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林 譚永倉 李亮 班典頓珠
摘要:
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構建對地震災害的救助非常重要。地震災害發生后,時間是最關鍵的因素。為了節約救助時間,救援隊必須要有規范的救援流程,具備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技術能力,以此來加快搜救、救治和災后重建速度,有效提升救援效率,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由于地震災害具有復雜、多變等特點,現有救援隊在進行技術能力的構建時,要具備多樣化的技術能力和器械設備,才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救援需求,提高綜合應對能力。基于此,本文對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構建進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我國現有救援隊伍的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而減少地震等災害對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
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構建分析;探究
引言
地震災害救援隊的技術能力是保障其高效應對地震災害的關鍵要素之一。地震救援隊的技術能力構建包含多個方面。[1]首先,要認識到地震災害救援綜合能力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搜救、醫療、通信、物流等,救援隊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綜合能力,以應對不同的任務和挑戰。對災情的評估與監測,救援隊需要具備地震災情評估和監測技術能力,包括使用地震儀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準確了解災情,為救援行動提供科學依據。其次,地震災害救援隊需要掌握現代化救援技術,如生命探測設備、緊急救援裝備、救生器材等,以提高搜救效率和生存率。在災害救援過程中,良好的通信和信息管理至關重要。救援隊需要具備應急通信設備、衛星通信技術以及信息系統的運用能力,確保指揮與合作的高效性和實時性。最后,由于地震災害常伴隨嚴重的傷亡情況,救援隊應具備緊急醫療救護技術,包括創傷救治、急救技術和疾病預防控制等,最大限度挽救生命。綜上所述,地震預警系統的建設和運用對于減少地震災害損失至關重要。救援隊需要了解地震預警技術,并在預警信號發出后進行快速響應和組織撤離。構建地震災害救援隊的技術能力需要全面考慮各種災情和應對需求,加強培訓與訓練,提供先進設備和技術支持,并與相關科研機構、救援隊伍進行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救援水平和能力,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做出積極貢獻。[2]
一、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構建的要點分析
地震災害救援隊的技術能力構建是確保其在面對地震災害時有效執行救援任務的關鍵。
(一)人員培訓與素質提升
救援人員需要接受系統的培訓,包括地震災害應急響應、救援技術和裝備操作等方面。培訓內容應涵蓋基礎知識、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以提高團隊成員的專業素養和應對能力。隊員只有具備強健的身體素質,才能在救援工作中發揮真正的能力,減少救援時間,充分發揮救援優勢。
(二)強化應急指揮與協同能力
救援隊應建立完善的指揮系統和協同機制,確保快速響應和有效指揮。制定靈活的指揮流程和溝通機制,以應對不同規模和復雜度的地震災害。相關部門還可以制定應急預案來應對突發事故。
(三)裝備與工具的支持
救援隊需要配備適當的救援裝備和工具,如探測儀器、野外通信設備、救援工具等。這些裝備要保證功能齊全、易于攜帶和操作,以提高災害救援效率和安全性,以此來降低地震等事故所造成的損失。
(四)信息技術支持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GIS)、人工智能等,幫助救援隊快速準確地獲取和分析災情信息。構建實時數據傳輸和共享平臺,協助指揮員做出決策和協調各方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加快救援工作,提高救援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五)跨組織合作與國際交流
救援隊應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如消防、醫療)的合作與協調,形成多方聯動的救援機制。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地震救援組織和交流活動,提升國際合作與援助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構建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需要綜合考慮人員素質、裝備支持、指揮協同、信息技術等多個方面因素。在實踐中,還需根據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和災害風險特點進行具體分析和探究,制定相應的技術能力構建方案。[3]
二、地震災害救援隊的組織與指揮
由于地震災害救援隊的組織和指揮涉及多個方面,所以只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才能更好地進行救援工作。一是國家級機構和主管部門。許多國家都設有國家級的應急管理機構或相關主管部門,負責地震災害救援的組織與協調工作。他們制定救援策略、規劃資源配置,并監督各級救援隊的行動。二是地方政府與救援機構。地震災害救援的具體實施由地方政府負責,他們設立救援機構或組建專業的救援隊伍。這些救援機構在地震發生時能夠快速響應并展開救援行動。三是救援指揮中心。地震災害救援往往需要一個集中指揮的機構,即救援指揮中心。該中心負責指導和協調救援行動,收集和處理信息,確保救援工作高效進行。[4]
在執行救援任務時,需要借助專業的救援隊伍和人員。地震災害救援隊通常由經過專門培訓的救援人員組成,他們具備抗震應急知識和技能,能夠完成搜救、醫療、工程救援和物資運輸等任務。這些救援隊伍在災害發生時迅速行動,參與救援工作。不僅如此,救助工作涉及到多方協作,地震災害救援需要多個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協作與合作,包括公安、消防、醫療、交通、通信等各方力量,他們共同配合,形成一個緊密合作的工作網絡。由此可知,地震災害救援隊的組織與指揮是為了提高應對災害的效率和協作能力,在搶險救援過程中,各個部門和機構相互配合、緊密合作,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5]
三、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構建的難點分析
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構建面臨諸多難點,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6]
(一)多領域技術需求
地震災害救援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任務,需要掌握多個領域的技術知識和應用能力,例如搜救、醫療、通信、物流等各個領域的技術和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
(二)應急條件下的技術操作
地震災害救援常常在緊急條件下進行,救援隊需要具備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能力,包括夜間救援、復雜地形救援等。同時,針對不同災情的特點和需求,救援隊要能快速適應和運用相應技術。
(三)新技術引入與應用
科技的不斷發展對地震災害救援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工具,但新技術的引入和應用也帶來了挑戰。救援隊需要及時了解、學習和適應新技術,以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并確保新技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且新技術是否適用于地震災害救援環境也是值得考慮的難點。因為地震災害救援現場經常處于復雜環境中,存在廢墟、灰塵、狹小空間等多種挑戰。因此,新技術的設計和應用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特殊條件,并確保其可靠性、適應性和耐用性。
