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山西是傳統的農業大省,農業經濟在山西省市場經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服務生產,都需要以農產品為基礎。因此,農業經濟發展始終是山西省的頭等大事。當前,山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總體上處于較高的水平,但也面臨著發展中的諸多問題。通過對山西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現狀以及近年來農業發展情況的研究,分析了制約山西地區農業產業經濟振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旨在為當地農業經濟振興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山西;農業經濟振興;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6–0058-03
自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問題”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是中國農業發展迅速、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生產也進入了穩步發展階段,但隨著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些新的農業問題隨之而來,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山西是農業大省,山西的整體經濟發展需要從農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業在山西省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對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1 山西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1.1 山西地區農業發展整體狀況
了解相關數據可知,從2005—2021年山西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增長趨勢來看,山西近年來的農業總產值有了顯著增長。2014—2018年的增速相對較快,2018—2021年的增速相對較慢。至2021年年末,農林、牧區總產值為6 083.86億元,較2020年增加1.76%;林業生產值占總值的2.2%,林業生產值達132.31億元;畜牧業產品產值為
1 939.22億元,占全國總產值的31.9%;漁業產品產值達210.9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其中,農林漁業服務產品產值為341.97億元,占全省總產值的5.6%,農林漁業產品產值達341.97億元(圖1)。在山西,農、林、牧、漁業四大產業中,畜牧業占比最大。據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末,全國有190.24萬臺拖拉機、28.34萬臺播種機、132 900臺機動打谷機。農業生產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1.2 山西地區農產品生產狀況
根據2022年《山西經濟年鑒》的統計資料可知,山西有糧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麻類、藥材、蔬菜、瓜果等作物。至2021年年末,全國糧食種植面積達到872萬km2,其中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達633萬km2。如表1所示,2013—2021年,山西糧食生產一直穩定地增長,截至2021年,糧食生產達到3 460萬t,較2020年增加960 000 t/km2,平均5 469 kg/km2。表明山西近幾年的農業生產取得了顯著進展。
目前,山西地區在小麥、玉米、稻米的產量上具有較大的優勢。2021年,小麥、玉米、水稻3種作物的收成合計為3 241.61萬t,占糧食總產量的93.7%,可以直觀地看出3種糧食產量的占比非常高,其中,小麥、玉米的產量分別為1 433.25萬t、1 753.64 t。由以上資料可知,山西農業整體發展情況較好。
2 制約山西地區農業產業經濟振興的主要因素
2.1 農業勞動力過剩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實施,山西農村也在積極地跟上改革步伐,農業發展迅速。但由于山西人口眾多,近年來,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山西農業發展面臨嚴重的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是關系到農業發展和山西整體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農業勞動力過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相關農業技術正在循序漸進地涌現,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時開始采用新的種植技術,利用機器耕地[1]。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末,全省農用機械設備達269.75萬臺,有了現代化機械的輔助對農民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便利,可以提高農民的勞動效率,減少田間作業任務,節省大量的人力。當下,山西農村存在大量的過剩勞動力,造成了部分農民無地可種、無活可干,嚴重地制約了農業經濟發展。
2.2 農產品質量較低
由于山西農業經濟發展迅速,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生長激素,導致農藥殘留超標,山西的農產品品質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第一,化學殘留物超標是影響山西農產品品質的重要因素。部分菜市場和超售賣的農產品會殘留大量的殺蟲劑和各種農藥,這些殺蟲劑主要為有機磷、菊酯類。還有部分蔬菜含有大量的硝酸鹽,這是由于人們使用大量的肥料,導致一些蔬菜被肥料嚴重污染。此外,重金屬污染程度也較高,多數蔬菜砷、鉛、汞超標。
第二,山西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對農產品品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因山西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部分地區因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水資源和大氣被污染,致使土壤鉛、汞、砷、鎘超標,對山西綠色食品的種植產生了不利影響,影響了山西的農產品品質,對人們的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甚至會引起慢性中毒的現象[2]。
2.3 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
通過研究2005—2021年山西農產品批發價格發現,農產品的價格變動最大,水果和雞蛋次之,隨后是水產品、雞蛋和豬肉。2005年以后的7~8年間,農業的價格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動,而2016—2021年,農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更大[3]。
