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劉厚茹
[摘 要]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是實驗動物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驗動物健康、動物實驗結果、實驗教學質量等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加強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及控制是生命科學等學科實驗教學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危害性的基礎上,分析目前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及控制原則,從完善管理政策、控制動物來源、優化動物飼養和實驗環境、建立教學用實驗動物健康檔案、提高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等方面,探索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及控制策略,促進實驗動物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實驗動物;疾病預防;控制;教學
[中圖分類號]Q95文獻標志碼:A
動物、設備、信息、試劑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四要素,其中作為“活的精密儀器”和“生命試劑”的實驗動物可謂居于四要素之首,不僅在生命科學研究的所有領域中具有廣泛應用,而且為探索生命起源、揭開遺傳奧秘、攻克醫學難題、尋找新藥、開發新的醫療器械等科學實驗提供了基礎條件和重要支撐。特別是近些年學校實驗課程的逐漸增多,教學用實驗動物的使用量不斷增加,生物、醫藥、醫學等專業教學用實驗動物,除了承擔著生命科學研究的任務,還承擔著課程教學、人才培養的重任[1],因此加強對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及控制,不僅能夠保障實驗動物健康,也是保證動物實驗結果和實驗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
1 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危害
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會導致實驗或教學活動中斷,不僅會造成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極大浪費,還會使教學實驗得出錯誤的結論,讓實驗教學對學生產生誤導,甚至會讓人畜共患病原引發人和動物的疾病,嚴重威脅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危害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一方面,教學用實驗動物感染如鼠痘、兔出血熱、犬瘟熱等烈性傳染病會讓大量實驗動物病亡,并且經過治療活下來的實驗動物很多也不能被實驗室留用,甚至要重新購買、培育和建群,給學校和實驗室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3]。另一方面,因為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而造成實驗數據錯誤,不僅僅會浪費動物、實驗材料,而且會因為實驗數據錯誤讓實驗教學反復進行,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
1.2 干擾動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目前教學用實驗動物常見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熱、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沙門氏菌病、弓形蟲病、鼠痘、仙臺病毒、小鼠肝炎病毒(MHV)等,無論其病原體的種類是病毒、細菌或寄生物,即使大多數教學用實驗動物感染后耐受而存活,也往往會成為隱性感染者,盡管可以繼續生存、生長、繁衍,但是對于要求嚴謹的生物科學實驗來講,感染疾病的教學用實驗動物在實驗中仍然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干擾動物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規律性。因此,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不僅會對學生造成錯誤的引導,而且會嚴重干擾動物實驗教學秩序,打亂正常的教學安排。
1.3 危害實驗動物和工作者的健康
盡管教學單位和實驗室對于教學用實驗動物的飼養、管理都非常嚴格,但是動物營養不良、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癥等營養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等內科疾病,以及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物疾病等傳染性疾病,都會嚴重危害教學實驗動物的健康,輕者會讓實驗動物成為帶病群體而不能再用于實驗教學,重者會讓實驗動物致殘或死亡。另外,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還會嚴重危害教師和學生的身體健康安全,在教師演示和學生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師生不可避免地要與各類實驗動物親密接觸,極易造成病毒、細菌或寄生物的感染,甚至會造成實驗動物和師生共患病原體,這不僅會嚴重阻礙動物的正常繁衍,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而且也可能傳染給從事教學實驗動物的飼養者、管理者和實驗者,嚴重危害著相關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及控制策略
2.1 完善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預防及控制制度
