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健
案例:
小堯(化名)今年15 歲,報警稱被母親家暴。經查,小堯母親認為小堯過度使用手機、叛逆、不服管束,多次毆打小堯,母女關系十分惡劣。經診斷,小堯出現抑郁、厭學等癥狀。
律師解讀:
青春期不等于叛逆期,更不能因孩子的“叛逆”毆打孩子,適度的懲罰教育有警示作用,但懲罰不是體罰,更不能家暴。小堯母親多次毆打小堯,不僅對小堯造成了巨大身心傷害,而且違反了國家法律規定。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監護人實施嚴重家庭暴力的,法院可依法撤銷監護人的監護資格。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十三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因性別、身體狀況、智力等歧視未成年人,不得實施家庭暴力,不得脅迫、引誘、教唆、縱容、利用未成年人從事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一條: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等有關人員或者單位的申請,依法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人資格的加害人,應當繼續負擔相應的贍養、扶養、撫養費用。
案例:
小晨小欣(化名)是一對兄妹。一年前,父母因感情不和離婚,各自出門打工,將小晨小欣推給爺爺奶奶照料,對孩子幾乎不聞不問。爺爺奶奶年老體衰,對孩子學習、生活上的關照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律師解讀:
家庭教育失位,即父母摒棄自己對子女教育的權利,推卸對子女應有的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父母離異并不意味著對子女的監護權喪失,父母離婚后依舊擁有對子女承擔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和義務。小晨小欣的父母離婚后俱不承擔撫養責任,也不履行撫養義務,這不僅有害于孩子的成長,更不符合法律規定。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十條: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離異的,應當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阻礙另一方實施家庭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二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委托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為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