山西的糧食市場持續發展,逐漸對外開放,由此導致農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較大,價格的起伏不但對消費者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生產者的收益有一定的影響。
此外,農產品的價格則因天氣、農產品供應時間、節假日前后的不同而產生變化,價格存在較大的波動。農副產品的價格在節假日也會有所變動。此外,氣候等環境因素會極大地影響新鮮農產品的價格。例如:番茄的批發價在一年中呈現先升后降再升的走勢,番茄大棚面積大、露地栽培多,一年內的價格波動足以說明其價格受到上市時間的影響。
2.4 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單一
運用合理、科學的農業發展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當前,為了實現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發展,應采取農業經濟和諧循環發展的方式,以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農業循環經濟是以生態農業資源為基礎,以循環方式替代傳統農業消耗逐步增長的經濟體制。
目前,山西省許多地區都在采用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這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但山西的部分地區仍然沿用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比如,山西省的山區仍使用單一、傳統的發展模式。目前,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成為山西省山區的主流,而這一模式對資金、人力、物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不利于農業的發展[4]。
目前,山西部分地區主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世界經濟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小規模的農業經濟,嚴重影響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與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相違背。此外,農業信息的傳播速度較慢,農民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的農業技術,掌握最新的農業行情和病蟲害防治知識,從而影響了農民的農業生產活動,使得他們的收入下降。
2.5 自然災害頻發
山西省位于中緯度地區的內陸地區,在地理上被劃分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太陽輻射、季風環流及地理環境等的影響,山西省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明顯、冬季氣溫差異大、晝夜溫差大等特征。山西省的年平均氣溫為4.2~14.2 ℃,總體上呈現出由北到南遞增的趨勢,從盆地到高山地區遞減的趨勢;全省年平均降雨量為358~621 mm,春季降水量少,土壤干燥,夏季降雨多,容易出現暴雨、冰雹等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不利。
此外,山西的大部分地區每年都會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每年超過200 d都會出現此情況。因為小麥、棉花、玉米等農作物都是在充足的陽光下生長的,因此,煙霧對他們的生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5]。同時,由于農作物病蟲害等原因,農作物產量下降,導致農戶收入下降。
由表2可知,山西發生災害的區域和受到自然災害面積不平衡,與2020年相比,2021年的災情和成災面積雖然有所改善,但形勢依然嚴峻。根據2022山西經濟年鑒的數據,山西2021年受自然災面積達144.8萬km2,成災面積達56萬km2。在這些自然災害中,水災、風雹、干旱最嚴重,水災面積為
95.3萬km2,其中成災37.1萬km2;風雹災害造成26.2萬km2的災害,其中成災15.6萬km2;干旱面積達21.6萬km2,其中2萬km2的土地成災。山西由于受到天災的影響,農業發展陷入困境[6]。
3 促進山西地區農業經濟振興的對策
3.1 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
山西省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擁大量的農業勞動力,由此產生了農業人口過剩這一嚴重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有效轉移剩余的農業勞動力。
首先,要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至非農業性行業。例如: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至第二、第三產業。目前,山西的第三產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商業和餐飲服務等,可以將農村剩余的勞動力轉移至其他行業。這種辦法能很好地解決人口多、土地少的問題。
其次,要迅速地調整鄉鎮企業的產業結構,使鄉鎮企業逐步發展至新的高度,使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向此方向轉移,能增加人們的收入。
最后,組織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勞動能力,增加工作崗位,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從而推動農業過剩勞動力的遷移。
3.2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當下,山西農產品品質已面臨嚴峻挑戰,必須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提高產品品質、保障消費者安全、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想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就要做到以下幾點,切實促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加強對農產品的環境監測,以確保某些生產基地的環境達到要求,若沒有達到相關要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同時,要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嚴格檢驗產品的產地環境。
其次,要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嚴禁偽劣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凡有銷售假冒商品者,依法嚴懲,持續凈化山西農村農資市場銷售環境。
最后,在農產品生產中,要對山西的生產和經營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合理使用化肥、科學施肥、科學灌溉,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加強主體責任,無論在生產基地、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都要堅持產品的高品質,自覺對農產品進行檢驗,及時處置不合格產品,力求提高農產品品質。
3.3 實行農產品價格保護政策
山西的農產品種類繁多,生產、流通、消費的背景不同,其發展規律也不同,有的商品價格無法被控制,有的則能有效控制物價的漲跌如大蒜等存放時間較長的產品,就可以控制他們價格的漲跌。
