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松江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男子周某在小區里將鄰居陳某撞傷,雙方就賠償金額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陳某便起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最終判決——周某應向陳某賠償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各項費用20余萬元。然而,到了執行階段時發現,周某名下已經沒有任何可以供執行的財產。
怎么回事呢?原來在前次一審判決后,周某和妻子田某火速在民政局辦理了離婚手續。更讓人震驚的是,他們的離婚協議中約定,雙方名下的兩套房屋全部歸田某所有,而所有的債務則由周某一個人來承擔。(相當于凈身出戶了)
得不到賠償的陳某作為債權人再次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撤銷周某和田某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約定的條款。(還要求周某、田某對陳某此次訴訟支出的律師費、差旅費、財產保全保險費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松江法院經審理查明,本案所涉2套房屋均系被告周某、田某婚后購買且原始登記在二人名下,該2套房屋均系二人夫妻共同財產。周某通過以協議離婚方式約定,將涉案2套房屋的所有權歸田某一人所有且未取得任何房屋對價或其他財產,該行為明顯屬于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構成了對陳某債權的損害。
據此,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被告周某、田某簽訂的《離婚協議書》第3條財產分割條款即2套房屋均由被告田某所有的約定,并因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應由債務人負擔,故法院同時判決周某向陳某支付律師費、財產保全保險費。
本案判決后,周某主動向陳某賠付20萬元并承擔了所有的費用,雙方之間的爭議最終落下帷幕。
(據澎湃新聞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