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提起素食,常給人一種單調、乏味的印象,而彈性素食完全打破了大眾對素食的常規印象。它到底有哪些優勢?如何踐行彈性素食?聽聽營養專家怎么說。
彌補純素食的營養短板
“素食是很多人追求的飲食方式,素食有很多優點,比如,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發病風險,但是長期盲目吃素也可能給人體帶來多重危害。長期不食用肉類食物會引起貧血、蛋白質缺乏、鋅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等問題,還會加速身體器官的衰老。而近幾年興起的彈性素食,彌補了純素食的不足。”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杜冬梅講解道,彈性素食是一種更加靈活的素食模式。對于肉類食物沒有做特別的限制,想吃肉的時候可以吃肉,只不過大多數時間的飲食方式是以素食為主。學者們發現,適度、有“彈性”地食用動物性食物,比純素食對健康、瘦身、塑形等更為有益。
彈性素食到底怎么吃
想成為一名彈性素食者,需要掌握哪些飲食要領呢?
1.偶爾吃肉
彈性素食的飲食以素食為主,肉類食物可以少量吃,并且要作為補充的方式來搭配。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在一周內選擇一天不吃肉,逐漸適應之后,可以嘗試一天吃素、一天吃肉的飲食方式。
2.選擇低脂高蛋白肉類
動物性食物首選魚類,魚肉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著積極的作用。吃禽畜肉時,應選擇雞胸肉、牛肉等低脂高蛋白的肉類。
3.增加豆制品的攝入量
彈性素食對于豆制品沒有限制,可以用部分豆制品代替肉類。彈性素食者可以在飲食中添加豆漿、豆腐、豆腐干或其他豆制品,增加人體優質蛋白的攝入量。
4.增加蔬菜種類
無論是彈性素食,還是全素食,蔬菜都是植物性食物來源之一。蔬菜是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同時也是植物化學物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在食用蔬菜時,不僅要注意量,還要注意種類多樣化。蔬菜攝入量每天約在500克左右,種類則是越多越好,這樣可以保證人體能吸收到更多所需的營養素。
5.少油少鹽
彈性素食不僅要注意控制油脂的攝入量,食用鹽的攝入量也不能忽視。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能超過6克,過量攝入會增加高血壓和骨質疏松的風險。
6.限制水果攝入量
食用水果,要注意量。成年人每天水果的食用量為200—350克。選擇水果的時候,也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盡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
7.適度運動
彈性素食倡導的是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不僅包含了飲食指導,也包含了運動指導。建議大家每天用30分鐘的時間來鍛煉身體,運動與飲食相結合,才能為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彈性素食要循序漸進
相較于風靡全網的地中海飲食,杜冬梅對比分析說,彈性素食并沒有像地中海飲食那樣強調一周吃兩次魚,也沒有強調以橄欖油替代豬油等動物油。彈性素食和地中海飲食的共同點則在于強調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我國是物產豐富的大國,與彈性素食的發源地美國相比,新鮮有機的蔬菜水果相對豐富,對于實踐彈性素食是一大優勢。
杜冬梅指出,實踐彈性素食并不意味著一夜之間完全轉變飲食方式。堅持實踐彈性素食,建議按照以下三個分級方式:1.初級:在每周21頓餐的情況下,吃6-8頓完全無肉的餐食;2.中級:在每周21頓餐的情況下,吃9-14頓完全無肉的餐食;3.高極:在每周21頓餐的情況下,吃15頓以上完全無肉的餐食。
總之,堅持彈性素食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還可以改善整體健康狀況,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癥的發生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之前,最好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