相對于普通動物而言,實驗動物的風險系數往往更高,如果放任其流向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將會極大地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但是目前我國關于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預防及控制的法律法規政策仍不完善,缺乏對于教學用實驗動物的購買、飼養、管理、防疫控制等環節的法律監管,讓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預防及控制存在著嚴重的法律制度漏洞。因此,從法律法規的角度思考實驗動物疾病預防及控制的法治化解決方案,乃是教學用實驗動物管理法治的題中之義。當前高校等研究機構對實驗動物的管理普遍存在著漏洞,在教學用實驗動物的生產、運輸、使用以及實驗后活體、尸體和廢棄物處理等多個環節如果處置不當,極易引發健康和環境風險,甚至危及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鑒于此,必須切實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將教學用實驗后動物疾病的防疫和控制納入法治軌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檢疫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針對實驗動物疾病防疫和控制的特點,加強國家層面的相關立法,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明確主體責任,堅持風險預防原則,提升生物安全水平[4]。
另外,教學實驗單位也需要根據教學實驗內容、專業特色、實驗動物特點,制定相關的實驗動物防疫和管理條例,以提高教學單位的實驗動物管理水平。比如,濱州醫學院為加強實驗動物質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實驗動物質量監控體系,保證實驗教學和動物實驗質量,根據《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和《山東省實施〈實驗動物質量管理辦法〉細則》等法律、法規,結合學校實驗教學實際,制定了《濱州醫學院實驗動物管理暫行辦法》,實行預防為主、防檢結合、全面控制和重點撲滅的防疫控制方針,為學校教學用實驗動物的防疫和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動物采購方面,實驗單位采購的常用實驗動物需要源于國家認可的實驗動物生產單位,其具有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和實驗動物質量合格證,并且從市場購入的普通家畜、家禽等實驗用動物,須按規定程序進行免疫或檢疫,經3~7天隔離觀察,確認動物健康后方可用于動物實驗。從事教學用實驗動物供應和動物實驗的部門或個人,應遵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學校有關規定,做好動物防疫和檢疫工作,嚴防動物疫病的發生和蔓延。在動物飼養和實驗過程中,如果教學用實驗動物發生重大疫情,應立即上報主管部門,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并采取適當控制措施,并對于發現患病或死亡的動物應及時查明原因,詳細記錄病歷,并根據疾病性質妥善處理動物尸體。
2.2 建立實驗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體系
一方面,科學規范硬件管理。一是加強教學用實驗動物的來源管理,選用生物安全度高、來源渠道正規的實驗動物。同時,要做好實驗前的動物監測和有效控制,確保教學用實驗動物無異常、無疾病,以保證動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二是配備科學完善的實驗動物疾病防護設施用具。在實驗動物飼養、管理和實驗等環節中,需要配備必要的防護設備,以有效避免因實驗動物疾病而造成的生物安全事故。比如,在實驗動物的飼養場所中配備隔離、通風、消毒、空氣過濾等設備,在動物實驗室配備一次性的手套、口罩、工作服、醫療箱等防護裝備,并定時檢查和維護,以防止實驗動物疾病的產生和傳播。三是科學防治實驗動物疾病,合理處理廢棄污染物。加強對實驗動物在飼養和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糞便排泄物以及皮屑、毛發等致敏源的管理,并消滅實驗室內的蚊蠅、蟑螂、鼠蟻等動物疾病的傳播載體,營造一個干凈衛生的實驗環境。
另一方面,健全提高軟件建設。一是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提高實驗動物工作人員安全意識,培養師生嚴謹的實驗態度,規范的實驗操作流程,避免因為實驗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實驗操作不規范而造成實驗動物疾病的產生和傳播。二是建立健全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應急機制,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有效預防、控制和及時撲滅各類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最大限度地減輕實驗動物疾病對實驗動物和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降低因為實驗動物疾病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保證動物實驗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生命科學的穩定發展[5]。
2.3 建立教學用實驗動物健康檔案
教學用實驗動物健康檔案的建立,不僅可以完整記錄動物實驗的方法、科研成果、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內容,還可以加強對教學用實驗動物健康情況的監管,為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防疫和控制提供理論指導、數據參考。
一方面,對于所有用于教學的實驗動物都必須按品系、品種建立個體健康檔案,這對于教學用實驗動物的健康管理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犬、貓、非人靈長類等壽命較長的、大型的實驗動物。根據教學用實驗動物的物種、實驗用途等,建立實驗動物個體健康檔案,其健康檔案信息至少應該包括動物身份識別、來源、合格證明、進入教學實驗室的日期、隔離與檢疫記錄、飼育或實驗期間的健康監測或病歷記錄,微生物、寄生物等監測記錄,治療與免疫記錄,以及離開教學實驗機構的日期與接收者,或死亡尸體處置記錄。
另一方面,為規范實驗動物健康檔案管理工作,提高實驗動物健康檔案管理水平,還必須制定教學用實驗動物健康檔案的管理制度,不僅要將引入動物合格證明材料、實驗動物生產繁殖記錄、實驗動物質量檢測記錄、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明、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明等資料納入實驗動物健康管理體系,而且要設立專人具體負責相關工作,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進行檔案信息的管理,以加強教學用實驗動物防疫工作的拓展和深化[6]。
