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芳 韋嬌 韋孟扣 韋慶玲 譚慧珊
乳腺小葉增生癥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常見類型,發病約占乳腺疾病70%,是卵巢功能紊亂所致雌激素水平增高、黃體素比例失調所致乳腺良性病變[1]。乳腺小葉增生與內分泌失調或精神情志等因素相關[2],近年來,乳腺小葉增生癥發病率逐年增長,乳腺增生患者罹患乳腺癌風險是健康婦女1.4~2.5倍[3-4]。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激素類藥物或手術治療,雖然治療起效快,但治療存在一定副作用,且復發率高[5]。中醫將乳腺小葉增生癥歸為“乳癖”范疇,認為本病發生與肝郁氣滯有關[6]。另外,有研究發現[7]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干預可提高乳腺增生癥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對乳腺小葉增生癥患者采用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醫院乳腺外科門診收治乳腺小葉增生癥患者93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乳腺疾病防治指南》[8]關于乳腺小葉增生癥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關于乳癖癥診斷標準,見乳房脹痛、胸悶脅脹等肝瘀痰凝證;經B超、鉬靶檢查或乳腺CT掃描確診;乳房單側或雙側腫塊,自覺疼痛或觸之疼痛感;肝郁痰凝型乳腺小葉增生癥,證見乳房脹痛、胸悶脅脹、善郁易怒、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或細澀;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條件:乳腺腫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精神障礙或神經異常;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絕經期婦女;近兩周內服用過影響臨床療效的藥物。剔除條件:干預期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退出研究者;同時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根據組間基本資料匹配原則分為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47例。對照組年齡23~47歲,平均37.01±4.12歲;病程9~65個月,平均52.37±10.05個月;文化程度:小學6例,初中22例,高中及以上18例;乳腺小葉增生類型:單側30例,雙側16例。觀察組年齡23~45歲,平均36.69±3.74歲;病程8~64個月,平均51.61±9.94個月;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23例,高中及以上19例;乳腺小葉增生類型:單側29例,雙側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心理干預。與患者積極溝通,講解疾病與心理因素間的關系,避免情緒波動。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宣傳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治療目的、方法及預后結局。③生活護理。醫囑患者規律作息,講解夫妻生活和諧重要性,確保體內激素水平平衡,建議患者選擇穿著合適的內衣托起乳房,采用舒適體位進行休息,避免乳房受到過度壓迫。禁止使用含激素護理膚品。④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食物,避免長期食用高脂肪或高熱量食物,盡量少吃或不吃食品添加劑或防腐劑的食物,不可暴飲暴食或過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保持健康和規律的作息時間,干預期間飲食清淡,進行心理疏導和科學飲食指導。持續干預1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建立患者個人健康檔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中醫九大體質辨識、五大人格辨識、心理狀況。根據患者不同體質和人格進行辯證施護。
(2)采用中低頻紅外電子治療儀進行穴位導入:中藥組方為珍珠、人工牛黃、三七、黃芩浸膏粉、冰片、紅花、蒲公英等,煎煮制成中藥針劑,紡紗浸泡中藥針劑貼敷于乳房相應穴位(神封穴、天谿穴、膺窓穴、乳根穴),將紅外中低頻電子治療儀(VLH-6100型)四個探頭對準穴位進行按摩,每次30 min,每天1次,7 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 d。
(3)中醫情志護理:依據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產生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情志護理方法。①移情易性法。通過愉悅活動將患者對軀體癥狀轉移,緩解負性情緒。患者擔心病情嚴重者,指導患者生活聽些舒緩音樂10~15 min,每天2次,音量大小以耳膜舒適為宜,轉移不良情緒。②情志相勝法。基于“七情”理論,通過正性情志強化達到抑制、調節不良情志的目的,對于憂思重患者,可事先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了解患者以往經歷,找到患者引以為豪事情或是檢查明顯好轉指標,以交談方式引導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情志。
(4)中藥外敷護理:指導中藥(藥方為當歸、防風、赤芍、姜紅,桂枝、靈仙、艾葉、透骨草、加皮、元胡)貼敷,保鮮膜包封保留2 h。
(5)建立微信群:告知患者可隨時向群里醫護人員提出疾病治療及護理相關問題,由醫護人員根據患者不同中醫體質及五大性格進行有針對性健康宣傳,講解乳房自查時機。持續干預1個月。
(1)中醫癥狀積分:干預前和干預結束后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根據癥狀表現擬定量化評分標準。乳房腫塊(根據腫塊大小分為1~3分)、乳房脹痛(根據疼痛程度分為1~4分)、月經情況(分為1~4分)、胸悶太息(根據嚴重程度分為1~3分)。
