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這里,離大海僅幾步之遙。
上海西南杭州灣畔,滬杭公路北側的金山區山陽鎮漁業村,現在,大家都習慣叫它“金山嘴漁村”。它是上海沿海陸地最早的漁村,6400多年前就已成陸,也是保存上海舊時漁業印記最完整的漁村,被稱為上海最后一個“活著”的漁村。
春天的清晨仍有寒意,而第一道曙光已迫不及待穿過云霧,落下的碎金在海面躍動,一點點向四周鋪展。遠處的金山三島漸漸清晰明亮起來,金山嘴老街也被陣陣鳥鳴從靜謐中喚醒。人們從各家各戶的木門里走出來,打開自家的窗板,有生意的人勤快地擺上貨品。誰家的菜地里,幾壟卷心菜、小菠菜正綠油油地舒展,幾枝朱砂梅從院墻上探出花枝。
走出冬天的人們心意萌動,呼朋喚友乘著金山小火車,也有一家人自駕的,奔向金山嘴老街。
老街熱鬧生動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很快,老街上人流涌動。街兩側是江南風情的黛瓦白墻、翹角飛檐,在石板路上悠閑地走著、張望著,幾處本地特色的展館一定要看看。“漁民老宅”呈現了金山嘴過去普通漁民家庭的原貌,木桌、竹椅、座鐘、紡車、魚簍、蓑衣、曬鹽板、儲存淡水的大水甕……還有色彩艷麗的柴灶間。老家具、舊陳設,還原了那個你捕魚我織網、半自給自足的年代。小型漁具館是承載著漫長回憶的地方,收藏著不同時期的各式老舊漁船、漁具,還搭建了海邊特色小屋,再現了漁民們的傳統生產方式。
在漁村的院墻粉壁、棧橋長廊,總能看到當地又一特色景觀——金山農民畫。“畫說漁村”,農民畫將結繩、織網、捕魚、晾曬等生產場景和沙灘、海鳥、魚蟹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畫面色彩豐富,畫風質樸拙巧,鮮活真摯,這片土地的蓬勃煙火之氣也躍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