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聰慧
“雙減” 政策的提出使得教師要以學生為基礎進行個性化作業的合理設置, 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及負擔,并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設計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遵循一定原則,采用一定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對個性化作業設計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初中英語學科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 初中生作業量大而效果不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做作業占用了大量的課后時間,完成作業成了一項任務,大量的作業不僅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有時甚至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 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身心健康。教師布置的作業缺乏系統設計,作業類型單一,重復性、機械性作業占比較大。例如,作為中學英語學科的作業類型之一, 適當地抄寫單詞是學習新詞匯的手段之一,但是過分依賴抄寫(如每個單詞抄寫15次)來記憶新單詞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 引導學生根據單詞的讀音或分析單詞的結構組成來記憶是更有效、更有趣的學習方法。另外,部分老師對課本和多本教輔材料附帶的習題不加選擇整理,直接作為課后作業,這也是造成作業量大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課本和教輔材料上的習題大部分是某些知識點的練習題,缺乏開放性、探究性、實驗性的訓練。大量進行這類單純的習題訓練,存在邊際效益遞減的現象,且這種單一的、以題海戰術為主的作業形式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也未能提供針對性的分層練習。沒有趣味的作業往往導致學生完成率低,完成質量較差,不能發揮作業真正的作用和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學生會將完成作業視為一種強制性任務, 學習效果也難以契合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原則
1.遵循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簡單來說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作業設計, 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和身心發展情況等,并采用科學可行的手段進行作業設計, 確保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2.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豐富知識面、開闊視野,還要能夠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所以,教師需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實現相關內容的有效教學,為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保障。
3.遵循循序漸進及啟發性原則
循序漸進及啟發性原則是設計英語作業時的根本原則。因為初中生的好奇心相對較強,有著較為豐富的求知欲。所以,以啟發性原則為基礎進行作業設計,是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符的。而之所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是因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難度,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及負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思維拓展,從而為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供保障。
4.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在進行英語作業的設計時,教師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然后采用科學可行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分類,并基于此設置英語作業,使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并通過完成作業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使英語作業的效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三、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彈性分層作業,擁有自己的精彩
切勿用難題來作為學生的考核和選拔標準,更不能布置難度超過學生能力范圍的作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布置適當難度的作業,并且需要做好對梯度的配置,結合層次性、多樣性和統一性的原則,以學生“雙基”的訓練、基礎知識的凸顯和基本要求的落實為訓練依據,教師的研究需要做到充分,采用有效的措施來降低作業難度。對學習后進生來說,需要設計難度不高、與他們能力相符的作業,那么學生就可以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
(二)優化實踐作業,探索廣闊的時空
知識的來源除了課本之外,實踐也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途徑之一。所以教師需要做好對實踐性作業的布置,如此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他們對英語作業的高質量完成。教師應當結合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點, 結合實踐性的原則,將一些實踐性作業布置給學生,不光可以在鞏固學生基本知識的同時,拓展他們的學習時空,促進他們對學習重難點的把握,促進達到“雙減”的要求。
“雙減”之前,教師會習慣性以布置書面作業為主,譬如:抄寫單詞、完成導學或英語報一張等,不但枯燥乏味,更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雙減”之后,筆者試著從傳統的書面作業里解脫出來,真正把作業運用于生活之中,培養用初中英語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激趣入情作業,喚醒內心的渴求
《英語新課標》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放在了第一位。結合“雙減”政策,布置趣味性的英語作業,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完成英語作業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興趣可以為英語學習提供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設置作業時要關注其趣味性,讓學生通過趣味作業,激起他們對英語的喜歡,從而喚醒內心的渴求。教師在作業的設計過程中,要用自己的智慧,巧妙運用,給“機械性”的作業呼吸“空氣”,讓學生能在英語作業中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真正投入英語作業中去,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
(四)自主開放作業,點燃思維的火花
作業總量的減少并不意味著作業數量的減少,而只是減少抄寫次數和練習頁數。教師需要了解設計英語作業是為了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做好對各種作業的開放化設計,不僅需要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英語教學, 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思維,成為足智多謀的學習者。
總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對初中英語作業進行個性化設計,教師要對學生、作業難度等進行分層,然后具體可以從注重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創新作業形式,增強減負實效等方面著手,提升作業的開放性、實踐性,以此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打開初中英語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