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琳,姜曉萍
(南通大學附屬常州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江蘇 常州 213000)
癲癇是由于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引起的暫時性中樞神經系統失常,可能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長期性神經系統疾病,其主要特點在于長期性、突然性反復抽搐,該病常見于兒童,可導致患兒出現睡眠障礙、智力低下等,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1]。針對癲癇患兒,臨床常采用抗癲癇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控制疾病發展,改善患兒預后。丙戊酸鈉是一種神經系統藥物,其可通過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內γ氨基丁酸的產生,并抑制其分解,減輕大腦的異常放電從而起到抗癲癇的作用,但長期應用,對肝功能存在一定的損害[2]。托吡酯可通過調節鈉離子內流,抑制中樞神經遞質的功能,進而抑制神經元的持續性放電,阻礙異常腦電活動,起到抗癲癇的效果[3],因此推薦兩者聯合用藥。長期的抗癲癇治療,可對患兒及其家屬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故針對癲癇患兒除采取有效的治療外,予以積極的護理措施對于促進病情轉好具有重要意義。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干預是將住院過程中的專科護理延伸至家庭護理中,有助于改善患兒依從性,提高后續康復護理質量[4]。本研究旨在探討托吡酯、丙戊酸鈉聯合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干預對癲癇患兒腦電圖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通大學附屬常州兒童醫院收治的60例癲癇患兒,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14、16例;年齡5~12歲,平均(8.02±0.22)歲。觀察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15、15例;年齡5~13歲,平均(8.06±0.23)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與《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者;首次發作且未服用相關抗癲癇藥物者;未服用其他對生長發育、代謝有影響的藥物者等。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涉藥物具有過敏反應者;合并精神性疾病者;合并先天性內分泌、代謝功能疾病者;合并心、腦、腎及造血功能嚴重損害者等。本研究方案已通過南通大學附屬常州兒童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兒法定監護人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單用丙戊酸鈉進行治療,予以丙戊酸鈉緩釋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95,規格:0.5 g/片]口服,初始劑量為10~15 mg/(kg·d)或20~30 mg/(kg·d),2次/d,每2~3 d增加藥物劑量1次,1周內達到最佳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35 mg/(kg·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托吡酯進行治療,予以托吡酯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55,規格:25 mg/片)口服治療,初始劑量為1~3 mg/(kg·d),1次/d,每7 d加量1次,每次加量1~3 mg/(kg·d),逐漸增加劑量至完全控制發作,最大劑量不超過400 mg/d。兩組患兒均治療3個月。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于治療期間均接受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干預方法,具體方法如下:醫院中護理措施:①積極向患兒及其家屬介紹癲癇疾病發病原因、臨床特點及誘發因素,為其提供相關書籍及視頻音像等,保證其對癲癇有充分的認知;②向家屬介紹抗癲癇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及用藥標準,并列舉以往治療成功案例,提高家屬對治療的配合度;③引導患兒表達自我感受與情緒變化,指導家屬在患兒發病時予以患兒言語鼓勵,減輕患兒內心恐懼和焦慮等負面情緒;④耐心講解規范用藥的重要性,使患兒家屬了解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停藥標準,并根據家屬反饋的患兒用藥情況給予患兒一定的玩具獎勵。家庭中護理措施:①每天用藥前在微信群或QQ群中發布用藥情況,保證患兒及其家屬用藥情況處于受控狀態,避免出現擅自停藥或換藥的現象;②聯系患兒居住社區醫院,針對社區護理人員的需求及困難,為其提供培訓指導,加強對患兒的院外管理;③囑咐家屬定期帶患兒返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治療后依據《新診斷兒童癲癇的初始單藥治療專家共識》[5]中的相關標準評估,顯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 > 75%;有效:50% ≤ 發作頻率減少≤ 75%;無效:發作頻率減少 < 50%或增多。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腦電活動情況,于治療前后使用腦電圖儀(日本光電工業株式會社,國械注進20152213601,型號:EEG-1200C)記錄兩組患兒的腦電圖變化情況,并根據其0.5~30 Hz頻域范圍將其劃分為α(8~13 Hz)、β(14~30 Hz)、δ(0.5~3 Hz)、θ(4~7 Hz)4個頻域。由相關醫師計算兩組患兒1 min內腦電波α、β、δ、θ波出現頻次。③免疫功能,采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使用流式細胞儀(上海廈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NL-CLC B14)檢測CD3+、CD4+、CD8+百分比。④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兒治療期間胃腸道反應、體質量變化、嗜睡、感覺異常等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K-S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腦電活動情況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1 min內腦電波α、β、δ、θ波出現頻次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腦電活動情況比較(次,±s )
