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 陳黎明 解 偉 潘文明 杜海紅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楊 欣 叢 昊
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十四五”期間配網投資規劃繼續加大。楊俊義等人主要利用了決策模型,并在綜合分析相關模糊決策評價集的基礎上,完成對該投資效益大數據集的構建,主要是經濟效益的精確化、科學化評估[1-2]。葛婷基于配電網項目,區分項目屬性,從傳統的指標體系進行投資效益評價。當前研究更多從傳統角度[3]構建指標體系,對于現狀具有較強的限制,因此本課題結合新型電力系統升級形勢,聯合多部門,以10kV 及以下電網基建項目為研究對象,基于配電網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導則,構建適應現狀的投資效益評價體系,結合指標評分規則及各指標權重,構建配網基建項目投資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開展不同維度畫像分析,設置模型應用場景,提升配網投資效益。
本課題以10kV 及以下基建項目為研究對象,聯合發展、設備、調度等各部門,以10kV 及以下電網基建項目為研究對象,從不同指標維度,根據數據可用性,構建實用化的區域配網項目投資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指標評分規則及各指標權重,構建配網基建項目投資效益綜合評價模型,并在模型基礎上選取某公司進行實證,開展不同維度畫像分析,有效提升電網效益。基于本研究模型,設置不同模型應用場景,使得模型獲得廣泛應用。整體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整體研究框架
以縣為單位,將縣域中低壓配電網資產打包,結合配電網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導則,從供電能效、安全可靠、低碳綠色及電網效益維度,結合數據可用性及指標情況,構建實用化的統一的區域配網項目投資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區域配網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區域配網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配網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導則,制定評分規則[4],采用主觀、客觀方法制定指標權重,進而構建區域配網投資效益評價模型。
2.2.1 制定評分規則及權重
針對各縣公司,區分適度型指標與連續指標分別設置打分規則。適度型指標,指標將以20%的閾值進行分段判定分值,即四分位法進行評分。連續型指標區分正向指標與反向指標,對于正向指標值越大評分越高,反向指標值越大評分越低。根據各類區域,分別采用德爾菲法(專家調查法)及CRITIC 法確定指標權重,兩種方法按照50%進行確定權重,分別確定二級指標權重和一級指標權重。其中,戶均配變容量在1.5~3;10kV 最大負載率在40%~60%;C 類供電區域綜合電壓合格率≥99.7%;供電可靠率大于99.9%;10kV N-1通過率超過80% ;配電自動化覆蓋率超過90% ;配電線路絕緣化率超過40%。
2.2.2 構建綜合評價模型
基于PMS、ERP、規劃計劃等系統,項目總投資、平均負載率、建設規模等數據,通過調研區域配網項目投資效益數據及指標情況,結合配電網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導則,構建實用化的投資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考慮指標評價規則及權重,構建區域配網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模型,實現項目全過程跟蹤預警、協同監督、循環反饋。
選取某縣公司開展實證分析,該縣公司行政面積約1800km2,供電人口160多萬人,售電量26億元,隸屬于定向投資型縣公司。具體實證分析如下。
與各縣公司評價結果均值相比,安全可靠類評價結果相對較低,其他類評價結果相對較好。從不同維度看,智能化水平、經濟效益類指標維度評價結果相對較低,其他類指標維度評價結果相對較高。某縣不同指標維度投資效益評價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某縣不同指標維度投資效益評價結果
從供電效能類評價結果看,電網效率、供電能力評價結果均相對較好。從電網效率維度指標情況看,10kV 平均負載率及負載不均衡度與平均水平相比,相對較好;從供電能力維度指標情況看,線路重過載率相對較高,10kV 最大負載率不在合理閾值區間內。
從安全可靠類評價結果看,智能化水平評分相對較低,網架結構及裝備水平維度得分相對較高。從供電質量維度指標情況看,綜合電壓合格率及供電可靠率與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相差不大;智能化水平指標均相對較低。
從低碳綠色類評價結果看,整體得分情況相對較好。其中,10kV 線損率相對較低,充電設施覆蓋密度相對較低。
從電網效益類評價結果看,經濟效益評分相對較低,社會效益評分相對較高。從經濟效益維度指標情況看,各項指標均相對較低;從社會效益維度指標情況看,單位投資提升戶均配變容量相對較低。某縣公司不同維度指標值結果見表1。

表1 某縣公司不同維度指標值結果
通過研究配網基建項目綜合投資效益評價,其模型可應用于開展同類型的投資效益橫向比較分析、輔助配網基建項目后評價分析及支撐電網發展診斷工作等場景。
一是不同投資規模的配網綜合效益多維度橫向對比。基于當前模型,構建不同投資規模的區域配網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模型,根據模型評價結果,開展同類型區域不同投資規模綜合效益橫向分析,發現投資規模與投資效益之間的關聯關系,實現各類縣公司不同投資規模的投資管理建議[5]。
二是輔助配網基建項目后評價分析。基于區域10kV 及以下電網基建項目投資效益評價結果,對項目前期工作、實施情況及運營情況進行系統、客觀的評價,加以分析其實際情況與可研預期成果之間的差異,從而總結電網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和項目管理工作,輔助配網基建項目后評價分析,不斷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三是輔助形成“省—市—縣”三級評價分析體系。基于縣域中低壓配網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模型的分析應用,結合市公司層面指標可用性,形成“省—市—縣”三級評價體系,自下而上評價電網投資效益,查找影響配電網發展的主要原因,重點分析拉低投資效益的典型指標,查找薄弱環節和管理短板,支撐配電網發展診斷工作。
本研究以縣為單位,將縣域中低壓配電網資產打包,從供電能效、安全可靠、低碳綠色及電網效益維度,構建區域配網投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結合配電網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導則,制定統一的指標評分標準,考慮主觀和客觀因素,設置一級、二級指標權重,構建實用化的各縣公司橫向可比的10kV及以下區域配電網投資效益綜合評價模型,從不同角度,設置模型應用場景,實現模型廣泛應用,提升配網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