第一,要根據農產品的不同特性,加強市場監控和預警,加強分析,健全市場價格調節機制,改變農業生產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有效地控制農產品的價格,保障農業市場的健康與穩定發展。
第二,科學地制定價格保護政策,避免農產品價格出現波浪式漲跌,采取農產品保障措施,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第三,要密切關注糧食的生產成本、市場供應、需求情況,使糧食的價格保持在合理范圍內,防止糧食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合理運用市場機制,監督農產品的價格變動。
3.4 創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山西省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網絡營銷等手段,實現農產品在線銷售,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山西省通過“互聯網+”與農業經濟的結合,使農村的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將原本線下售賣的商品轉為線上銷售。例如:蘋果、板栗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如今,人們都習慣于網絡購物,農產品線上銷售既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又能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網絡+農業經濟”是特定時期的必然結果,應用網絡技術,可以使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得到有效整合。網絡技術可以從某種意義上促進山西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應網絡技術,將部分開發的資源進行整合,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山西省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農村網絡建設,培養有知識、有技能、有文化的農民,以振興山西的農業經濟。
3.5 完善防災防損措施
農民的衣食住行都是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的,而要防止土地的干涸和土地的硬化,就需要在沙地上多種植樹木和青草,并適時進行澆灌。一旦出現洪災,要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防止洪水過多,使根系受損,同時要加強對農作物的管理,使莊稼早日恢復正常。在洪澇災害后,很容易出現病蟲害,要注意農業生產的變化,適當施肥,合理噴灑農藥,防止病蟲害出現,減少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經濟損失。
在農業生產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自然災害,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就會對農業生產產生一定的影響,而農業保險則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幫助農民脫離困境,補償經濟損失,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農民若有較強的農業保險意識,及早投保農業保險,可以減少因自然災害而引發的風險。由于市場風險與自然風險對農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農戶購買農業保險,可以降低農業生產風險。為了減少生產風險,有些生產者必須確保農民在生產中的基本收入,確保農業生產的有序開展。
4 結束語
農業在山西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的發展將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在發展的進程中,仍舊存在農業勞動力過剩、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單一、自然災害影響較大的問題。山西農村要采用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實施農產品價格保護、創新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防災減災、增強農民的農險意識等方式,推進農村經濟振興。
參考文獻
[1] 韓永香.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議[J].農技服務,2017,34(3):188.
[2] 王蘭君.淺談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與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9):214.
[3] 張霞.農業經濟發展探析[J].新經濟, 2015(14):90.
[4] 梅光秀.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商,2016(24):282.
[5] 王玉英,溫晶.試述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J].山西農經,2017(9):53.
[6] 郭亞麗.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321.
責任編輯:黃艷飛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of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of Agri-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Hao Shu-fan (Taiyuan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32)
Abstract Shanxi w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vince. Agricultur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nxis market economy. Both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ervice production need to be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always the top priorit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at a good level on the whole, but it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Shanxi and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xi, 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trategies, aiming a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 words Shanxi;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Restrictive factor
作者簡介 郝書帆(1993—),女,山西呂梁人,助教,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