(四)資金和設備支持
構建地震災害救援隊的技術能力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先進設備的支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合理配置資金和設備,并為救援隊提供快速、可靠的技術支持是一個重要的難點。
(五)人員培訓與團隊建設
地震災害救援隊的技術能力依賴于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因此,培訓和團隊建設至關重要。需要與專業機構、學校等進行合作,提供系統的培訓計劃和實踐機會。針對各個難點,要加強科研與實踐交流,提高救援隊的綜合素質和反應能力。政府、專業機構和社會各界應積極支持與參與,共同推動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構建與提升。[7]
四、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構建的措施
進行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構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專業培訓與認證
組織針對地震災害救援的專業培訓,提供系統的知識和技能教育。同時,推行相關認證制度,確保救援隊成員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和操作能力。同時,還應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主要涵蓋地震災害救援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應急響應方案,包括不同級別的培訓,從基礎培訓到高級培訓,這有助于他們熟悉救援操作、團隊協作以及危險環境下的處理方式。
(二)技術演練與模擬訓練
定期進行地震災害救援的技術演練和模擬訓練,包括實地勘察、搜救行動、醫療救護、緊急通信等環節,提升隊伍的應急響應和操作能力。通過日常的演練工作,可以讓救助人員養成較好的救助習慣,提高其救助意識,為救援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8]
(三)引進先進技術裝備
投入資金,引進和更新地震災害救援所需的先進技術裝備,包括搜救設備、通信設備、醫療設備等,先進設備的引入不僅可以加快救援速度,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還有助于推動我國相關設備領域的發展。[9]
(四)加強科研創新
在進行救援技術能力的構建時,應鼓勵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科研項目,研究地震災害救援的新技術、新方法,提升救援效果和能力,通過改進現有救援方式來使救援水平得到提升。
(五)團隊協作與交流
加強救援隊內部的團隊建設和協作機制,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同時,促進與其他地震災害救援隊、國內外專家的交流與合作,借鑒他們的經驗和技術成果。
五、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構建展望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構建也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和優化,其未來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在地震災害救援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無人機可以用于快速勘察災區、搜索失蹤人員等任務;機器人可以用于搜救倒塌建筑物中的幸存者,減少救援人員的風險。除此之外,自動化技術可以改善救援團隊之間的協作和通信。例如,使用無線通信設備、傳感器網絡等技術,可以實現實時的數據共享和指揮控制,提高救援行動的整體效能。而且結合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還可以構建智能救援系統。這種系統可以集成各種傳感器、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指導救援行動,優化資源調配,提高救援效率和準確性。
(二)數據分析和預測技術
通過對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可以更準確評估災情,提前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同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時監測、預測和解讀地震活動,加強地震預警系統和應急響應能力。
(三)借助通信和網絡技術
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地震災害救援提供了更好的聯絡和協調平臺。高速、可靠的通信網絡可以支持救援隊與指揮中心之間的實時通訊和信息傳遞,以便更好地調度資源和協同行動。
(四)使用智能裝備和防護技術
地震災害救援隊將更加依賴智能裝備和防護技術,以提高人員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未來發展將緊密結合科技創新,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在救援行動中的應用優勢,以提高救援效率,降低風險,最大程度保障生命安全。
結語
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構建對于提高救援效率、保障生命安全、提供科學決策、支持災后重建以及應對多樣化需求都具有重要意義。只有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培養專業人才,才能在地震災害發生時更好地展開及時有效的救援行動。為減少地震等災害對我國造成的人員和經濟損失,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地震災害救援隊技術能力的構建工作,不斷提高我國的地震救援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文.四川省地震災害救援協調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21.
[2]張永春,梁靜,朱海燕,等.《基層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能力分級測評》地方標準研究與編制[J].中國應急救援,2021(02):27-30.
[3]羅藝鑫,楊黎仁,姜連瑞.地震災害救援隊人員調派和裝備配置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0,20(04):1427-1432.
[4]譚浩.地震災害救援應急管理協調機制問題與對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9.
[5]付瑞平.做新時代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領頭羊”——記中國國際救援隊(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J].中國應急管理,2018(08):56-59.
[6]陳虹,聞明,王巍,等.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建設現狀及能力分級測評[J].中國應急救援,2018(03):46-50.
[7]郭其云,樊繼沛.進一步加強我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建設的思考——以江蘇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建設為例[J].中國應急救援,2018(02):4-8.
[8]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開展全員全裝拉動演練[J].防災博覽,2015(03):12-13.
[9]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開展全員全裝拉動演練[J].中國應急救援,2015(03):11-12+61.
作者簡介:
趙江林(1988- ),男,漢族,四川綿陽人,本科,研究方向:特種災害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