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 彭志華
這是一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勇者見勇、目明者見耳聰的書。
馬歇爾·麥克盧漢目光如炬,十分看重法國的盲人英雄、哲學家雅克·盧塞蘭(Jacques Lusseyran,1924—1971)的這本《就有了光》。不過,他聚焦的不是雅克在法國抵抗德國的運動中的英雄事跡,而是雅克失明之后的聽覺生活、內在世界,他對雅克的聽覺體驗念念不忘,再三引述。麥克盧漢媒介研究的主題之一就是,電子時代的人在快如光電的電子信息的環境里,感知模式將由視覺導向轉變為聽覺導向。然而,聽覺導向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麥氏一直說得很抽象。雅克用這本書提供了特別具體的例子,雅克很平實地描述了真實的聽覺生活。天生的盲人恐怕很難用世人熟悉的視覺語言來描述聽覺生活,而雅克八歲失明,他真正是從視覺導向轉變為聽覺導向的范例。雅克的內在體驗彌足珍貴,能夠為電子環境里所有愿意順應視聽變化的人們提供很好的啟示。
聽覺生活無榜樣,因為聽覺生活是可能性的而非確定性的,人人各有其獨特的聽覺生活。但雅克還是榜樣,勇敢者的榜樣。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后,十七歲的他創立法國抵抗運動中的一支“自由軍志愿者”,二十歲就成為法國最重要的抵抗運動的七位領袖之一。他發行地下報紙,營救盟軍飛行員,在納粹集中營里頑強生存,真乃勇者中的勇者。
雅克智勇雙全,學習、抵抗兩不誤。學習上,他在超級班名列前茅,讀巴黎大學,考教師資格。他的人文修養讓他在戰后能夠勝任大學教職,在法國教書,甚至遠渡重洋去美國當文學教授。雅克有這樣超人的成就,遠超絕大多數視力正常的人,除了天生的稟賦,也因為失明為他打開了內在世界,上帝的恩典使他有了篤定的信仰,或者說仁人之心。這本書的書名就可以印證這一點,“就有了光”出自《圣經·舊約·創世紀》:“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這個選題等于是麥克盧漢推薦給我們的。麥氏的引述引人注意,而雅克的仁心義路感動了我們,他又為我們展現了內在生活的新天地,于是我們決定將這本書譯介給中文讀者,為中文世界留一份鮮活的聽覺生活的文字記錄。在某種程度上,這堪稱文字版的《二泉映月》,甚至,盲人雅克的文字版比阿炳的二胡版更豐滿、更陽光。
我們四易其稿,初譯由彭志華譯自法文版,二譯由朱曉參照英譯本校譯,由于英譯本對法文原版頗有損傷,彭志華對勘英、法文再作第三次翻譯,朱曉又在第四次翻譯中潤色文字并加入了一些必要的譯注,以便今天的中文讀者理解雅克的背景。
這是一本奇書,但愿我倆的力有未逮不要影響到讀者諸君從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勇者見勇、目明者見耳聰。敬請老少讀者正譯。
讓我們一起來向雅克·盧塞蘭致敬!
(〔法〕雅克·盧塞蘭著:朱曉、彭志華譯,《就有了光》,湖南人民出版社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