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生地會考日益臨近,小宇覺得很有壓力。每天放學回家,媽媽都會找她聊天,比如,學習怎么樣?考試如何?可每次聊著聊著就會不歡而散。
小宇滿臉沮喪地前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我只想要父母安慰我,可是他們總和我說大道理,我不能和他們愉快地聊天,和他們說話好煩躁。”“昨天也是大吵了一架,我對媽媽吼了一句:你別管我。媽媽聽了頓時就哭了,我很后悔,卻又不知所措,心情更加郁悶了。”“我知道我這樣說不對,但是我情緒一來了就不由自主,我不知道怎么表達才好?”……
同學們,你是不是也有著小宇類似的困惑?到底該怎么和爸媽好好說話和溝通呢?本報特邀株洲市淥口區心理教研員、淥口區五中專職心理老師鄧毅為大家進行解答。
原因分析:
進入青春期,生理變化會引發心理變化。情緒多變,動蕩不安,更加敏感細膩。獨立性需求日益強烈,反感成人的管束。家人的關心式嘮叨,說教式教導會讓中學生覺得很煩。如果我們用情緒化的語言來表達情緒,這就會讓聊天分分鐘如火藥包一樣“一點即爆”。倘若能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更能輕易地達到溝通的目的。
應對策略:
該如何和父母好好說話呢?
首先,可以自我覺察當下的情緒,明確自己當下的需求,平定情緒。
隨后,可以借助這個萬能的溝通公式來表達,那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包含四部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第一步:描述客觀事實。我看到/聽到……
第二步:表達感受。我覺得……
第三步:表達需求。我希望……
第四步:提出請求。請你們……
情境應用:
學習了新方法,一起來應用一下吧!
情境1:小宇回到家滿是沮喪,想要尋求安慰,媽媽主動來關心,結果媽媽講著大道理滔滔不絕,小宇覺得很煩。
回應:媽媽,你這么和我講大道理,我覺得很煩,道理我都懂。我只是想要您安慰一下我,請您讓我自己安靜一下吧。
情境2:你在房間搭模型,媽媽叫了很多遍出來吃飯,你還是沒有出去,想一氣呵成把模型搭完。這時門口傳來媽媽的罵聲:“你怎么每次都是這樣,叫那么多遍都不應,耳朵是聾了嗎?玩模型頭能玩得飽嗎?”
回應:媽媽,我在搭模型,這是明天比賽要交的作品。我想一氣呵成把它搭完,怕待會亂了步驟前功盡棄。您剛才這么說我讓我很難受。我希望您尊重我,請你們先吃飯,幫我留點飯菜,我搞完立馬去吃。
大家學會了嗎?“非暴力溝通=我看到+我感覺+我希望+請……”
把非暴力溝通萬能公式用起來,和父母心平氣和地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