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動自行車作為新型的綠色出行工具,以其經濟、便捷、環保等特點成為群眾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近年來,隨著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的增大,在給人們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時,引發的火災事故也日益增多,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加強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已成為當前社會治理的迫切需要和現實需求。
關鍵詞:
電動自行車;火災預防;綜合治理
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3億輛且不斷增多。但與此同時,全國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多發頻發,造成大量人員和財產損失。本文就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電動自行車火災形勢分析
(一)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統計
據國家消防救援局數據統計,2023年第一季度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4908起,比去年同期上升21.2%;2022年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1.8萬起,比2021上升23.4%,接報居住場所內因蓄電池(電動自行車充電電池居多)故障引發的火災3242起,比2021年上升17.3%。
(二)電動自行車火災分析
1.接警時段。從接警時間段分析,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夜間和凌晨時段處于一個高發態勢。究其原因,大部分電動自行車此時間段正處于充電狀態,電池基本充滿,而此時為人的熟睡期,很少有人半夜起來斷電,如果沒有智能斷電充電設施,電池、充電器會出現超充發熱現象,進而引起著火[1]。
2.月發生起數。從年度發生月份段分析,電動自行車火災總體呈現隨氣溫升高逐月上升的趨勢。夏季是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的高發季節,每年7月至10月的電動自行車火災尤為突出。主要原因是由于電池組在高溫環境中運行,增加了荷載,容易導致電池組短路、電器元件過熱著火,從而引發火災事故。
3.發生地。從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發生地分析,居民住宅、自建房和沿街門店是電動自行車火災高發場所,其中以建筑首層、疏散走道和樓梯間安全出口最為突出[2]。主要是由于很多車主出于方便、防盜的考慮,在未設集中停放充電的場所,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建筑首層或入口處。
二、造成電動自行車起火的主要原因
(一)電池故障引發自燃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自行車主要使用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在受到外力撞擊、積壓和穿刺時容易導致熱失控,另外電池過度充電、過度放電、短路等也會導致熱失控,一旦電池熱失控,電池溫度將迅速上升,可以達到400-1000攝氏度,進而引起著火。
(二)線纜質量不達標
電動自行車各用電設備由電纜進行連接,線纜質量的好壞和敷設是否規范直接影響電動車用電安全。電動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會因為震動而導致電纜等線路的磨損[3]。一些廠家為降低成本,使用不達標的電纜和為圖省事不規范敷設電纜線路,這些都會導致使用過程中的電路問題,出現短路甚至引發火災。
(三)電氣線路保護不到位
對于電動自行車控制器,要求其具有過流保護、短路保護以及欠壓保護功能。部分廠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沒有使用短路保護裝置,或安裝的電氣保護裝置不符合要求,當電動自行車產生故障時,缺乏短路保護功能,一旦線路過熱,則會發生短路起火[4]。
(四)充電器使用不當
電動自行車的電池一般會有匹配的充電器,這樣能夠保證充電器和蓄電池型號對口。但在使用過程中,有些業主會因為充電器丟失、損壞或是由于蓄電池組老化更換蓄電池后沒有更換匹配的充電器,這可能導致充電器或蓄電池組失衡,從而引起著火[5]。
(五)擅自增大用電負荷
部分用戶在使用電動自行車時,出于個人使用方便考慮,喜歡在車上安裝音響、照明等設施,或者增加載重量;有的甚至為了達到更快速度、更遠距離,擅自更改電池電機,導致電動自行車用電負荷超過正常使用狀態,當線路處于過負荷運行時,就容易引起著火。
(六)存放場所充電線路問題
一些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在鋪設充電線路時,對電動車充電數量估計不足,選用的導線線徑較小,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充電插口也不斷增加,電動自行車同時長時間充電時,充電線路就會超負荷,造成充電線路過載、發熱引起著火。未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的老舊小區,車主會將電動自行車停放至樓梯口、屋旁等處,私拉亂扯充電線路,高層“飛線”充電,而且大多采用收放方便、質量較差的花線,極易引起著火。
三、電動自行車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源頭把控不到位