(2)心理狀態:干預前和干預結束后采用抑郁自量表(SDS)和焦慮自量表(SAS)[10]評估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SDS和SAS分值均與心理狀態呈負相關。
(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11],SF-36總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進行評分。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包分析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乳房腫塊、乳房脹痛、月經情況、胸悶太息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乳房腫塊、乳房脹痛、月經情況、胸悶太息評分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DS和SAS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患者SDS和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總評分升高,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乳腺小葉增生癥病因復雜,現代醫學認為可能與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失常,致卵巢功能失調及激素水平異常相關,病理情況下由于內分泌激素水平動態平衡失調,周期性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刺激乳腺組織,孕激素水平偏低,使得乳腺組織失去保護作用,此外黃體期催乳素異常增高,不僅會刺激乳腺組織,且抑制孕激素分泌并刺激雌激素合成,致雌激素持續影響乳腺組織,引發乳腺組織增生,由此說明激素水平異常與乳腺增生疾病密切相關[10-11]。組織學表現為增生及退化和化生的混合體。目前西醫對本病治療效果有限,且停藥后乳痛癥復發率高,據報道最高隨訪12個月復發率達98.4%[12]。近來隨中醫藥事業迅猛發展,中醫在乳腺疾病治療中發揮明顯優勢,中醫指出乳頭屬肝,乳房為胃,肝主氣,認為乳腺小葉增生癥病因與思慮、郁怒有關,多見于青春期及中年女性,此階段女性承受社會和家庭壓力較大,情志不遂及久郁傷肝,或平日急躁惱怒致肝氣郁結,氣機阻滯、蘊結于乳房,乳絡經脈阻塞不通,不通則痛從而導致乳房疼痛,氣滯則血瘀痰凝,引起乳房腫塊,治療宜疏肝理氣和活血化瘀[13-14]。目前中醫外科名家在乳腺增生癥治療中積累了大量經驗,有研究[15-16]證實中藥顆粒劑治療肝郁氣滯證乳腺增生癥患者臨床療效明確,有效緩解患者乳腺腫痛癥狀;張董曉等[17]文獻報道總結了乳腺增生癥中醫病機和辨證論治經驗,為臨床治療乳腺增生癥提供了一定基礎。隨臨床經驗積累,我們發現中醫內服外治結合的綜合護理方法可達到更優越的臨床效果[18]。
本研究結果提示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乳腺小葉增生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并提高生活質量,考慮與常規護理方案比,后者護理方式對患者體內激素水平改善作用更為明顯有關。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干預中采用的中藥穴位中低頻紅外電子治療儀,采用珍珠、人工牛黃、三七、黃苓浸膏粉、冰片、紅花、蒲公英等敷于患者乳房相應穴位(神封穴、天溪穴、膺窓穴、乳根穴),神封穴歸屬足少陰腎經,刺激此穴緩解氣悶癥狀,天溪穴屬足太陰脾經,緩解患者胸中滿悶,膺窓穴有促進血液循環功效,乳根穴為足陽明胃經穴位,可燥化脾濕[19-21]。中藥穴位中低頻紅外電子治療儀通過刺激神封穴、天溪穴、膺窓穴、乳根穴,達到調節機體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刺激機體雌性激素和女性荷爾蒙分泌,與中藥外敷聯合護理可發揮協同作用,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22-23]。
乳腺增生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心理損害,因缺乏對此病的正確認識加之疾病的反復,不良的心理因素過度緊張刺激憂慮悲傷,造成神經衰弱,會進一步加重內分泌失調,促使增生癥狀的加重,故應解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刺激。心理承受差的人更應注意,少生氣,保持情緒穩定,活潑開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日康復。因而對于乳腺小葉增生患者心理上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本結果提示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干預并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近期復發率,利于患者病情恢復。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干預的方法在乳腺增生癥患者干預效果尚無確切定論,本研究證實了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干預在治療乳腺增生癥患者中的優勢,有望為乳腺增生癥新的護理方案選擇提供參考依據。另外護理過程中,指導責任護士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通過中醫情志護理、服藥護理、中藥外敷護理、飲食護理方面進行干預,為患者講解心理因素對本病療效和預后的影響,避免干預期間出現較大心理波動,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及預后結局等,及時解除患者不良情緒,指導患者避免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生活要有規律,要勞逸結合,保持性生活和諧,可調節內分泌失調,干預期間飲食清淡,進行心理疏導和科學飲食指導。
綜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證實紅外光電離子輻射聯合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乳腺小葉增生癥患者臨床癥狀與心理狀態,并能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干預時間較短,可能對結果有一定影響。后期延長干預時間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