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典頓珠 王占宏 李亮 趙江林
摘要:
山岳救援是一項關鍵任務,需要有高效的消防機動救援隊伍來應對復雜環境和緊急情況。本文首先介紹了消防機動救援隊伍的組織編制、裝備與資源配備以及訓練與技能提升的重要性,接著重點討論了應對策略與實踐,包括預案制定與應急響應、多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以及救援效果評估與改進。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為山岳救援中的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提供有益指導和啟示。
關鍵詞:
山岳救援;消防機動救援;組織與編制
引言
山岳救援是一項具有挑戰性和風險性的任務,需要專業的消防救援指戰員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在山區環境中,救援隊伍面臨著復雜地形、惡劣氣候條件和不可預測的風險因素。為了有效組織和應對這些挑戰,消防機動救援隊伍的組織與應對策略至關重要。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提高山岳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確保及時救援和保護生命的任務得到有效履行。
一、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概述
(一)消防機動救援隊伍的組織與編制
人員需求的確定是組織一支高效救援隊伍的首要任務。山岳環境下的救援任務對隊伍成員的素質和技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選拔過程中需要根據任務需求和特點,明確所需人員的素質和技能。一般來說,救援隊伍需要擁有山岳技術、急救、搜救和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選拔分為內、外兩種,內部可通過評估現有指戰員的技能和表現來確定合適的人選。外部可以通過廣告、招聘會和專業機構等渠道進行選拔,吸引具有相關技能和經驗的人才加入到隊伍中來。此外,人員選拔和錄用應該遵循公正、透明和專業的原則。面試、體能測試和背景調查等方法可以用來評估申請人的適應能力和可靠性。選拔出的人員應接受系統的培訓和考核,確保他們具備應對山岳救援任務的能力。
(二)組織結構與指揮體系
在組織結構方面,救援隊伍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結構,避免過多層級和冗雜的行政程序。這樣可以提高指揮決策的效率,并促進快速響應和協作。指揮體系是確保救援行動順利進行的關鍵要素。指揮員應具備豐富的救援經驗和領導能力,他們需要制定明確的指揮流程和決策路徑,確保信息的流暢傳遞和指令的準確執行。同時,應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確保各個環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此外,為了提高指揮效率和應對突發情況,可以采用技術支持工具,如通信設備、衛星導航系統和數據傳輸設備,以實現實時信息共享和指揮調度。
二、裝備與資源配備
(一)救援裝備的選擇與配置
在山岳救援中,消防機動救援隊伍的裝備選擇與配置對于救援行動的成功至關重要。
1.裝備選擇
在選擇救援裝備時,應根據山岳救援的特殊需求和環境,選用適合的裝備來應對各類救援任務。首先,需要考慮救援裝備的質量和可靠性,確保其在惡劣的山岳環境中能夠正常運作。其次,裝備應具備適應不同地形和天氣條件的功能,例如抗寒、防水、防滑等特性。此外,裝備的便攜性和易操作性也是重要因素,以提高救援人員的靈活性和效率[1]。常見的救援裝備包括登山繩索、抱索器、護身具、救生繩索、救生帶、防滑鞋、頭盔、呼吸器等。根據具體救援任務的需要,可以選用不同類型和規格的裝備,并確保裝備的配備數量足夠滿足救援隊伍的需求。
2.裝備配置
裝備配置是指將不同類型的救援裝備合理搭配和組織,以滿足不同救援場景的需求。應根據救援任務的性質和復雜程度確定所需裝備的種類和數量。例如,高海拔山岳救援需要特殊的抗寒裝備和氧氣供應設備,而垂直救援則需要相應的登山繩索和抱索器等裝備。裝備應安全存放、易于取用,并且方便攜帶到救援現場。可以采用專門的裝備包、箱或車輛進行組織和儲存,確保裝備的整齊性和便捷性。要定期檢查和維護裝備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及時更換損壞或過期的裝備,保證裝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應急資源儲備與管理
1.應急資源確定
應急資源包括物資、設備、人力和信息等方面。在山岳救援中,應急資源的儲備與管理需要根據救援任務的性質和需求來確定。物資方面:需要儲備充足的救援裝備、急救用品、食品和飲水等基本生活物資。根據救援任務的特點,還可以考慮儲備一些特殊裝備,如氧氣瓶、高山帳篷等,以適應高海拔救援的需要。設備方面:需要儲備通信設備、導航工具、照明設備等。通信設備包括對講機、衛星電話等,以確保救援人員之間和與外界的有效溝通。導航工具可以幫助救援人員在復雜的山岳地形中確定方向和位置。照明設備則可以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環境中提供光源。人力資源方面:需要確保救援隊伍成員的充足和合理配置。根據救援任務的復雜程度和工作量,確定所需的救援人員數量和專業技能。同時,要保證救援人員具備必要的健康狀況和體能水平,以應對艱苦的山岳環境和高強度的救援工作。
