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小兒肺炎為兒科常見病, 一般因病原體所致, 是一種呼吸系統病癥。其中感染性肺炎具有傳染性, 表現為高熱、咳嗽、呼吸氣促等癥狀, 其伴隨癥狀包括消化道癥狀(如嘔吐、腹痛等)、循環系統癥狀(如心力衰竭等)、神經系統癥狀(如嗜睡、驚厥等), 該病多發于冬春時節, 在嬰幼兒中的病死率高居第1 位[1,2]。本次就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于本院兒科治療的126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阿奇霉素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于本院兒科治療的126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 各63 例。參照組中, 男38 例, 女25 例;年齡1~9 歲, 平均年齡(4.9±1.4)歲;病程4~11 d, 平均病程(7.4±1.3)d。觀察組中, 男39 例, 女24 例;年齡1~8 歲, 平均年齡(4.6±1.2)歲;病程5~10 d, 平均病程(7.6±1.4)d。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兩組患兒經檢查均確診為肺炎, 表現為咳嗽、發熱、肺部有干濕啰音等;患兒家屬均自愿參與并知曉本次試驗內容,已簽署知情文件;均無伴有對本次研究有影響的疾病;均無抗生素等藥物過敏史;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d)男女觀察組 63 39 24 4.6±1.2 7.6±1.4參照組 63 38 25 4.9±1.4 7.4±1.3 χ2/t 0.033 1.291 0.831 P 0.855 0.199 0.408
1.2 方法 參照組患兒行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紅霉素注射液, 根據患兒年齡、病情與身體狀態, 劑量為20~40 mg/(kg·d), 分2~4 次注射, 連續注射3 d 后停止, 改用口服藥紅霉素腸溶片(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61021632, 規格:0.125 g×48 片)30~50 mg/(kg·d), 分3~4 次服用, 連續用藥4 d。觀察組患兒行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療, 根據患兒年齡、病情與身體狀態, 劑量為10 mg/(kg·d),分2 次注射, 連續注射3 d 后停止, 改用口服藥阿奇霉素腸溶片(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0060, 規格:0.25 g×12片), 患兒用量按體重給藥,首次劑量為10 mg/kg, 第2~4 天根據體重5 mg/kg 計算,1 次/d。連續用藥4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治愈:患兒表癥與各指標水平均恢復正常;顯效:患兒表癥與各指標水平有所改善;無效:患兒表癥與各指標水平無明顯好轉, 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4-6]。記錄并比較兩組退熱時間、止咳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高于參照組的77.7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 %)
2.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退熱時間、止咳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s, d)
表3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 ±s, d)
注:與參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退熱時間 止咳時間 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63 1.77±0.44a 3.11±0.62a 4.38±0.58a 5.23±1.28a參照組 63 2.69±0.51 5.05±0.74 5.82±0.64 6.76±1.39 t 10.841 15.950 13.233 6.427 P 0.000 0.000 0.000 0.000
小兒肺炎的疾病類型極多, 按病理分類為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按病原體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非典型病原所致肺炎、真菌性肺炎等;按病程分類為急性肺炎、遷延性肺炎、慢性肺炎;按病情分類為輕癥肺炎與重癥肺炎, 還可分為社區獲得性肺炎與院內獲得性肺炎。其誘發原因包括環境與個人因素, 如空氣污染、患兒免疫力低下、患有嚴重疾病等, 極易導致肺炎的發生。臨床上的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細菌學檢查、病毒學檢查、肺炎支原體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等, 檢查方式根據病情與病癥選擇[7]。該病治療方式一般為對癥、抗感染等措施, 根據疾病類型、病情以及患兒身體狀況的不同, 其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輕癥肺炎可居家治療, 無需采取病原學檢查;而重癥肺炎需采用抗感染藥物, 進行病原學檢查, 以便對癥治療。輕癥肺炎患兒治療時可多飲水, 多休息, 給予舒適的環境,觀察病理情況, 發熱時給予物理降溫或服用布洛芬, 咳嗽時服用祛痰藥, 呼吸困難者可進行氧療, 盡量清除患兒咽喉的痰液, 使呼吸道通暢[8]。根據病情給予患兒適當的治療藥物, 疑似細菌性肺炎者可口服或滴注青霉素類抗生素藥物;疑似支原體肺炎可口服或滴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 超過8 歲的患兒可使用多西環素;疑似流感病毒肺炎可使用抗病毒藥物。確診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治療藥物可首選青霉素, 其次選用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選藥物為苯唑西林、萬古霉素;肺炎克雷伯桿菌感染首選3、4 代頭孢。支原體與衣原體肺炎首選藥物為阿奇霉素。流感病毒肺炎治療藥物為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腺病毒肺炎可使用利巴韋林治療[9]。本文對比分析阿奇霉素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阿奇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屬氮雜內酯類, 與紅霉素同屬一類藥物, 又于紅霉素的基礎上增加了耐酸性, 其主治敏感細菌所致的感染, 如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感染、急性中耳炎等疾病。其化學結構較為穩定, 在紅霉素的功效上生成新的化合物, 從而阻止半縮醛反應, 提高穩定性, 增加了生物利用度。其作用機制是聯結細胞中的核糖體, 阻止細菌轉肽與RNA 合成蛋白質, 以此起到抗菌作用, 且阿奇霉素的抗菌譜非常廣[10-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高于參照組的77.7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退熱時間、止咳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 阿奇霉素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 使用阿奇霉素在小兒肺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顯著, 可使臨床癥狀快速消失, 減少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