計和組間均值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從各生命周期樣本觀測值來看,成長期企業數量最多,為195個,其次成熟期企業為182個,衰退期最少,為153個。從各變量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組間均值差異來看,成熟期企業融資效率最高,為53.8%;衰退期企業次之,為42.6%;成長期企業融資效率最低,為39.0%,且階段間差異在統計上具有顯著性。財政補助在成熟期和成長期較高,分別為1.8%、1.7%,衰退期下降至1.4%;稅收優惠在成熟期和衰退期較高,分別為2.1%、1.9%,成長期最低,為1.6%。
(二)回歸分析
1.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回歸分析
為提高實證結果準確性,本文首先通過豪斯曼檢驗來確定應選擇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檢驗結果p值為0.000 4,強烈拒絕“隨機效應最有效率”的原假設,因此應該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表5報告了固定效應(Fe)及系統GMM兩種方法估計的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考慮到模型具有一定的內生性,固定效應回歸會產生偏差,本文以系統GMM模型回歸結果為準②。從列(3)、列(4)可以看出,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均對企業融資效率具有激勵作用,且財政補助的顯著性高于稅收優惠。同時,財政補助的作用系數為3.840,略高于稅收優惠的3.278,即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分別增加1%時,可促進企業融資效率分別提高3.840%和3.278%。因此,整體來看,財政補助政策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略強于稅收優惠政策,該結果與假設H1、假設H2相符。
GMM模型成立的前提是擾動項{εit}不存在自相關,因此對列(3)、列(4)分別進行自相關檢驗。結果顯示,AR(1)的p值在10%的置信水平下拒絕原假設,但AR(2)的p值均大于0.1,即接受原假設“擾動項{εit}無自相關”,GMM模型成立。系統GMM模型在列(3)、列(4)回歸過程中均調用了31個工具變量,因此需要進行過度識別檢驗。結果顯示,Sargan檢驗的p值分別為0.062 8、0.129 8,即列(3)、列(4)分別在5%、10%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所有工具變量均有效”的原假設,即模型是有效的。
2.生命周期調節效應檢驗
表6 為加入生命周期與財政補助、稅收優惠交互項的回歸結果。其中列(1)和列(3)為使用固定效應(Fe)和系統GMM兩種方法估計的財政補助對不同生命周期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情況。從列(3)回歸結果來看,加入生命周期調節變量后,財政補助對企業融資效率仍為正向促進作用,且影響系數由基準回歸中的3.840變為4.863,即在生命周期因素的調節下,財政補助對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從生命周期與財政補助的交互作用看,成長期、衰退期與財政補助的交互項對企業融資效率均表現為顯著的負向影響,說明與成熟期相比,財政補助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在成長期和衰退期均有所減弱。其中,財政補助每增加1%,其帶動成長期企業融資效率增長的幅度較成熟期下降了1.427%,而衰退期則下降了2.071%。因此,從企業整個生命周期來看,財政補助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從強到弱排序為:成熟期>成長期>衰退期。該結論與假設H3相符。
表6列(2)和列(4)為使用固定效應和系統GMM兩種方法估計的稅收優惠對不同生命周期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結果。從列(4)回歸結果來看,加入生命周期調節變量后,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仍表現為正向促進作用,且影響系數由3.278變為4.774,即在生命周期因素的調節下,稅收優惠對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也得到增強,但作用系數和顯著程度均低于財政補助。從生命周期與稅收優惠的交互作用看,僅衰退期與稅收優惠的交互項對企業融資效率的影響具有顯著性,且影響系數為負。說明與成熟期相比,稅收優惠對處于衰退期的企業的融資效率激勵效應有所減弱,當稅收優惠增加1%時,其帶動衰退期企業融資效率增長的幅度較成熟期下降了3.610%;但在成長期,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的影響未發生顯著變化。因此從企業整個生命周期來看,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從強到弱排序為:成熟期=成長期>衰退期。該結論與假設H4相符。
綜合兩列回歸結果可知:一方面,在生命周期因素的調節下,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激勵作用均得到加強,且財政補助的作用效果整體強于稅收優惠。另一方面,在企業整個生命周期中,財政補助在成熟期能夠較好地發揮對企業融資效率的正向激勵效果,這種激勵效果在成長期和衰退期相對減弱。稅收優惠作為自籌資金的一種方式,其在成長期和成熟期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均強于衰退期,且稅收優惠政策作用力度在衰退期的下降幅度大于財政補助政策。
同樣對列(3)、列(4)進行自相關檢驗和過度識別檢驗③。自相關檢驗結果顯示,擾動項的差分一階存在自相關,但不存在二階自相關,即接受原假設“擾動項無自相關”,模型成立。系統GMM模型在列(3)、列(4)的回歸過程中均調用了35個工具變量,過度識別檢驗結果顯示,其p值均大于0.05,即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設,即模型是有效的。
