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春國 李吉建 丁 靜 張 濤
扎根一線35年,憑著對石油測井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李軍成為遠近聞名的測井名匠。

●在干中學、學中干,李軍的創新成果一件接著一件。 供圖/丁●靜
“剛完成技術競賽題庫編撰,趁著有空,抓緊測試一下最新研制的高精度多參數綜合數控測井儀。”中石化經緯公司勝利測井公司開發測井工程部儀修工房里,李軍帶著伙伴們忙得熱火朝天。
李軍,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測井技能大師。扎根基層35年,他從測井操作員、小隊長、高級技師,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測井名匠。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他的足跡遍布國內外。憑著永不服輸、注重實際、薪火傳承的執著和堅韌,以他名字命名的“李軍創新工作室”先后研制出了8大類型100多種測井儀器,解決了生產實際難題200余項,累計創造產值超億元。
作為勝利油田的“油二代”,李軍在“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豪邁歌聲中長大。1988年,他從勝利技校畢業,成為了一名測井小隊操作員。后來因為工作表現出色,他被派到冀東油田從事外部市場服務。
“雖然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很高,但限于測井儀器比較落后,只能一趟一趟下井,生產時效很低。冀東的冬天特別冷,夜里測井設備被凍成冰疙瘩,每次干活前必須拿柴油噴燈一點兒一點兒烤。有時候擔心設備凍死不好啟動,我們就想辦法,寧可自己少蓋點,也要拿棉被給設備保暖。”李軍回憶說。
那時的冀東油田市場,除了勝利油田的測井隊伍外,還有大慶、華北、遼河等各大油田的測井隊伍。
同場競技,憑實力打擂,誰干得好誰上。當時,大慶油田的測井隊伍實力很強。冀東油田號召所有隊伍向大慶學習。勝利測井等其他隊伍的測井工作量并不飽滿。
“大家都是一個腦袋、兩條胳膊。別人能做到的,我們通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對測井儀器的性能進行改進。”性格倔強的李軍,夜里悄悄打著手電筒在小本子上寫寫畫畫,針對測井施工時效低的難題反復琢磨。他還偷偷向兄弟單位技術水平高的老師傅拜師學藝。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的試驗摸索,在帶隊領導的支持下,他最終改進儀器成功,生產時效低的難題迎刃而解。當年年底,他獲得了甲方的獎勵,勝利測井的品牌逐漸在冀東油田市場開始叫響。
創新的大門從此在李軍面前打開。他信心十足,投身創新發明的熱情日益高漲。
2002年從外部市場回到本部后,李軍在基層測井小隊擔任隊長。
測井被譽為油田勘探開發的眼睛,儀器更新快,科技含量高。李軍一邊靠自學取得了計算機專業本科學歷,一邊緊跟勝利測井拓展外部市場的步伐,在境外土耳其以及國內的陜西、內蒙古、重慶等地留下了足跡。

●境外土耳其以及國內的陜西、內蒙古、重慶等地都留下了李軍創新的足跡。 供圖/丁●靜
帶隊四處征戰,施工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李軍腦海里就像有一塊海綿,既裝著問題,又如饑似渴地利用各種機會尋找著解決方案。
在干中學、學中干,他細心揣摩施工工藝上的發展變化,仔細比較各類型測井儀器的性能差異,向兄弟企業的高手專家拜師求教。
書癡者藝必工,用心者技必良。知識的沉淀,經驗的積累,加上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全力支持,李軍的創新成果一件接著一件。
為緩解固井測井任務多、儀器購置價格高的矛盾,李軍主導完成了“固井組合測井儀器”電子線路的研制,節省儀器購置費300余萬元,年均創效200余萬元。
他和同事自主研制的“組合式小井眼聲波測井儀”,儀器長度由12米減到5米左右,同時集聲波、自然伽馬和通信傳輸功能于一體。它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側鉆井容易遇阻的問題,而且測井一次成功率提升20%以上。目前,該儀器已完成32口側鉆井測井任務,獲得了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創新二等獎。
…… ……
“李軍身上有種石油人永不服輸的犟勁。他白天帶隊施工,晚上創新發明,靠堅持把自己逼成了一線發明家。”創新伙伴侯斌說。
累計完成革新成果132項,取得國家專利20項,李軍先后獲得了勝利油田測井工特級技師、山東省突出貢獻技師等一系列榮譽。
