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鐸 李雪 李昪
摘要 甘肅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干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淡水資源成為稀缺之物,分水制度應運而生。分水制度的出現不僅能使水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還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此,概述了水利遺產的定義和討賴河分水制度,梳理了傳統分水制度和現行分水制度的現狀,研究了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對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出了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加強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保護的策略。
關鍵詞 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6–0188-03
討賴河屬黑河水系一級支流,是嘉峪關市地下水水源補充、工業生產、農業灌溉、生態綠化的唯一河流水源。甘肅省地處我國西北內陸中腹地帶,隨著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討賴河以傳統農業灌溉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模式面臨著現代化發展多方面需求的挑戰。其中,水資源供需矛盾問題日益增多,工農業、城鄉、地區間、上下游相互爭水。如何在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實現對水資源的再利用、保護討賴河下游的生態環境是研究的首要問題。鑒于此,研究了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對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影響。
1 水利遺產及屯田水利的定義
水利遺產主要是指以工程作為主體的文化遺存,除了古代的水利工程及其文化遺存,還有較多的非工程文化遺產分布。具體而言,水利遺產是一種可以反映遺產屬性內涵,是歷史時期人類對水的利用和認知所遺留下來的文化。水利遺產是一種以工程或者文物,抑或是知識技術體系等形態的存在。
屯田活動歷來是我國穩固邊疆、開發邊疆的重要舉措。在我國西北干旱區的屯田歷史中,水利活動具有先決性的特殊地位。橫穿河西走廊中部的討賴河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最大支流,是明萬里長城西端關口嘉峪關所在,歷來為邊防要地。
討賴河流域是我國干旱區的典型綠洲農業區,文獻可考的水利建設史長達2 000年,多數與屯田事業分水制度是與屯田水利工程相配套的基本灌溉制度,以獨占灌溉時間為單位計算灌區水權,初創于清代中期、修訂于民國時期、完善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流域分水制度是我國目前唯一以“時間”為單位計算區域水權的流域性水資源管理制度,其“定時不定量”的水權分配原則是干旱區水資源分配體系的活化石。
2 討賴河分水制度
討賴河屬黑河流域,位于甘肅河西中部,該流域農業用水量相對其他地區比重較高,這就使得各行業之間用水問題較多。針對用水問題,討賴河已建成引水樞紐2座,且形成了專門的分水制度。
就討賴河分水制度來說,討賴河的水資源在西漢時期便已經有了引水灌溉,到康熙中后期時,借助軍事開展屯田開始逐漸遷入居民,至此灌溉農業的發展便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這也間接導致有關用水的矛盾日漸增多。針對用水問題,在雍正年間“均水制”應運而生,經過不斷調整后,“均水制”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且成熟度也更高。
民國后,人們對水權的意識越來越明顯,在借鑒“均水制”的基礎上討賴河形成了現有的分水制度。這一進步使得討賴河水資源的管理有了現在分水制度的雛形。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討賴河的分水制度進行了不斷改善,且成立了討賴河管理處。討賴河的分稅制度并沒有直接明確每戶的用水量,而是通過用戶用水時間控制分水。這樣不僅可以使用水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獲得一定的水量水權,且還具有一定穩定性和可轉化性等基本特性。分水制度不僅保證了討賴河上下游用水的公平性,所劃分的用水時段還互不重疊,清晰合理[1]。
3 傳統分水制度和現行分水制度的概述
3.1 討賴河傳統分水制度
第一,傳統的討賴河分水制度并沒有將生態環境用水納入其中,導致討賴河下游的清水和臨水河的泉水出露量越發減少,且給討賴河下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久而久之,討賴河下游的泉水可能會枯竭,這對討賴河河流的生態環境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第二,傳統的討賴河分水制度在管理機構上對資源的管理、配置、監督存在不到位的情況。主要表現在討賴河現行的管理體制只對討賴河河道和討賴河南北兩條共用的干渠進行了管理,而討賴河流域機構只能按照分水制度將河道來水在規定的時段分配給用水單位,導致水資源時空分布無法得到控制,后果可想而知。此外,由于各區域之間在用水問題上都只考慮本地區的利益,因此各區域之間水資源的開發沖突越演越烈。
第三,傳統的討賴河分水制度用水總量存在著難以控制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傳統的分水制度存在定時不定量的用水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在規定的時段內討賴河的用水總量出現了難以控制的局面。隨著我國近30年來社會的發展和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態用水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討賴河分水制度分配水量不均,會引發許多關于水資源的問題。
3.2 討賴河現行分水制度
討賴河現行的分水制度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給用水用戶分配總水量,而是通過用戶的取水時間控制分水。采用這樣的方式,不僅保障了用水用戶的水量水權,還使得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穩定、健康、持續發展。以下對討賴河現行分水制度的分水規定等進行了詳細闡述。
第一,討賴河用水一共分6個時段,年用水153 d,鴛鴦灌區用水一共分7個時段,年用水175 d,清臨水河用水172 d,用水分2個時段。討賴河分水制度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變化后,對維護討賴河地域內的用水安全和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二,討賴河的分水制度是按照時段進行的,這在保障流域內各單位用水計劃的同時,還維持了討賴河當地居民的正常用水,維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2]。
此外,討賴河分水制度是在考慮當地的水利工程布局的情況下制定的,不僅兼顧了討賴河整個地區的用水情況,還充分發揮了水庫的調蓄功能,維持了當地生態的平衡。
