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廣 鄭赟 謝愛良(通訊作者)
(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文旅融合是基于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差異進行的文化創意、管理、市場等因素的交叉。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文化和旅游產業及其相關要素相互滲透和重組,逐漸突破原有的產業邊界。山東省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發揮文旅資源價值的需要。
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發展,體現了新思想的發展[1]。對未來山東省可持續的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成為必然。
文化和旅游可通過交叉滲透、整合和重組來突破現有的產業領域[2]。減少、模糊或消失產業邊界,共存共贏,形成新形式的文化旅游產品和產業體系。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過程中,存在著價值觀、體制機制、經營領域、經營模式等方面的矛盾和沖突。文旅融合需要調整自身角色,加強溝通交流,增進相互了解,樹立文化自信,加強合作互動,動態優化調整,實現平等互利、協調發展。
文化和旅游具有多元多重交叉互融關系的屬性。融合文旅理念、體制機制、規劃與技術、資源與產品、產業業態、功能與效用、空間載體與服務管理,還包括文化和旅游業的內部融合、行業間的相互融合和行業外的跨界融合。
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受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因子影響,需要設計綜合指標進行評價[3]。因此,構建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需有所兼顧,盡量使得設計指標更具代表性和系統性[4]。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主要從經濟增長、治理體系、社會文明、文化傳承、環境保護五個大方面進行系統化分析。
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簡單實用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廣泛應用于復雜系統的分析和決策[5]。
層次分析法采用1~9及其倒數標度法,比較各因素在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中的相對重要性(見表1)。然后構建判斷矩陣,計算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見表2)。如果檢查系數CR<0.1,則意味著只有在一致性檢查后才能確定下級指標在上級指標中的相對重要性,最終才能獲得基層單項指標在總體目標中的權重排名[6]。
科學合理地確定評價因子是構建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關鍵[7]。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分為三層: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
本文結合山東省旅游發展特點,通過調研近年來山東省旅游發展情況,對文化旅游相關企業的從業人員進行深入訪談,在咨詢學界專家的基礎上構建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的評價體系(見表3)。其中第一層為目標層,即構建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第二層次為準則層,為構建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主要影響因子,即不同因素下的分量;第三層次為指標層;第四層是對三級指標的補充。本文主要針對前三個指標進行研究[8]。

表3 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
首先對準則層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進行單排序和一致性選擇[9],計算過程入表4所示。

表4 部分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然后根據前文計算進行單項指標權重排序(見表5)。

表5 各單項指標權重排序
由上述計算可得表5各單項指標權重排序。通過對表5的分析,得出五大準則層對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影響力:治理能力(0.27962)、環境保護(0.25784)、文化傳承(0.18019)、經濟增長(0.17011)、社會文明(0.11223),五大因素之間差距不大但仔細分析五大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治理能力在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中權重最高,占據絕對地位,其次是環境保護。如果治理不到位,環境遭受破壞,何來高質量發展?
分析指標層,由表5指標權重排序可知:資源消耗、精神文化傳承、文旅產業產出質量、協會治理能力、行政治理能力所占權重均高于0.1,說明對于資源保護、文化資源傳承發展、文旅發展下的治理是評價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指標[10]。其中,物態文化傳承>行為文化傳承>文旅需求側文明程度,這三個指標在本評價體系中認可度較低;此外,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它們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點,其中,文化傳承在發展中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發展程度低,在旅游產品中體現得太少。
本研究運用層析分析法,構建了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得出如下結論:治理能力在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中占據絕對地位,是“短板”因素,經濟增長及社會文明均處于弱勢[11]。資源消耗、精神文化傳承、文旅產業產出質量、協會治理能力、行政治理能力是評價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指標,而物態文化傳承、行為文化傳承、文旅需求側文明程度三項指標在評價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中不受重視,說明山東省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源,并進行有效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協同治理,但是旅游發展中文化產品產出少,忽略了旅游發展中對于文化的輸出[12]。
本研究對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進行研究,對山東省文旅融合、旅游發展、文旅融合下的發展規劃、管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研究構建了山東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議和對策。
山東省發展旅游業應關注生態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優先,以及生活、生產和生態和諧發展的理念。按照“特色”與“綠色”相協調的原則發展特色旅游。
打造“好客山東”升級版,建設文化和旅游強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和旅游跨界融合,全面實施重大重點項目,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供充足的優質產品,有效釋放文化旅游消費潛力,提升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規范文化旅游市場,顯著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構建區域開放新格局中,將加快建設“四橫六縱三環”高速鐵路網,建設現代化機場群和世界級海洋港口,構建容量負荷充足、資源配置優化的“四縱五橫”綜合通道布局,內外貫通,實現南北貫通、東西貫通。
改善交通、健康、安全和服務方面的基礎設施,確保食物、住宿、交通、旅行、娛樂和購物的便利性,保持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增強旅游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加強從業人員服務、技能、素質等方面的培訓。制定服務標準,完善服務監督和反饋機制,重視處理游客投訴,加大服務質量檢查和監督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
投資大、周期長、回報小,政府需要優化融資模式,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此外,政府還需要不斷探索可能的政策支持,不斷完善各項政策,加強監管,確保各項政策能夠落實到位,用各項政策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堅持開放共享,加快形成以開放共享為特征的旅游發展新模式。堅持安全有序,構筑互聯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安全防線,依托互聯網技術全面提升旅游監管和服務水平。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預留線下服務,優化使用體驗。打造“高智能”,構建全球智慧旅游供應鏈,將分散的智慧旅游服務供應組合與游客連接起來,為消費者量身設計出簡單、個性化、便捷的旅行安排,實現全球旅游管理,真正為主人和客人創造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