2019年,“李軍創新工作室”授牌。工作室的20多名成員,全部來自一線測井小隊和儀器維修專業。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工作室成員不僅要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項創新發明任務,而且要分組到各工區生產最前沿走訪,深入了解生產一線最急缺什么、員工們遇到什么難題。
針對收集到的問題對癥下藥,工作室成員廢寢忘食加班加點,一項項“書本上找不到、市場上買不來、施工中離不開”的創新成果如雨后春筍般相繼誕生,尤其近兩年是工作室的豐收年。
針對員工們反映較多的大斜度井、水平井無法完成井壁取芯難題,工作室研制成功“鉆桿輸送模塊化撞擊式取芯器”,深受基層好評。設計的“測井電纜快速魚雷”,更換電纜魚雷的時間由原來的30分鐘縮短到3分鐘以內,推廣應用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發明的“取芯器巖芯筒拆卸工具”解決了無法取出殘留巖芯筒的問題,有效避免了生產一線安全風險。研制的“方位雙井徑測井儀”可測量X、Y方向的井眼直徑,能夠準確描述橢圓井眼形狀及具體方位,是土耳其海外市場的指定測井項目,也是貴州六盤水、西北等國內測井市場的重要投標利器,推廣應用以來累計測井120余口……
工作室既有立足實際的創新發明,又有梳理總結經驗的理論升華。李軍參與編寫發布國家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4項、儀器操作維修規程5項,編寫中國石化員工培訓教材6部。
按照中國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的統一安排,李軍在《石油工程基礎》教材編寫中負責測井技術知識、測井設備等3個章節的編寫。在中國石化職業技能培訓教材《測井工》中擔任了教材編寫牽頭人,牽頭組織勝利、中原等6家單位由17名專家組成測井工培訓教材編寫專班,用半年時間圓滿完成了教材的編寫任務。
對工作室的眾多成果加以理論總結,李軍發表了《大斜度套管井測井施工工藝的應用》《對微差自然電位測井方法的研究》兩篇技術論文。其申請的國家發明專利《一種方位雙井徑測井儀用控制電路》已通過專家審核。
2022年1月,“李軍創新工作室”被評為中國石化示范性創新工作室。
“針對現場應用情況,我們再討論一下順北油田的新型測井儀器使用薄弱環節,好有針對性地提高……”
夜里10點,李軍剛回到家,就忙著和在新疆施工的徒弟宋江波視頻連線,詢問組合式小井眼聲波測井儀的使用性能。在他的培養下,宋江波獲得過全國測井工比武金牌,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
獨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勝利測井有13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大多數創新工作室里有李軍的徒弟。
在他眼里,基層創新無處不在。技術創新要繁榮,選才育人是關鍵。一個人就算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顆釘。能工巧匠越多越好,大家強才是真的強。
走進李軍創新工作室,墻上貼著“處處是創新之地,天天是創新之時,個個是創新之星”的大幅標語。他通過“經緯大講堂”“名師講座”“周末課堂”等平臺,定期組織技術交流座談和技能培訓活動,堅持做好高技能人才傳幫帶,實現創新創效和人才梯隊建設的良性互動。他先后培養主任技師、高級技師26名。
為了多渠道培養新人,李軍作為“經緯專家大講堂”的成員,先后為中石化經緯公司的新分實習大學生、勝利測井新入職大學生、測井公司項目化用工崗前培訓、測井工技能提升等進行業務培訓30余次,累計126課時。
他將參加中國石化舉辦的大國工匠鍛造提升培訓班、高層次專題講座以及現場研學獲得的專業知識、創新理念、經驗做法等,打印成冊公開分享,通過交流研討等方式幫助青年員工快速成長成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軍所帶的徒弟中有的獲得全國測井工技術比武金牌,有的成為較高層次的領導。在中石化經緯公司2022年第一屆測井工技術競賽活動中,3名徒弟分獲金、銀、銅獎。
在中石化經緯公司高技能人才“結對”幫扶活動中,李軍與勝利測井侯斌、何智勇和西南測控公司劉化友3人結對。他悉心傳授,將3人培養成專業骨干力量和領軍人才。其中,侯斌被聘為測井公司首席技師,何智勇被聘為副主任師。
“勝利測井是創新的沃土,扎根基層更讓我動力十足。我要認真履行技能大師的工作職責,帶領團隊針對生產中的瓶頸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為把能源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再立新功再創佳績!”李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