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周敦頤(1017 年—1073 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號濂溪,謚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后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長期在郴州任職,主要思想與作品產生于此地。《辭海》記載:周敦頤在今汝城任桂陽縣令時筑愛蓮池著《愛蓮說》,在城郊之朱家灣悟道書《太極圖說》,創立理學基礎,上承孔孟,下啟程朱。
說起周敦頤是教育家,主要緣于他對“二程(程顥、程頤)”等人進行教導時表現出的高超的教育智慧,并且產生了以“圣可學”為目標的教育思想。1046 年,周敦頤來到郴縣當縣令。與他同來的,還有程顥、程頤兄弟兩個學童。周敦頤推薦一些書目,要兩兄弟看,自己公干之余,再進行討論、答疑,這種教育方式讓“二程”很受用。“二程”后來回憶說:“昔受學于周茂叔,每令尋仲尼、顏子樂處,所樂何事。”后來,程顥再次跟隨周敦頤學習,他在語錄里這樣說:“自再見周茂叔之后,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二程陪周子游朱家灣,程顥寫《春日偶成》成千家詩之開卷篇;“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謂余偷閑學少年。”在周敦頤的精心培養教育下,“二程”后來均成為宋學泰斗、理學奠基人。
世人稱周敦頤先生是教育家,還與他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有關。周敦頤在郴就任期間,廣建書院,興教辦學,甚至登堂授課,培育了不少優秀弟子。清王喆生《郴州重建濂溪書院記》說:“宋周元公三仕郴陽,故建書院于州學。”
郴州人為紀念周敦頤,南宋末期,在城南立有濂溪書院,為郴城最早書院。愛蓮湖建有“濂溪書院”,汝城也修復了清乾隆間的古書院。濂溪書院雖經近千年的滄桑變遷,然薪火相傳,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