一方面,部分廠家對電動自行車生產標準的理解不到位,造成各廠家生產的產品良莠不齊,導致電動自行車先天性安全隱患滋生。另一方面,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施行前,相關部門在電動自行車流通環節的監管存在一定漏洞,導致大量超標準、不合格的電動自行車被消費者購買,存量風險大[6]。沒有從生產環節就開始把控產品質量,這些是造成電動自行車引發消防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為末端治理增加了很大難度。
(二)使用環節監管缺位
目前,電動自行車并未納入強制監管,不需要定期車檢,這導致許多電動自行車出現的隱患無法及時被發現。電動自行車在消費者手上,在長達數年甚至十余年的使用過程中,對于電動自行車車況和質量的監管處于真空地帶。隨著電動自行車使用年限增長,電池和線路等不斷老化,在此過程中,既無定期檢驗規定,也無報廢制度,即使電動自行車出廠和銷售環節都是安全合規的,在使用過程中也無法持續保證安全。
(三)充電、停放場所不能滿足要求
很多小區在設計時未充分考慮電動自行車充電、停放問題,未提前規劃電動自行車停放區域,小區建成后又無法開辟集中停放區域。近年來,隨著政府對電動自行車整治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小區開始新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停放場所,但是建設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小區住戶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需求,特別是在一些居民自建房、出租屋等場所這個問題更為突出。
(四)尚未形成管理合力
目前,全國各地大都出臺了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但管理部門多、責任分散,以《海南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為例,對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維修、登記、通行和停放等各個環節進行了要求,涉及黨委政府以及市場監管、住建、規劃、公安、應急和消防等多個部門,這些環節任一處存在問題,都會影響整個治理效果。而且各部門聯動監管合力不足,沒有形成常態、長效的聯合治理機制,很難徹底解決電動自行車治理難題。
(五)群眾消防安全意識薄弱
近年來,全國各地相繼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造成不少人員傷亡,對社會面火災防控敲響了警鐘。但是這些事故一定程度上僅對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帶來了警示,在群眾眼里就是“看熱鬧”,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私自改裝、飛線充電等問題依然突出。盡管消防機構通過以案說法、火災危害實驗演示等持續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但大多車主即使意識到危險,也并沒有因此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在停放充電、車輛改裝等方面仍然隨意性較大。
四、加強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預防火災事故發生的對策
(一)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成立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監管聯絡處,聯絡處可以設在各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或消防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和統籌調度,全面推動落實電動自行車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監管。將電動自行車安全監管、火災防控等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項目,納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整治內容,重點督查、重點推進,對推動不力的政府、部門予以嚴肅處理。監管聯絡處要發揮協調會商作用,與公安、綜合執法、應急、消防和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建立聯合會商、研判和聯合執法機制,不定期開展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綜合治理行動,充分運用勸導教育、懲戒等形式,突破單一部門執法力度不足、執法手段欠缺等系列瓶頸性問題。
(二)落實全領域監管,堵塞隱患漏洞
緊盯電動自行車銷售、拼裝、加裝、改裝、使用、管理等各個環節,以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維修企業、居民住宅小區、居民自建房集中區域等為重點,突出電動自行車非法生產、非法銷售、私自改裝企業和履行管理不到位的環節整治。在生產領域,完善電動自行車生產技術標準以及市場準入門檻,嚴格依據法律規范查處不合格產品,并且吊銷不合格生產者。在流通領域,嚴格依據規章制度查處非法經營、售假等行為,嚴厲打擊非法拼裝貨、改裝電動自行車。在管理領域,要落實電動自行車實名登記制,同時加強懲戒,對違規停放充電屢教不改的,通報其所在單位,由此引發火災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三)嚴格監督執法,落實群防群治
