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
(四川江源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目前對軟弱地基處理的方法有很多,長螺旋鉆孔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ement flying-ash gravel pile,簡稱“CFG樁”)由于具有施工機械簡單,便于操作,樁體材料來源廣泛,工程造價低,施工快速等優點,在全國各地得到廣泛使用[1]。CFG樁復合地基是通過置換部分地基土,形成地基土和豎向增強體來共同承擔荷載的人工地基。CFG樁復合地基作為一種經典的地基處理方法,主要適用于處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自重固結已完成的素填土地基[2]。本文以成都市蒲江縣鶴山溪谷項目7#樓為例,介紹CFG樁復合地基的設計及其在含卵石粉質黏土地層中的應用效果。
趙云輝依托實際案例,詳細介紹CFG樁地基處理計算過程與設計方法,對地基處理方案進行優化,得出提高承載力需要樁長越長越好,樁距越小越好,樁徑越大越好。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從經濟角度考慮,樁長與樁徑越小越好,樁距越大越經濟[3]。孫威等利用某核電站廠房基礎案例,因抵抗地基液化需要,采用振沖碎石樁進行地基處理,通過調整樁長、樁間距等參數,該地基處理方案既滿足了抗液化需要,也滿足了地基承載力需要[4];劉伍對某項目CFG樁可能選擇的3個持力層分別計算比對分析,選擇較合適的樁端持力層,根據項目最終沉降觀測成果,滿足了工程建設需要[5]。
鶴山溪谷項目位于成都市蒲江縣鶴山街道。項目共包括13棟高層建筑、14棟多層建筑、純地下室等。項目7#樓±0.00=517.9m,建筑高度39.25m,設1層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礎,基礎底面標高512.3m。地基采用CFG樁復合地基進行處理后的承載力特征值≥300kPa,壓縮模量需≥23MPa。
據項目7#樓典型鉆孔ZK58鉆探揭露,從上至下依次為人工堆積層素填土層、含卵石粉質黏土層、稍密卵石層、密實卵石層。7#樓典型工程地質剖面見圖1所示。
圖1 7#樓典型地質剖面圖
各巖土層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灰褐色、灰色、黃灰色。主要由卵石、砂土、粉土和黏性土組成。回填時間小于5年,屬新近回填土,欠固結狀態,層厚2.7m。
(2)含卵石粉質黏土。褐黃、棕黃、棕色等,以可塑狀態為主,局部為硬塑狀態。成分以黏性土為主,含卵石、礫石和砂粒等。卵礫石含量約10%~25%,成分主要為花崗巖、砂巖、輝長巖、石英巖等,卵石多為強風化,少數中風化或全風化。卵礫石分選性較差,磨圓度一般,粒徑一般為1~5cm,層厚4.8m。
(3)稍密卵石。黃灰色、灰色、雜色。成分以花崗巖、閃長巖為主,其次為石英巖、灰巖、砂巖等,以圓礫和砂土為主要充填物,含少量粉粒和黏粒,上部含泥較重且含較多強風化卵石。顆粒圓狀~次圓狀,磨圓度較好,部分微風化,部分中等~強風化。卵石含量55%~60%左右,一般直徑4~8cm。揭示層厚1.7m,以層狀、透鏡體狀分布于場地內大部分地段。N120 修正后擊數一般為4.0~7.0擊,平均擊數為5.6擊[6]。
(4)密實卵石。黃灰色、灰色、雜色。成分以花崗巖、閃長巖為主,其次為石英巖、灰巖、砂巖等,以圓礫和砂土為主要充填物,含少量粉粒和黏粒,上部含泥較重且含較多強風化卵石。顆粒圓狀~次圓狀,磨圓度較好,部分微風化,部分中等~強風化。卵石含量>70%,一般直徑10~20cm,含較多漂石。揭示厚度3.9m。N120修正后擊數一般為10.0~20.0擊,平均擊數為15.6擊[6]。
場地位于成都市蒲江河右岸,受蒲江河影響較大,勘察期間河水水位510.5m。場地地下水位平均高程511.12m,場地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2~3m。場地地基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7#樓場地地層物理力學參數
該7#樓基礎底面為含卵石粉質黏土地層,含卵石粉質黏土承載力特征值180kPa。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擬采用CFG樁復合地基技術進行處理,采用長螺旋鉆中心壓灌成樁的方式。
依據結構設計資料,7#樓筏板基礎埋深4.7m,基礎寬度43.6m,基礎長度20m,平均地基壓力270kPa,最大地基壓力350kPa。根據地勘資料,選取7#樓最不利鉆孔ZK58做為代表鉆孔進行計算。
根據設計承載力要求及代表鉆孔地層情況,選取樁徑為500mm,樁長5m,樁端土地基承載力折減系數α取1.0。采用下式進行計算:
經計算并結合地區經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取值533.6kN。
根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7.1.6條計算公式:
單樁承載力發揮系數λ取0.95,Ra取533.6kN,樁徑500mm。計算結果fcu≥10.332MPa。參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10-2010)(2015版)[7]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25。
通過設計基底壓力,采用下式進行反算置換率m,單樁承載力發揮系數βp取0.95,樁間土發揮系數βs取0.8,fsk取含卵石粉質黏土承載力特征值180kPa[7]:
經計算m=0.052,CFG樁正三角布置,樁間距應不小于2.09m。最終確定CFG樁樁間距1.5m,正三角布置,m=0.1,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387.9kPa。經深寬修正計算后[8],地基承載力為452.8kPa。理論計算滿足設計需要。
7#樓CFG樁共計369根,小應變樁身完整性檢測按照檢測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20%且不應少于10根[8],該項目共抽檢74根CFG樁。豎向增強體載荷試驗及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依據相關規范[9]均抽取4個樁位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下:
(1)樁身完整性低應變檢測法共檢測74根,1根樁應判定為Ⅱ類樁,占總檢測樁數的1.35%;其余73根樁在首波與樁底反射波之間無缺陷反射波,為Ⅰ類樁,占總樁數的98.65%,滿足規范要求[8]。
(2)豎向增強體載荷試驗共檢測4根樁,其Q~S曲線為緩變型,無陡降點,在加載至最大試驗荷載過程中,沉降量未見急劇增加,樁頂總沉降量也未超過規范及設計要求,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539.5kN,大于理論設計值,滿足設計要求。
(3)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共檢測4個點位,其Q~S曲線為光滑平緩曲線,無陡降點和比例界限,根據規范[9]取最大試驗荷載的一半作為檢測點的承載力特征值,fspk=300.5kPa,滿足設計要求的300kPa承載力特征值。
總之,針對成都市蒲江縣鶴山溪谷項目7#樓基礎底面含卵石粉質黏土地層,采用CFG樁復合地基技術進行處理,取得較好的工程效果。項目CFG樁施工完工后,低應變樁身完整性檢測、豎向增強體試驗及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的結果表明,處理后復合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均滿足規范和項目建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