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 然(內蒙古)
喜歡沉靜的女人,是真正的沉靜,進到骨子里那種。
說是喜歡,也只是默默關注她,遠遠看著她,為她的好而歡喜,實在素樸的快樂。
把女人比作花。她在我的生命里,是生長著的那一部分。因我的熱愛,一再被重復,格外美麗。
因此,想要種它。一種小型的荷花,可以在盆里養植的品種。
種子在泥土里埋著,一直沒有發芽。
看著空空的盆,平靜的水面,以為就這樣了。卻見它破土而出,很快在水面挺出一葉,有些纖細,卻有清高自守的神氣。待花兒開了,就有一種脫胎換骨的精氣神,完全不在設想之內。似乎修飾有度,熠熠閃光;似乎完全素顏,纖弱不見,一派神清氣爽。是一種流動的溫潤的輕盈的韻味,有風情也有詩意,似乎與塵間俗世無關,卻又實實在在,叫人安心。
迷人大約就是這樣吧。在我的家鄉,人們描述這樣的感受,會說,妙氣。
妙氣來自沉靜的女子,是發乎情止乎禮的妙氣,是荷花一樣的女子。就算熱,也不會熱得火燒火燎;就算冷,也不會是西風驟起,透徹心肺。
而我,就算種下一粒種子,任它發芽開花,也不過是悄悄關注它,看它滿身陽光,自如自在;看她保持溫婉和優雅,以為她是柔和的,其實是克制;以為她是善解人意的,其實是看透他人,看穿自己,不計較。不計較了,反倒更能展現一種艷而不媚。時光就這樣慢慢流走。
這樣的植株,寂寞的時候,它也寂寞;歡喜的時候,看它,也歡喜。
她在花盆里,不是她的意愿。我把她圈在一個狹小空間,也不是成心困住她。來年,我終于把蓮藕交付一方水塘。那是我年年都會一再看顧的水塘。我的塞北小鎮,也養起荷來了。
而鄉村里,也有荷塘了——不為蓮子,也不為蓮藕,只是單純為了看花——誰說農人不浪漫?
某一天整理書櫥,再一次打開那幅小畫。突然感覺出我自己的小。我只是老套地把花看作女人,強調了花朵的女性一面,卻沒想過花朵蘊含的其他,那是畫家所展現出來的塵世和墨色暈染的情緒,是廣大范圍的山和水。有個寫小說的朋友曾和我說,文人都是麻雀命。當時覺得他悲觀了,沒有應和。但不知為何牢牢記在了心里。在那一刻,那些畫里山水叫我再一次想起朋友,窗外鳴叫的麻雀勾動心思。
山一程水一程,若是問我做荷花好,還是做麻雀好?我想做個采花人。
再一次去荷塘看荷。想我還是小,還是愿意把荷看作女人,一路遇見。她是清秀大方的,有古典蘊意又有現代元素。能將古典和現代融合得如此好,又如此不動聲色,就更讓人驚喜。畫家畫出了這個融合,我說不出,就嘗試做個見證。
我們都有草木的現世,因緣際會看見彼此。也看見了潔凈、淡然、沉默。而安靜的女人荷一般,看著謙卑,亦在清幽寂靜中秉持著自己。
在白日里做夢,在風中漫游,向善向美成為愛草木者的秉性。有的花,長刺,我沒讓她走開。有的花,散香,我享受這余音。
走得越來越遠,人有了粗糲,卻從沒放棄自己。就像荷,經得起風塵,出淤泥不染。就像鳥兒,扇動翅膀——做麻雀又如何,飛起來看看。
像一朵花,或者說,像一個女人。花是好花,女人是好女人,沉靜地篤定地,安寧地祥和地,帶著我前行。
一個人,經由花,找到自己。
她是荷。是世間的賢良。烏糟中,不染一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