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翰林



今年黃河汛前調水調沙啟動以來,濮陽黃河圓滿通過了長歷時、大流量、高流速洪水和多個洪峰的嚴峻考驗,確保了黃河調水調沙安全運行,而這一斐然成績的背后,則是智慧防汛的實施和眾多黑科技的加持。
科技備汛 “強身健體”
濮陽黃河河務局堅持以數字孿生黃河建設為引領,秉持“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總要求,以“五級四線全覆蓋”“四預一體化”“三基四化建設”等工作為突破口,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專項技術攻關、基礎數據采集等數字孿生黃河相關建設項目,不僅為后續數字孿生黃河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同步應用于當下汛前黃河調水調沙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黃河調水調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靈眸”巡河 明察秋毫
所謂“靈眸”,是濮陽黃河人對黃河視頻監控系統的昵稱。該系統有機整合并充分發揮無人機靈活機動、河道監控攝像頭數量多而穩定、高空瞭望攝像頭視野廣闊且可高倍變焦、水尺監測攝像頭專業精準、語音提示設備自動智能等優勢,形成了統籌資源、優勢互補、動靜結合、立體交叉、全天候、無盲區的綜合性巡河系統,實現了“天空地河”一體化感知,有效地解決了人工巡河勞動強度大、巡查效率低、精準性差、難以全覆蓋等問題。
“現如今,我們只需要輕點鼠標,便可實時獲取關鍵位點的河況、汛情,做到明察秋毫,并且不受距離、時段、天氣、周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真是又快捷、又精準,太方便了!”范縣黃河河務局一線運維技術人員賈正寬說。
“智腦”輔佐 勝券在握
所謂“智腦”,是濮陽黃河職工對以范縣李橋邢廟工程信息化平臺、臺前張堂險工壩岸自動化監測系統為代表的系列化智慧防汛系統的昵稱。這兩個“智腦”均綜合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3D建模、數字仿真、虛擬現實技術,內置防汛知識庫及以往黃河防汛搶險場景庫,實現了本級防汛工程實體與數字孿生體的實時同步與動態演進,可為黃河防汛決策、指揮提供支持。不同的是,范縣李橋邢廟工程信息化平臺偏重于AR實景加載、動態化展示、沉浸式體驗、AI數據分析,臺前張堂險工壩岸自動化監測系統則偏重于河道、工程的3D地理信息展示和防汛工程在線智能感知、實時動態監控、出險自動取證上報等功能。
現如今,無論是在工程班,還是在上級防指,均可利用上述信息化建設成果,實時查看所轄防洪工程運行狀態,參與相關防汛決策和調度指揮工作,從而極大地提升了黃河防汛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效地推動了黃河調水調沙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視頻會商 千里如鄰
黃河防汛作為跨省協作的巨型系統工程,實行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自然離不開上下級和跨部門的會商與協調工作,而且非常必要和急迫。但是,因黃河防汛的地域和時效限制,通常情況下,又不具備當面會商的條件,從而給防汛工作造成極大的不便和風險。
為此,濮陽黃河河務局在上級統一組織和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巨資,創造條件,在市縣局及43個班組配置了共計63處黃河防汛可視化應急調度會商點位,從而實現了濮陽黃河視頻會商系統全覆蓋。一旦工作需要,隨時可以與上級部門及兄弟單位進行連線會商,就相關工作進行匯報、請求或溝通協調,確保統一指揮和分級分部門負責整合,同心協力下好黃河防汛一盤棋。
多網聯通 使命必達
濮陽黃河河務局在認真做好各類專項業務的同時,建立起了集黃河信息通信專網、互聯網、地方通信網絡、河務通App及政務信息、視頻會商、數字孿生、汛情測報等各類專項業務網絡于一身的濮陽黃河防汛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各類平臺間信息跨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時同步、全部覆蓋,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協調行動,極大地方便了黃河汛前調水調沙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