第三,討賴河分水制度為當地居民的用水水權提供了可轉化性。在用水緊張時段,上、下游之間通過協調的方式,解決了用水問題,實現了盈虧補缺。但是,在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存在著一些矛盾。隨著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經濟作物的占比增加,作物生長和現行分水時段之間出現了不相符的問題,導致用水矛盾突出。
第四,用戶用水時間具有穩定性,分水制度在對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提供保障的同時,穩定了用戶的使用時間。
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對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影響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因為討賴河分水不均導致討賴河干流和洪水流問題很多。因此,如何合理調配水資源,使討賴河上、中、下游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以及當地生態環境得到穩定發展是研究的重點問題。
4 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現狀
討賴河屬于典型內陸河,古稱蠶水、金河等,“討賴”是匈奴語的音譯,意為“有樹的地方”。它全長370 km,發源于青海省祁連山中段討賴南山,流經張掖市、嘉峪關市、酒泉市后匯入黑河,屬黑河水系一級支流。討賴河流域上游山高峽深、氣候寒冷,因植被稀少巖石風化劇烈,水土流失十分嚴重;中下游則盆地毗連、氣候干旱,降水奇缺。
討賴河流域是我國西部土地開發利用最早的區域之一,農業用水量相對其他地區較大,這使得各行業用水問題較多。每年汛期正是當地農業灌溉的高峰期,灌溉用水占全年用水的70%左右,河流挾帶的大量泥沙進入農田,容易造成土壤沙化,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生產。針對用水問題,討賴河已建成渠首引水樞紐2座,各類水庫53座,且形成了專門的分水制度。
5 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對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影響
5.1 有利于調節當地的氣候
氣候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氣候與水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氣候的干燥和植物的不適應生長,都需要氣候的調節。究其原因在于大氣中的水汽在吸收地面輻射量后,再以大氣輻射返回地面,這對地面起到保溫的作用。因此,在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討賴河地域的水資源均衡化,這也間接使討賴河地區的氣候得到了保溫。由此表明,水利遺產分水制度可以調節討賴河當地的氣候。
5.2 有利于當地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還未施行水分制度時,我國水資源存在明顯的利用率不高現象,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3]。加之,部分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較為特殊,這也使得水資源出現分布不均的問題。在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不僅可以滿足討賴河地域用戶的用水需求,還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更對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5.3 有利于保障當地土壤水分充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工程拔地而起,這對土壤的侵害是極為嚴重的。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會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會誘發崩塌等地質災害。在屯田水利遺產水分制度下,討賴河當地的土壤水分得到了有效保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質災害的發展。
5.4 有利于維持當地生物體的形態
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是按照時間段實施的,當上游在用水時間段用水量較大時,上游無法使用的棄水便進入下游的鴛鴦池水庫,這樣可以在滿足上游用水需求的同時,補給下游。
6 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加強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策略
討賴河下游的生態環境在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的整體情況而言,還是較為樂觀的[4]。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對此,對如何在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加強保護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進行了梳理,并從加強對水利遺產分水制度的宣傳,不斷優化水域服務工作,完善改進現行的討賴河分水制度3個部分進行了分析。
6.1 加強對水利遺產分水制度的宣傳
將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的宣傳作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延續甘肅歷史文脈,傳承和弘揚水文化。積極建設水情科普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節日活動,通過新媒體發布最新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科普知識和動態。作為我國水利歷史發展的見證,水利遺產不僅凝聚著每一代水利人的創造精神,還蘊含著優秀的哲學思想和藝術價值。因此,討賴河水資源相關部門應做好水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在此基礎上結合討賴河的實際情況,落實水利遺產分水制度。
在宣傳水利遺產分水制度下,可以從講解討賴河分水制度和傳承水利遺產著手,采用這樣的方式,推動水利遺產的傳承與發展,進而為保護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穩定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5]。
此外,水利遺產作為一種文化,如果不注重對水利遺產的宣傳,則分水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影響。因此,相關部門還應在社會范圍內進行宣傳,采用這樣的方式,增強每一個人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6.2 不斷優化水域服務工作
水資源部門應積極落實國家出臺的分水制度和相關政策規定,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開展工作,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不斷優化水域服務工作。例如:在水域項目的審批上,重視經濟發展和水域保護之間的關系,并在不占用或少占用水域的前提下實現運行。在此環節,要重視對服務質量的提高,這對水利遺產分水制度的有效落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6.3 完善改進現行的討賴河分水制度
