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尹晗 張嘉微
[摘 要]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和緩解養老壓力,延遲退休是現在和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近年來,延遲退休一直是社會各界人士比較關注的話題。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社會各年齡層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在不同條件下社會各年齡層人士對延遲退休政策的看法、退休意愿及影響因素,旨在幫助相關機構和部門更好地了解人們的延遲退休意愿,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延遲退休;問卷調查;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C97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經濟和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人均壽命不斷提高,我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放眼全球,許多國家都相繼采取了延遲退休政策,有效地緩解了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壓力。
目前國家對延遲退休只提出綱領性內容,暫未發布具體的政策文件。社會上有一些普遍認同的關于退休年齡的規定,如建議女性退休年齡是每3年延遲1歲、男性的退休年齡是每6年延遲1歲,建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等。政府需要了解各個年齡層對延遲退休制度的看法、退休意愿及影響因素,這對未來出臺具體退休政策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1 研究方法介紹
本次調查通過抽樣獲得具體的調查對象,主要對社會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進行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社會不同年齡層人們的基本信息、對延遲退休的看法和意愿。
1.1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
1.2 調查問卷設計
本次研究為獲得所需數據,通過查找和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研究并設計了調查問卷。
首先,采集調查對象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別、所屬年齡層、教育程度、工作狀態、工作地城市級別、健康狀況、日均工作時間、需贍養的老人數量八個方面。其次,對個人對薪資的滿意度、工作壓力的感受以及延遲退休的認識進行調查。再次,對是否支持延遲退休、認為延遲退休帶來的好與不好的影響這兩方面進行調查。最后,在延遲退休方面,調查研究對象對延遲退休的看法以及延遲退休是否能夠填補養老金缺口等問題,并對選擇穩妥的養老方式、適當的法定退休年齡提出個人意見。
1.3 調查樣本
在問卷星平臺發放調查問卷,獲取社會各年齡層對于延遲退休意愿和看法的信息數據。本次調查采用隨機的方式共發放300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300份。
2 社會各年齡層對延遲退休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2.1 支持延遲退休人群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各年齡層對延遲退休意愿的調查不難發現,大多數人都支持延遲退休政策,能夠認識到該政策實施的長遠意義。
只有分析社會各年齡層支持延遲退休政策的影響因素,才能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制定提出更好的建議。因此,根據此次調查問卷得知,大多數人支持延遲退休政策主要有三個影響因素:健康因素、學歷因素、政策因素。
2.1.1 健康因素
調查顯示,各個年齡層支持的人中身體健康人群支持延遲退休的占比78 %。其中,青年群體是國家的新鮮血液,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最具活力、創造力的群體,他們更容易接受延遲退休。從自身健康這一方面來說,這與個人體質及后天培養有關。有一部分老年人身體素質好,還愿意繼續工作,為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在老齡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延遲退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延長工作年限,而是由不同人群的身體情況和工作崗位性質決定的,在適當的年齡退休能使他們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1]。
2.1.2 學歷因素
調查顯示,有87 %的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傾向于延遲退休。很多人認為,一個人的學歷越高,越應該延遲其退休時間,為社會做出貢獻,否則這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調查發現,在延遲退休的支持者中,研究生及以上人群占比較大。他們相較于其他人而言,接受教育的時間更長,所從事的工作腦力勞動居多,認為延遲退休是當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長期利民的政策,也是順應國際趨勢的一種政策支持。此外,他們大多對當前自己的領域具有很濃厚的興趣和抱負,有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實行延遲退休可以讓其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2]。
2.1.3 政策因素
自養老金制度改革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退休制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目前,我國的社保政策以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來鼓勵大家繼續參保,不但能促進城鄉養老體系的建立、社會穩定和降低老年人口的貧困程度,而且將成為未來退休政策的發展趨勢。延遲退休對老年人來說,一方面,可解決部分老年人認為退休時間過早,無法實現自身價值的問題;另一方面,退休年齡的延遲,使得老年人的工齡進一步增長,這樣老年人在退休后也可以獲得更多的養老金,未來得到較高的基金保障。總而言之,這一系列養老政策的改革實施得到了各年齡層的大力支持,既滿足了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又保障了老年人的權益。
2.2 反對延遲退休人群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調查發現,人群不同對延遲退休的態度也不同。總體來說,人們普遍支持延遲退休政策,對于一小部分反對人群的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2.2.1 就業壓力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20~30歲年齡層中反對延遲退休的人占15 %,他們認為對于自身而言工作壓力會比較大。青年人中有一部分是未就業人群,他們面臨著畢業后找工作的壓力與迷茫。老年人占據一些崗位,一定程度上會壓縮年輕人的就業空間。因此,一部分年輕人會因為就業壓力而反對延遲退休。
2.2.2 被企業邊緣化
在一部分企業中,有些即將退休的老員工可能會被公司邊緣化。為了讓年輕人居于工作舞臺中央,年紀大者往往處于工作舞臺邊緣。因此,臨近退休的老員工心情難免有些低落,心理上會受到較大沖擊,會覺得不適應,所以一般會選擇提早退休[3]。
3 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必要性