電動自行車數量較多,涉及民眾較多,面廣量大,需要依托各領域、各條線群防群治力量,實施綜合治理。一是要推動社區網格力量,定期開展轄區電動自行車隱患分析研判,建立問題清單、整治計劃,明確督改責任人,細化工作措施,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責任定”。二是要指導物業單位加強對住宅小區內電動自行車管理,一旦發現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且不聽勸阻、屢教屢犯的現象,要第一時間上報相關部門予以查處。三是相關部門要用好用足警告、查封、罰款、拘留等執法手段,建立規范的電動自行車扣留、清拖、當場處罰等工作流程,定期開展集中整治,針對可能引發亡人火災或者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要報政府牽頭治理。四是強化消防火災調查結果運用,嚴格落實“一案雙查”工作要求,落實電動自行車火災的延伸調查,調查起火車輛廠家、蓄電池使用、車輛維修維護等信息,對違法失信企業單位實施信用懲戒。
(四)做到“疏堵并行”,形成長效管理
電動自行車亡人火災的發生,基本都因為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在樓梯間、安全出口處以及室內場所著火引起。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疏堵并行”,疏就是要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讓居民電動自行車有地方停;堵就是要采取措施讓居民不能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樓梯間、安全出口等處。一是推廣智能充電集中停放場所建設。政府要將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的建設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事項,高質量開展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和智能充電樁建設,做到數量達標、質量過硬、管理到位、科技創新,緩解停放充電難題。住建部門要推動新建小區在小區內設立滿足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的區域,對已建小區要合理規劃場地,在滿足標準綠化的情況下,開辟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區域。發改部門要對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收費標準進行研究,盡可能不高于民用用電水平。二是推行多元化充換電模式。目前,電動自行車有較為成熟的充換電技術,換電柜具備“電控、溫控”雙重保護,每個換電倉均獨立安裝消防裝置,安全可靠性高,各級政府可以重點針對外賣快遞行業、老舊小區、居民自建房和出租屋集中區域設置充換電站,緩解小區、自建房、出租屋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停放數量不夠的壓力。三是要強化科技賦能綜合監管。推進“梯控”“門控”等智能化管理設備,安裝電梯AI智能識別阻車系統以及樓梯間、安全出口警示系統,一旦發現電動自行車入樓、入電梯,及時警告提示,并采取禁止電梯運行、發送提示至物業等措施,及時解決隱患。
(五)擴大宣傳警示,扭轉群眾安全觀念
一是強化社會面宣傳教育。在銷售、維修、登記、停放充電和資源回收等環節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宣傳和常識教育,推行電動自行車銷售、上牌環節消防告知、貼標行動。通過短視頻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傳播車輛充電使用消防安全常識;利用戶外電子顯示屏、公交車海報、出租車LED滾動播放電動自行車安全提示,全面提升車主消防安全意識。二是推行上牌學習制度。要在上牌環節加強對車主的教育,可以采取學習積分等方式,讓車主加強消防安全學習教育。對于實行電動自行車持證駕駛的城市,可以將電動自行車安全知識納入考證學習內容,提高車主消防安全意識,將電動自行車火災案例納入學習內容,強化駕駛人對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危險性的認識。三是落實災后警示教育。對電動自行車火災實行“一案一會”制度,每起電動自行車火災均召開現場警示教育會,制作典型火災案例警示教育片,向社會面廣泛傳播電動自行車火災的危害性,宣傳違規改裝、停放、充電存在的潛在危險,將電動自行車火災的畫面深深烙印在群眾腦海中,從而達到一種“自動性警示”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宗.千萬小心電動自行車易“惹火”[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12-09-05(008).
[2]鐘亞南.淺析電動車火災防范工作[J].江西化工,2017,33(02):223-224.
[3]綜合媒體報道,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令人憂[J].中國消防,2013,34(21):32-37.
[4]袁瑞梅.電動自行車謹防電氣火災[J].農村電工,2014,22(08):51.
[5]藍濤.電動自行車起火原因分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7,30(02):43-45.
[6]唐雪梅,楊華.電動車火災原因及防范[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5,28(02):40-42.
作者簡介:
舒金華(1986- ),男,漢族,江西宜春人,本科,初級職稱,研究方向:消防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