(三)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檢驗模型的穩健性,確保回歸結果的準確性,本文通過更換生命周期劃分方式、引入企業所在地虛擬變量的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
1.更換生命周期劃分方式
Deangelo等(2006)認為,可使用留存收益占投入資本的比重作為衡量企業所處生命周期的變量。本文借鑒此方法,將留存收益與總資產的比值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以三分位數為標準將樣本劃分為成長期(176個觀測值) 、成熟期(177個觀測值) 、衰退期(177個觀測值),重新對模型(3)和模型(4)進行回歸,得到回歸結果如表7列(1)、列(2)所示。在更換生命周期劃分方式后,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作用效果與原回歸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構建的模型具有穩健性。
2.引入企業所在地區虛擬變量
引入樣本企業所處地區虛擬變量λ,當企業所在地位于東部地區時,則λ=1,否則λ=0。同時,引入企業所在地區與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的交互項,分別定義M1= λ * Gov、M2= λ * Tax。通過研究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企業融資效率的回歸結果,來驗證上述模型的穩健性。由表7列(3)、列(4)可知,在加入企業所在地區虛擬變量后,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作用效果與原回歸結果基本一致,即原模型具有穩健性。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經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財政補助與稅收優惠均能促進企業融資效率的提升,且財政補助通過直接補貼的事前激勵方式,對企業融資效率的整體促進作用要強于稅收優惠。在考慮生命周期因素的情況下,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對企業融資效率的激勵效果均增強。從企業各生命階段來看,財政補助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對成熟期企業的作用效果最強,對成長期和衰退期企業的作用較弱;稅收優惠對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融資效率的促進作用強,對衰退期企業的促進作用最弱。因此,當企業處于衰退期時,加大財政補助力度更有利于促進企業融資,延長企業生命周期;當企業處于成熟期時,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應相互配合,同時可適當加大財政補助力度;當企業處于成長期時,可側重于稅收優惠政策。
鑒于此,本文認為應基于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從頂層制度層面逐步完善財稅優惠政策,具體有以下幾點措施:
(一)豐富稅收優惠政策內容,重點支持成長期中小企業
一是提高費用扣除比例,放寬加速折舊條件,加大稅收間接優惠力度,增加中小企業內部融資積累。二是制定針對債券購買者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投資者購買中小企業發行債券的積極性;頒布更多商業銀行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的稅收抵免政策,促進銀行信貸資金的定向流動。三是持續推進減稅降費組合政策,保持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減少稅收優惠不確定性對市場和投資主體帶來負面預期的影響。
(二)完善融資配套體系,主要針對成熟期中小企業
一是建立規范有序的信用擔保市場,緩解中小企業缺乏抵押品、信用等級不高而無法獲得融資的困境,同時引導中小企業加強信用構建,改善信用狀況,提高信用等級。二是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提供融資相關的法律信息、融資信息及業務咨詢,促進民間資本進入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三是加強商業銀行與稅務部門的雙向溝通,通過信息交換機制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拓寬商業銀行獲得中小企業信息的渠道。
(三)提高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側重支持衰退期中小企業
一是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財政擔保機制,由財政通過風險補償、再擔保等方式,消除商業銀行、擔保和貸款公司的顧慮,拓展中小企業外部融資渠道。二是建立中小企業融資專項補貼機制,在年初預算中安排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專項資金,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貼息。三是設立針對中小企業的專項貸款資金池,以一部分財政投入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的支持。
注釋:
① 根據《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規定。
② 系統GMM模型中分別使用Gov、Tax的滯后四階為差分方程的工具變量,以Gov、Tax的一階差分滯后為水平方程的工具變量。
③ 具體檢驗過程與前文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 黃宏斌,翟淑萍,陳靜楠.企業生命周期、融資方式與融資約束——基于投資者情緒調節效應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6(07):96-112.
