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高危兒”泛指在胎兒期、分娩時、新生兒期受到各種高危因素危害, 或者已經發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兒, 及時發現危重疾病并接受規范治療, 大部分患兒可脫離危險并健康生長發育, 預后良好, 部分患兒可能由于疾病危重, 或者治療不及時而出現智力低下、多動、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等后遺癥[1]。有研究指出[2],<1 歲的高危兒神經發育受患兒胎齡、出生體質量、母親孕期疾病等因素影響較大, 另外新生兒肺炎、呼吸窘迫、消化道出血是導致患兒神經發育不良的主要危險因素, 需要引起足夠重視[3]。趙彬彬[4]研究中指出, 在對腦癱高危兒進行康復干預時, 最佳干預時機是新生兒出生3 個月內, 對于患兒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認知運動發育有重要作用, 為本研究提供了有效參照。本研究探究高危兒早期干預中采用耳穴壓丸療法的治療效果及輔助作用,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高危兒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 每組15 例。對照組男8 例,女7 例;出生時間2~5 個月, 平均出生時間(3.45±0.55)個月;足月兒10 例, 早產兒5 例。實驗組男9 例,女6 例;出生時間2~5 個月, 平均出生時間(3.34±0.57)個月;足月兒9 例, 早產兒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患兒家長對研究知情, 自愿參加研究;②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缺陷兒;②嚴重感染患兒;③先天性代謝疾病患兒。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出生時間(個月) 胎齡男女足月兒 早產兒實驗組 15 9 6 3.34±0.57 9 6對照組 15 8 7 3.45±0.55 10 5 χ2/t 0.136 0.538 0.144 P 0.713 0.595 0.7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治療方案, 根據患兒危重疾病類型給予相應的物理療法、藥物治療, 必要時進行手術。嚴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 及早開展感覺、運動、認知功能訓練。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 介紹并說明高危兒的特點、癥狀、危害等, 并明確告知家長患兒的實際病情, 結合以往臨床病例講解治療方案, 包括操作、目的、預期效果、風險、護理要點等, 征得患兒家長同意。間隔2~3 h 為患兒測量一次血壓, 觀察并記錄心率、血氧飽和度等, 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保持患兒生命體征平穩。連續治療15 d 為1 個療程, 休息15 d 后繼續下一個療程后, 治療3 個療程。
1.2.2 實驗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耳穴壓丸療法。常規治療內容及方式方法同對照組一致。耳穴壓丸療法具體操作為:①準確評估患兒入院時的病情嚴重程度, 對疾病進行確診, 明確癥狀、體征, 掌握患兒年齡、性別、既往病史、治療史等基本資料, 制定耳穴壓丸治療方案。②向患兒家長詳細介紹耳穴壓丸法的操作流程及作用, 講解治療原理, 獲得患兒家長信任和同意, 準備開始治療。③選擇患兒雙側心、肝、脾、肺、腎、內分泌、枕、腦干、神門、皮質下等穴位。根據患兒癥狀、體征選擇相應的治療穴位, 使用醫用棉球或棉簽蘸取75%醫用酒精, 對選擇好的耳穴部位進行全面消毒。選擇0.5 cm×0.5 cm 膠布, 將王不留行籽粘附膠布中央, 并將其貼敷在消毒好的耳穴上, 輕輕按壓刺激耳穴, 每次按壓3 s 后松開3 s, 重復動作, 每個穴位按壓2 min 即可, 力度要輕, 以高危兒耐受為度, 每穴按壓3~5 次/d, 連續治療2 d 休息1 d, 3 d 更換1 次耳穴貼。治療15 d 為1 個療程, 休息3 d 后繼續下一個療程, 治療3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發育商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①發育商評分:使用丹佛發育篩查(DDST)0~6 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量表[5]評價患兒精細動作-適應性、個人-社交、語言、大運動四大能區發育商, 每項滿分均為25 分, 分數越高表示發育商越好。②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 評價患兒生活質量, 滿分100 分, 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發育商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適應能力、精細運動、社交行為、語言、大運動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適應能力、精細運動、社交行為、語言、大運動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發育商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發育商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語言 精細動作-適應性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15 15.57±1.14 23.16±0.57ab 15.48±1.25 23.01±0.32ab對照組 15 15.48±1.30 18.16±0.43a 15.96±1.11 20.36±0.33a t 0.202 27.122 1.112 22.328 P 0.842 0.000 0.276 0.000組別 例數 大運動 個人-社交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15 15.24±0.47 23.51±0.60ab 15.24±0.47 23.22±1.12ab對照組 15 15.17±0.50 18.17±0.36a 15.31±0.52 18.21±0.78a t 0.395 29.557 0.387 14.217 P 0.696 0.000 0.702 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SF-36 評分比較 治療前, 實驗 組SF-36 評 分 為(45.15±1.45) 分, 與 對 照 組 的(45.35±1.26)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SF-36 評分為(85.15±3.06)分, 高于對照組的(76.12±3.1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F-36 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F-36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15 45.15±1.45 85.15±3.06a對照組 15 45.35±1.26 76.12±3.12 t 0.403 8.003 P 0.690 0.000
“高危兒”在臨床上出現的幾率很高, 與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環境污染、電離輻射、遺傳等諸多因素有直接關聯, 患兒病死率以及致殘率很高, 需要及時治療, 提高患兒存活率, 并減少對患兒神經系統和智力發育造成的影響[6-8]。有研究表明, 高危兒多數為早產兒, 患兒生長發育相對遲緩, 且抵抗力弱, 容易發生院內感染, 影響疾病治療效果和預后, 需要引起醫護人員和患兒家長的高度重視, 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臨床上對于高危兒通常采用綜合治療方案, 借助儀器設備對患兒進行神經刺激, 聯合藥物改善患兒癥狀、體征, 減少疾病侵害, 推動患兒神經功能恢復, 促進發育[9,10]。但有研究指出[11-13], 對高危兒進行西醫治療的過程中, 患兒發育情況改善不明顯, 且治療費用高, 反復穿刺、物理治療等均可能對患兒造成額外傷害, 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有效、可靠、安全的治療方案。中醫將高危兒納入“五遲”、“五軟”范疇, 患兒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發育遲緩[14-17], 加之患兒年齡小、臟腑發育不完全、抵抗力差, 容易出現院內感染。中醫推拿、耳穴壓丸療法等在治療高危兒方面有廣泛應用, 并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 對患兒智力發育和神經功能改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8]。本研究中選擇了患兒五臟所對應的耳穴, 即心、肝、脾、肺、腎穴位, 將王不留行籽在各個穴位上進行貼敷, 采用適當力量進行按揉刺激, 可以調和陰陽、補益臟腑元氣。尹昊等[19]研究中對高危兒進行耳穴壓丸法治療, 取得理想效果, 患兒發育商得到提升, 且院內感染幾率低,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見, 在對高危兒進行早期干預的過程中, 單純應用物理療法、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雖然可以起到一定康復效果, 但是整體效果有限, 且患兒年齡小、依從性差, 治療方案實施有難度,可能影響治療效果。而耳穴壓丸療法操作簡單, 費用低,適用范圍廣, 是更加理想的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適應能力、精細運動、社交行為、語言、大運動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耳穴壓丸療法治療高危兒的臨床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 在高危兒早期干預中采用耳穴壓丸療法可以促進患兒智力發育, 并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