2.應急資源管理
應急資源管理包括儲備、維護、更新和調度等方面的工作。應建立健全資源儲備計劃,根據救援任務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儲備方案,確定所需資源的種類、數量和質量要求。同時,制定資源調度和更新周期,確保資源及時補充和替換。要定期進行資源檢查和維護,定期對儲備的救援裝備、物資和設備進行檢查,確保其功能正常和安全可靠。同時,要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及時修復損壞的裝備和設備。要建立資源調度和分配機制,根據救援任務的復雜性和緊急程度,合理分配和調度應急資源,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救援效果[2]。
三、訓練與技能提升
救援技術與操作培訓對于山岳救援隊伍至關重要。這種培訓旨在為隊伍成員提供必要的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使他們能夠應對各種緊急情況和挑戰。
(一)基礎救援技術培訓必不可少
這些技術包括搜救、擔架運送、繩索技巧、巖壁攀登等。通過系統的培訓,隊伍成員可以學習到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在救援行動中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他們需要掌握正確的繩索系結技術,了解如何使用抱索器和救援繩索,并熟悉各種救援工具的使用方法。醫學急救技術的培訓也非常重要。在山岳救援中,隊伍成員可能需要為受傷或患病的人員提供緊急救治。因此,他們需要具備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包括心肺復蘇、止血、固定骨折等。醫學急救技術的培訓應該涵蓋常見的山岳傷病,如高山病、凍傷等,并教授相應的處理方法。
此外,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的培訓也至關重要。在山岳救援中,隊伍成員需要學會有效地與隊友進行溝通,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遞和理解。他們還需要學會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并在困難環境下有效合作。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的培訓可以通過模擬訓練和團隊建設活動來進行,以增強隊伍的整體協作能力。
(二)心理應對與危機干預
在山岳救援中,指戰員常常會面臨高風險、緊急情況和心理壓力,因此他們需要接受心理應對與危機干預培訓,以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并應對各種壓力。心理壓力管理是培訓的核心內容之一。首先,隊伍成員需要學習如何認知和認識心理壓力,了解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并掌握應對壓力的技巧和方法。培訓包括心理壓力的識別與評估、情緒調節和應對策略的學習、自我放松和心理恢復的技巧等。這些技能的掌握能夠幫助隊伍成員在面對緊急情況和挑戰時保持冷靜和應對自如。其次,培訓還應注重團隊合作和心理支持[3]。在救援行動中,團隊成員之間的互相支持和協作至關重要。隊伍成員需要學習良好的溝通技巧,包括傾聽和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建立良好的團隊氛圍。培訓還應強調如何在困難和緊急情況下給予適當的心理支持和鼓勵,以提高隊伍成員的凝聚力和士氣。
危機干預和心理救援也是培訓的重點內容。在救援任務中,隊伍成員可能會遇到受傷或處于危險境地,他們需要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危機干預和心理救援,包括對受傷人員的心理支持、創傷后應激反應的處理和危險情況下的緊急干預等。這種培訓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模擬演練等方式進行,以提高隊伍成員在實際救援中的應對能力。
四、應對策略與實踐
(一)預案制定與應急響應
針對不同類型的緊急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置流程和標準操作程序。例如,在面對雪崩事故時,預案應包括快速搜救、使用探測器和探棒進行探測、使用掘雪器和掘雪鍬進行救援等。預案的操作流程應簡明清晰,方便隊伍成員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準確行動。山岳救援通常需要多個部門和團隊之間的協調合作,預案應明確各個部門和團隊的職責和權限,并建立溝通機制和協作流程,確保各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緊密配合。例如,預案中應包括與當地政府、警察、醫療機構等的聯系方式和合作方式,以便在需要時及時協調資源和支援[4]。
預案還應考慮應急資源的調配和管理,包括救援裝備、醫療設備、通訊設備等的儲備與配置。預案應明確不同情況下所需的資源和裝備,并制定相應的儲備和管理計劃。例如,預案應規定裝備和資源的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其處于良好工作狀態。在實際應急響應過程中,預案應得到全體隊員的了解和熟悉。應組織相關的培訓和演練活動,以提高隊伍成員對預案的認識和操作技能。