[2] 劉開瑞,葉展.商業信用、企業生命周期與融資約束[J].會計之友,2020(19):35-42.
[3]李青.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同階段國際化發展模式及策略的選擇研究——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J].時代經貿,2016(03):67-70.
[4]程靜亞.不同成長階段下企業研發投入的財稅政策效果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7.
[5]余典范,王佳希.政府補貼對不同生命周期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J].財經研究,2022(01):19-33.
[6]唐洋,宋平,唐國平.企業生命周期、債務融資與企業績效——來自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論叢,2014(11):49-56.
[7] 黃琰,朱文浠.政府補貼、稅收優惠與民營高技術上市企業創新績效——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21,34(01):1-6.
[8] 劉瑞衎.陜西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1.
[9]王偉.企業債務融資影響因素:文獻綜述與展望[J].金融經濟,2023(01):17-26.
[10]關云素.江蘇小微企業融資影響因素及破解策略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18.
[11]戴祁臨.小微企業融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新三板上市公司數據[J].農村金融研究,2019(02):29-33.
[12]陳燕和,肖丹然.德國中小微企業融資經驗及啟示[J].區域金融研究,2021(10):62-67.
[13]周玥.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稅收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14]李雅婷.政府補助與稅收優惠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D].杭州:浙江財經大學,2018.
[15]陳路易.稅收優惠對中小企業投融資的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18.
[16]萬智靈.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稅收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9.
[17]郭景先.財稅政策、外部融資與創新績效——基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調查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6.
[18]鄧茜茜.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稅收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0.
[19]柳光強.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政策的激勵效應分析——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視角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6(10):62-71.
[20]Dickinson V. Cash flow patterns as a proxy for firm life cycle [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86(06):1 969-1 994.
[21] ARELLANO M,BOND S.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ation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02):277-297.
[22] Blundell R,Bond S. Gmm estimation with persistent panel data: An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function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8,87:115-143.
[23] DeAngelo H, DeAngelo L,Stulz R. Dividend policy and the earned contributed capital mix: A test of the life-cycle theor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1: 227-254.
(責任編輯:張艷妮)
Financial Support Polici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SME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Life Cycle
Feng QianZhai Xiaojie Li Teng
( 1.Jinan 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2.People's Bank of China, Dezhou Central Branch )
Abstract: "Difficulty in financing and high financing costs" is a long-standing issue faced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China. Recently implemented tax support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policies have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financing costs and threshold for SMEs, improving their financing efficiency.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Beijing Stock Exchange from 2017 to 2021,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life cycle to compare the impact of tax support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policies on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SM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ypes of policies can promote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SMEs, with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support stronger than tax incentives. Fiscal support has the strongest promotional effect on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mature period enterprises, while tax incentives have the weakest effect on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declining period enterprises. Finally,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enriching tax incentive policy contents, perfecting financing complementary systems, and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to improve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SMEs.
Keywords: Financing efficiency; Financial support policies; Enterprise life cycle theory; System G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