6.3.1 以水定需,適當預留,落實用水總量控制制度 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堅持以水定產和以水定需的原則,可以有效實現對討賴河水資源的管理。以討賴河目前的分水制度作為基礎,在滿足討賴河下游用水需求的同時,借助鴛鴦池等水庫的調蓄功能,以行政和民主協商的方式,科學、合理地確定區縣間各用戶的用水權,并設置年度用水指標,從而實現對用水總量的控制,進而實現對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
6.3.2 不斷完善現有的法制體系,實現水資源的調配管理 討賴河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果不加以統一管理,則水資源工程飲水流程過多,就會造成下游水量的不足,這對下游的工業和農業,以及城市等方面的用水需求而言,就會造成生態用水的擠占,間接引起生態環境的退化。此外,如果上游的廢水未加以處理,直接引入下游,就會引起水污染等問題。鑒于此,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討賴河流域管理條例》從法律層面明確討賴河水資源的調配權的職責,從而使討賴河流域水資源的調配權可以得到法律保障,進而在優化討賴河水資源配置的同時,統籌討賴河流域內的水量調配[6]。
6.3.3 積極推廣高效節水,避免水資源浪費 節約用水使有效管理水資源的一種方式,更是調整用水結構、改進用水方式的最佳手段。因此,科學、有效地用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能有效避免水資源的浪費。鑒于此,討賴河水資源管理部門應注重對節約用水的推廣,借助政府的力量進行調控,并引導相應的市場和群眾參與,以此達到高效推廣水資源的目的。
此外,相關部門還可以實行用水定價的方式,對超出用水量的用戶執行加價制度。采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大力推廣高效節水,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還能加強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這對討賴河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7 結束語
屯田水利遺產分水制度對討賴河下游的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保證討賴河流域內的用水安全和社會穩定,以及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發揚繼承水利遺產,可以完善與優化討賴河水域水資源的配置,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將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當作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切實承擔起管理保護母親河的重大歷史使命,讓討賴河更加充盈、更加清澈、更加美麗,構建和諧流域,進而使討賴河的水資源制度更加穩固。
參考文獻
[1] 鄒靜思,郭祥.淺談討賴河水系生態環境治理[J].陜西水利,2021(10):134-135,138.
[2] 李生才,閆宏華.淺析甘肅省討賴河水生態保護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9(21):36-37.
[3] 閆宏華.討賴河流域構建現代水資源管理模式探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 (12):5-6,20.
[4] 閆宏華,張生.甘肅省討賴河河道管理及生態修復淺析[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8(5):1-3.
[5] 劉開清,王昱,趙映東,等.系統推進討賴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探析[J].中國水利,2022(1):38-40.
[6] 李小東.討賴河流域現行分水制度探析[J].黑龍江水利,2017,3(7):59-61.
責任編輯:黃艷飛
Brief Analysis of Impact of Water Diversion System of Tuntian Water Conservancy Heritag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aolai River
Tang Tian-duo et al(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Center of Taolai River Basin, Depar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of Gansu Province, Jiuquan, Gansu 735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reshwater resources have become scarce. Therefore, th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emerged, which can not only make effectiv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but also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regard, the article outlin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heritage and th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Doulai River, com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current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studied the impact of th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Tuntian water conservancy heritag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Doulai River, and analyzed and proposed the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Doulai River under th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Tuntian water conservancy heritage.
Key words Tuntian water conservancy heritag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olai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基金項目 甘肅水利遺產認定保護機制及標準體系研究(23GSLK035)。
作者簡介 唐天鐸(1992—),男,甘肅永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規劃設計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