(二)多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
在山岳救援中,多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是確保救援行動成功的重要策略。消防機動救援隊伍需要與其他相關部門和組織進行密切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應對緊急情況。
1.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
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應積極與當地政府、警察、醫療機構、氣象等相關部門建立聯系,并確立合作關系。建立定期會議、聯絡人員、信息共享等機制,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溝通、協調行動。消防機動救援隊伍可以與其他部門合作,共同組織培訓和演練活動,提高各方成員的應急響應能力和技能水平。例如,與醫療機構合作進行急救培訓,與警察部門合作進行聯合行動演練等。這樣能夠增強各部門之間的默契和配合,提高整體的救援效能。
2.整合資源
消防機動救援隊伍需要與其他部門共享資源,確保救援行動所需的各類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例如,與醫療機構合作,提前確定醫療救援所需的醫療設備和醫療人員,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此外,與政府部門合作,協調使用直升機、無人機等空中救援資源,提高救援范圍和速度。在多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過程中,有效溝通和協調至關重要。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應建立起靈活、高效的信息交流機制,確保各部門之間能夠及時分享重要信息,并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如無線電通信、衛星通信等,確保實時溝通和指揮。
(三)救援效果評估與改進
1.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和方法
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應制定一套科學、客觀的評估指標,以衡量救援行動的成效。評估指標可以包括救援響應時間、救援成功率、傷員救治效果等。同時,還需建立相應的評估方法和數據收集系統,以便收集準確的救援數據和信息。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應定期對過去的救援行動進行評估和回顧,可以通過召開評估會議、開展事后分析和討論等方式進行。在評估過程中,需要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分析問題所在,找出改進方向和措施。
2.注重經驗總結和分享
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應將每次救援行動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并及時分享給其他相關救援隊伍和機構。這樣可以促進經驗的積累和共享,提高整體救援能力和效果。救援效果評估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個持續改進的工作過程。消防機動救援隊伍應根據評估結果,及時采取改進措施,并進行相應的培訓和演練,以提高救援能力和效果。通過救援效果的評估和改進,消防機動救援隊伍能夠不斷提高救援行動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提供更加專業和有效的救援服務。同時,救援效果評估也能為其他救援隊伍和機構提供寶貴的經驗,共同推動山岳救援事業的發展。
結語
在山岳救援中,消防機動救援隊伍的組織與應對策略至關重要。通過合理的人員招募與編制、完善的組織結構與指揮體系、科學的裝備與資源配備、全面的訓練以及高效的應對策略與實踐,可以提高救援隊伍的應急響應能力和效率。多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是確保救援行動成功的關鍵,而救援效果評估與改進能夠促進救援工作水平的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白曉魯.承德地區消防救援隊伍山岳救援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2):28-30.
[2]侯碩.基于山岳事故救援特點和救援困難的研究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1):75-77.
[3]張繼貞.山岳救援現存的問題與對策[J].今日消防,2022,7(04):127-129.
[4]李東昌,翟銳.關于提升山岳專業救援能力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0(04):579-581.
作者簡介:
班典頓珠(1994- ),男,青海玉樹人,藏族,本科,三級指揮員,研究方向:消防機動救援隊伍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