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婠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數中比例下降,現有養老保險制度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的發展。據最新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5》中指出,截至2014年底,個人賬戶的空賬額已經超過3.5萬億元。所以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壓力,只有延長退休年齡才能有助于彌補養老金的虧空和緩解勞動力的不足。
【關鍵詞】延遲退休 人口老齡化 人均壽命
一、延遲退休年齡的背景
據2010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一共有1776418705人,占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總人口比例的8.87%。隨著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的壽命逐步延長,我國目前執行的退休政策是根據新中國建國初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客觀背景下制定的,而根據《2013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我國人均壽命在2011年時就已達到76歲,已高出許多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甚至還高于一些歐洲國家,這最新的數字都說明我國退休年齡具有增長空間。
二、延遲退休年齡的利與弊
近幾年來,關于延遲退休年齡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斷,許多專家、學者都有著不同的見解,隨著養老金的“并軌”這一問題似乎得到了解決。
首先延遲退休有利于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長,人均初始就業年齡也相對推遲。如果統一法定退休年齡,那么18歲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勞動者與本科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勞動者相比工作年限相差5-10歲,從社會貢獻率的角度來看這無形中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
其次延遲退休有利于養老基金的積累,由于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缺口過大,而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又得不到增值甚至出現縮水狀態,致使養老保險制度轉軌的進程處于尷尬境地。延遲退休不僅可以減輕人口老齡化對國家財政帶來的壓力,降低我國目前過高的撫養比率,緩解在職職工的壓力,還可以增加養老金的積累,提高養老金抵御風險的能力。
再次延遲退休可以增加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我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給付標準是與職工退休前,同一統籌地區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相聯系的。按照目前的政策來算,我國在職職工工資的年增長率是10.5%,也就是說,只要勞動者的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其獲得的基礎養老金就會相應的增加2.1%。
任何事情都存在其利與弊,所以我們也要考慮到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容易加重就業壓力,如果延遲退休年齡,意味著我國每年從職位上退下來的職工人數大量減少,造成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將更加嚴峻。據人社部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6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其次延遲退休年齡可能會加劇行業間的不平等,對于不同行業的人來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延遲退休年齡損害了體力勞動者和低收入職工的利益。對一些體力勞動者和普通職工而言,延遲退休年齡實際是加重了他們的工作強度。因此,延長退休年齡我們要考慮到那些身體狀況欠佳,體力勞動強度較大,預期壽命短的勞動者,避免加重其生活負擔,造成更進一步的不公平。
最后延遲退休會在短期內加重企業財務負擔,法定退休年齡的延長將意味著用人單位要為年老職工繳納更多的社會保險費,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繳費水平與其工齡和工資水平相關,年齡越大的職工其所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將會越高,相比雇傭相同工作能力的年輕人來說,企業所負擔的財務壓力越大。
三、緩解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弊端的辦法
雖然延長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養老保險制度本身是為了分散老年風險,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以正視退休制度的改革問題刻不容緩。
(一)注意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
目前反對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聲音中,大部分是體力工作者,因為這部分人群年老后,身體素質普遍下降較快,需要國家的保護。因此,若是實行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應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對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制定不同退休年齡。
(二)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
首先,我國失業群體主要是從事傳統行業的人群,其知識老化程度較高,在產業化知識更新較快的今天,一旦失業不利于其重新就業;其次,我國存在大量的退休人員返聘現象,尤其是教師,醫生等高技術含量職業人群,因為其經驗和知識儲備量不是年輕人所能替代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延長退休年齡對就業壓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不是很大,政府應該積極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增強其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同時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第三產業的吸納力。
(三)擴大社會保險制度的覆蓋面
我國目前之所以就業難,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過窄。我國目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健全,福利制度完善;而有一部分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過窄,福利待遇缺失,不同部門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傾向。所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逐步完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既有利于減輕就業壓力,又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發展多元化。
四、結語
延遲退休年齡既有利又有弊,可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均壽命的延長,延遲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面對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被認為是解決養老金收支缺口、緩解勞動力不足、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靈丹妙藥”。
參考文獻:
[1]杜鵬.推遲退休年齡應對人口老齡化[J].人口與發展,2011,(04).
[2]王聰.延遲退休政策對青年就業影響效應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6,(09).
[3]吳珂.關于不同群體對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態度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16).
[4]賀琳潔.關于延遲退休問題研究[J]. 山西青年,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