3.1 緩解養老金缺口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口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老齡化速度較快,且老齡化的程度還在不斷加深。另外,我國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制度,即在職參保人員繳納養老金,而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我國實行這種制度的時間比較長,導致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也曾指出,實施延遲退休有助于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這也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情況、人口結構、就業情況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制訂具體方案,不宜“一刀切”,可以在推進延遲退休的同時推動對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以促進協調發展。
3.2 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
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其最重要的功能是通過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積累來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人力資源在數量、結構、質量等方面的變化,既影響勞動者自身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也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與進步[4]。在我國,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必須不斷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因此,實施延遲退休政策有利于讓年齡較大的員工充分利用其經驗優勢,更好地發揮職業技能。通過延遲退休政策,老年人可以繼續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同時也可以維持自己和家庭的收入。另外,延遲退休政策可以解決企業人才短缺問題,并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這對企業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3.3 縮小社會收入差距
首先,延遲退休年齡能夠延長勞動者參加工作的時間,意味著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提高。其次,延遲退休年齡能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效率,對于有高技能的勞動者來說,延遲退休年齡會讓他們繼續發揮作用,有利于實現其自身價值[5]。延遲退休的目的不是多領養老金,而是要縮小社會保障的差距。許多人在退休前會面臨失業的風險,特別是對于那些經驗豐富但是收入不高的人群而言,失業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因此,延遲退休政策可以保證這些人延長工作生涯,減少失業風險,積累更多財富,緩解經濟壓力。
4 對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建議
4.1 加強政策宣傳,轉變人們思想
加強延遲退休政策宣傳是當前十分必要的工作。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改變,延遲退休政策的推行能夠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現在有關延遲退休的政策還沒有明確的制度,因此應加強政策宣傳,通過各種渠道向大眾講述我國面臨的就業問題,宣傳延遲退休帶來的好處,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持這一政策。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以保障人們利益為前提,充分了解民意,采用便于人們理解的方法,進行合理宣傳,轉變人們的思想。同時,需要推廣適老化觀念,認識到老年人對于社會而言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他們這一群體有著豐富的經驗,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4.2 分類實施,彈性設計
在延遲退休政策推出之際,需要針對不同年齡、領域群體作出細致劃分,制訂更有針對性的方案。既要考慮各行各業的多樣性、差異性,又要考慮每個行業各個年齡層、各個職位的差異性,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的工作能力、身體情況等問題。比如,對于50~65歲的人群,綜合他們的工作崗位、工作能力及身體情況等因素,可以實施更加靈活的延遲退休政策。對于缺少人才的崗位,可以選擇合適的人選來繼續工作,前提是要綜合各方面考慮,而不是“一刀切”地實施延遲退休。職業技能要求高的職業,或者是從事腦力勞動者,如教師、律師、醫生等職業,會出現即使退休了還會被單位返聘的現象,這對于工作單位、個人及社會都有一定的好處,工作單位因為有豐富經驗的人才能夠繼續發展,個人在拿單位發放工資的同時享有退休金,并能夠彌補社會市場上勞動力的不足。對于航空飛行技術人員、消防員、化學操作工等具有高風險的職業,涉及國家安全和機密等問題,如果實施延遲退休,則年齡過高不利于工作的開展。而對于職業風險相比較低的職業或社會需求較高的職業,可以彈性化地設計退休方案,相應地延長工作時間。因此,要結合年齡、職業和崗位,制定彈性化的方案。
4.3 改革并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面臨著發展不平衡、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低下、個人賬戶存在空賬等問題。因此,要想順利實施延遲退休政策,改革養老保險制度刻不容緩。首先,拓寬基金來源渠道,逐步推進養老金入股,找準保值增值途徑,在各地建立全國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所有就業者實行統一規定、統一標準、統一征收,建立養老保障資金的個人賬戶。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因地制宜,打破城鄉之間流通難的壁壘,對于較落后的地區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與幫助,及時關注養老保險制度進展情況,提高各地之間辦理養老保險手續的速度。同時,要健全激勵機制,大力宣傳養老保險制度,落實多繳多得的養老保險激勵機制。最后,政府要彌補延遲退休對公民退休金的損失,加大實施社會保障的力度,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和滿足感[6]。
5 結語
研究證明,人們的學歷、工作、身體健康情況等方面都明顯影響著其對延遲退休的意愿。雖然國家目前還未明確出臺全面的關于延遲退休的方案,但是實施延遲退休政策,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內容,對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制定十分重要。實施延遲退休政策是大勢所趨,能夠有效保障廣大勞動人民的權益。
參考文獻
[1]鄒衛兵,徐宏毅. 員工延遲退休意愿的影響機制剖析[J]. 財會月刊,2022(22):154-160.
[2]董南希. 關于推行延遲退休政策的幾點建議[J]. 勞動保障世界,2018(12):27.
[3]劉佳寧.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淺析[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01):173-175.
[4]林琳. 延遲退休對青年就業的影響[D]. 沈陽:遼寧大學,2017.
[5]王迪. 延遲退休的個人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D].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6]虞幸然,粟芳. 預期壽命和受教育年限對延遲退休意愿的影響分析——基于臨退休的勞動力樣本[J]. 西北人口,2023,44(1):43-58.
[項目名稱]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就業形勢下的‘選與‘延——基于延遲退休問題的調查分析”(項目編號:X2022108410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高尹晗,女,江蘇南通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管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張嘉微,女,遼寧錦州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管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