表2 兩組患兒腦電活動情況比較(次,±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例數α波β波δ波θ波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063.58±1.6445.62±1.59*46.92±2.3136.29±2.06*54.29±2.6435.28±2.16*62.39±2.2645.32±2.42*觀察組3063.24±1.5230.28±1.63*46.88±2.1524.62±2.13*54.39±2.7222.30±2.05*62.41±2.1940.32±2.09*t值0.83336.8990.06921.5710.14423.8740.0358.565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CD3+、CD4+百分比均顯著升高,CD8+百分比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兒上述指標變化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水平比較(%,±s )
表3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水平比較(%,±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例數CD3+CD4+CD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041.06±2.1344.62±2.37*19.68±2.1624.39±2.22*23.62±2.1618.32±2.36*觀察組3041.23±2.2548.26±2.42*19.86±2.2327.62±2.23*23.56±2.2816.52±2.49*t值0.3015.8860.3185.6220.1052.874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6.67% vs 23.3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丙戊酸鈉是目前較為常用的一種廣譜抗癲癇藥物,其能夠關閉鈣離子、鈉離子通道,降低神經元持續放電,可較好地抑制丘腦皮質環路,進而達到抗癲癇作用,但單獨應用無法控制癲癇的反復發作[6]。
托吡酯可以通過選擇性阻斷依賴性鈉離子通道,限制動作電位持續、重復放電,減少動作電位數目,抑制異常腦電活動;同時,其還可以阻斷神經元持續去極化導致的反復電位發放,激活γ氨基丁酸受體,加強氯離子內流,起到抑制中樞神經遞質傳遞的作用[7]。此外,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干預方法將專科護理向家庭護理進行延伸,從患兒本身、家庭、心理等多個方面加強干預指導,從而為居家的癲癇患兒提供后續的康復護理,加大患兒服藥的依從性[8]。腦電圖是臨床對癲癇患兒疾病治愈情況判斷的常用手段,測量電波的波動程度可以直接反映癲癇患兒的腦部功能狀態,節律性或非節律性α、β、δ、θ波出現頻次均可以提示對應腦區病灶病變的可能。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比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1 min內腦電波α、β、δ、θ波出現頻次顯著降低,表明使用托吡酯、丙戊酸鈉聯合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可有效改善癲癇患兒腦電活動,減少其癲癇發作頻率,抗癲癇效果顯著。
研究表明,癲癇發作時神經元異常放電可造成患兒內分泌紊亂,影響其免疫系統的調節,導致免疫功能異常[9]。CD3+、CD4+、CD8+百分比均為T細胞亞群中常見的T淋巴細胞,可反映機體的免疫狀態。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患兒CD3+、CD4+百分比顯著高于對照組,CD8+百分比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癲癇患兒在服用丙戊酸鈉的基礎上,再加用托吡酯可加強對患兒免疫功能的改善。這可能是由于,托吡酯可通過神經 - 內分泌 - 免疫網絡的相互調控,糾正癲癇患兒的免疫功能紊亂狀態,改善免疫功能;且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干預方法可以體現對患兒的延續性護理,有助于幫助家屬進行自我管理,也滿足了患兒對護理服務的需求。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會一定程度上干擾患兒機體的代謝功能,致使其出現食欲下降現象,從而影響其體質量、生長發育等[10]。本研究中,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加用托吡酯對癲癇患兒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但并不顯著。不良反應多發生于藥物加量期,因此,在進行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干預時醫護人員應及時為患兒家屬講解相關不良反應,癥狀輕微時可在治療過程中逐漸減輕或自行消失。
綜上,使用托吡酯、丙戊酸鈉聯合醫院 - 家庭一體化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癲癇患兒腦電活動,減少其癲癇發作頻率,且對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情況有一定的調控作用;而長期用藥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但不良反應較少,且較為輕微,可據患兒實際病情進行個體化調整用藥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