2.4 建設高素質的實驗動物人才隊伍
動物實驗教學是高校醫學、生物制藥等專業的必修課程,是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學會實驗技能、強化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為保障動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確保動物實驗的安全,培養一支高素質、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實驗動物人才隊伍是推動動物實驗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確保教學用實驗動物健康的首要條件[7]。
首先,嚴格篩選和把控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實驗動物從業人員作為決定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及控制工作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一方面要提高和嚴格把控從業人員的入職資格。從工作經驗、專業素養、道德素養、關愛動物等多方面進行考核,確保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具有各項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并具有認真負責、熱愛動物、愛崗敬業等良好品質。另一方面,要加強從業資格培訓和崗前培訓。對于有意愿從事或將要入職的人員,需要通過培訓獲得崗位資格證書,并熟悉實驗動物相關的法律法規,遵守實驗動物福利倫理,掌握實驗動物的疾病防疫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確保正式進入教學用實驗動物崗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員都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質。
其次,開展多樣化的教學用實驗動物崗位人員培訓。實驗動物是醫學科研和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伴隨著生命科學技術和醫學技術的發展,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防疫和控制也面臨著新變化、新困難。因此,動物實驗教學單位需要開展豐富多樣且具有先進性的培訓活動。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提升教學用動物實驗崗位人員的專業素養,能得心應手地面對各類突發事件;另一方面,在學科交叉融合態勢不斷加快的背景下,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培訓活動,全面提升教學用動物實驗崗位人員的法律意識、飼養、管理、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等綜合素養,為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及控制工作培養一才多用的復合型人才。
最后,加強對于實驗動物從業人員的考核監督。一方面,建立科學系統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根據動物實驗教學以及實驗動物疾病防疫控制的要求,從法律意識、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方法、職業道德等方面加強對教學用實驗動物從業人員的考核,強化其對于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預防控制的意識。另一方面,需要不定時對各單位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基本知識、操作技能進行考查,為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等專業教學以及其行業發展提供支撐。
3 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防疫和控制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只有完善法律制度、建構系統科學的管理體系、建立實驗動物健康檔案、建設高素質的實驗動物人才隊伍,才能全面提高實驗動物工作人員及師生的安全意識,規范實驗動物飼養、管理和實驗操作,營造實驗動物干凈衛生的生存和實驗環境,進而有利于教學用實驗動物疾病的有效防治,有利于實驗動物相關人員的健康安全以及動物實驗教學的高質開展。
參考文獻
[1]李韻峰,馬俊峰.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獸醫實驗室的作用[J]. 畜牧業環境,2020(9):55.
[2]張乾昌. 實驗室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和應用[J]. 中國畜禽種業,2021,17(5):47-48
[3]劉艷,王瓏,趙赤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動物從業人員崗位培訓機制的研究[J]. 實驗動物科學,2016,33(1):54-58.
[4]劉艷薇. 靈長類實驗動物質量及疾病預防控制[C]. 中國實驗動物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 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2010新疆)論文集. 2010:168.
[5]陳洪巖,夏長友,張永江. 實驗動物疾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簡況[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2(3):10-11.
[6]張瑋,納仁高娃. 醫藥院校教學實驗室對于實驗動物的安全防控探析[J]. 獸醫導刊,2021(12):255.
[7]苗明三. 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孫曉紅,女,山東高密人,濱州醫學院,助理實驗師,碩士,研究方向:實驗動物教學與研究。
劉厚茹,女,河北南皮人,濱州醫學院,實驗師,博士,研究方向:獸醫學和實驗動物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