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聞 孫燕燕
[天津市兒童醫院(天津大學兒童醫院)藥劑科 天津 300060]
目前兒童藥短缺問題嚴重,兒科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也尤為匱乏,近60%臨床藥品缺少兒童用藥劑量指導,兒童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成人的2 倍[1]。近年政府也連續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多角度、多維度、多部門合作,全面發展兒童用藥研發、兒科臨床試驗,目的是保障兒童藥物上市及其用藥安全[2-3]。2003 年,我國首次允許兒童受試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臨床試驗中[4],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是指以兒童為對象確定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試驗,依托單位為臨床試驗機構。2019 年11 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與衛生部聯合發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管理,醫療機構應按照要求在“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備案系統”) 進行備案[5]。這一舉措將促進臨床試驗資源的合理整合與釋放,對兒童臨床試驗開展創造有利條件。中國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現階段備案情況如何,尚未見類似文獻報道,本研究擬對“備案系統”中截至2022 年3 月23 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登記信息進行調查,為兒科人群藥物臨床試驗發展提供參考。
提取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截至2022 年3 月23 日的數據。
分析截至2022 年3 月23 日全國兒童藥物臨床試驗備案機構數量、地域分布、備案主要研究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備案專業等情況。
相關數據由Excel 及Access 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按照各醫療機構所在省市,統計我國目前已完成兒科專業備案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截至時間為2022 年3 月23 日,全國共計備案1 183 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其中有223 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了兒科專業,僅占18.9%,這223 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共有681 個專業科室可開展兒童藥物臨床試驗,兒科專業PI 共計1 214 人。
223 家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分布在全國31 個省級行政區域,但主要集中在我國中東部地區,且省會城市作為各省的中心城市具有較多的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31 個省會城市擁有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總計143 家,占全國的64.1%,非省會城市僅占35.9%。
備案機構總數排名前6 的省份及直轄市依次為廣東省、河南省、江蘇省、浙江省、北京市、山東省。但是備案PI 數排名前6 位的省份及直轄市依次為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廣東省、江蘇省、四川省,可見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數與兒童專業PI 數不呈正相關(圖1)。

圖1 兒科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及PI地域分布情況
全國共223 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兒科專業,其中22 家為兒童專科醫院,占全國9.9%,共計239 個專業科室可開展兒科藥物臨床試驗,占全國的 35.1%;綜合醫院有201 家,雖機構數量接近兒童專科醫院的10 倍,但可開展兒科藥物臨床試驗的專業科室共442 個,兒科專業PI 共717 人,無論專業科室還是PI 數量都不到兒童專科醫院的2 倍(表1)。雖然備案的兒童專科醫院數目遠不及綜合醫院多,但其備案專業科室及PI 數量卻相差不多。
全國223 家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共備案26 類兒科專業,且在兒童專科醫院與綜合醫院均有分布,其中小兒呼吸、小兒血液病、兒科其他、小兒內分泌、小兒神經病學等專業備案的醫療機構數較多(圖2),但是小兒神經外科、兒童營養、小兒骨科、兒童五官保健專業的備案機構數卻都不足5 家。所以,盡管我國兒科臨床試驗專業備案種類已相當豐富,但是各專業的分布卻極為不均。

圖2 兒科專業的機構備案情況(前10)
各兒科專業按照備案機構數進行排序,小兒呼吸專業全國備案的機構最多,其中江蘇、廣東、河南備案的機構數均達到10 家及以上,其余專業備案情況見表2。

表2 備案專業對應的機構數及PI數(前10) (n)
各兒科專業按照備案PI 數進行排序,排名第1 的為小兒呼吸專業,全國有214 位PI 備案,小兒血液病與小兒神經病學專業位居其后,分別為116 人和102 人。
“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管理信息系統”上公示已完成備案的醫療機構信息及其可開展臨床試驗的專業與PI,不僅有助于企業與各機構間展開高效率合作,同時也對評估我國包括兒科專業在內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情況提供平臺支持。
2013 年、2016 年、2020 年全國通過資格認定的醫療機構中分別有49 家、62 家、149 家機構認定了兒科相關專業,占當年全國認定機構的12.7%、12.8%、16.7%[6-8],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管理落地后,截至2022 年3 月23 日,全國備案兒科相關專業的機構已增加至223 家,占全國18.9%。可見近10 年來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數量不斷增長,其占比也在不斷擴大,但是兒科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數仍遠少于成人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所以,隨著各級醫療機構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及醫護研究團隊能力的不斷提升,應鼓勵已備案的“老機構”或未備案的“新機構”積極備案兒科相關專業,并鼓勵開展兒童藥物臨床試驗。
目前,就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地域分布看出,各省份內部城市之間的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呈現不均勻分布,主要集中在醫療資源相對豐富的省會城市。另外,各省市之間備案機構數與PI 數并不成正相關,經濟發達地區備案兒科專業PI 數較多。分析原因:一是與該地區醫院的醫療水平及研究能力較高有關,二是當地的醫藥企業相對發達,對臨床試驗的需求旺盛,則各醫療機構的積極性高。
從兒科專業分類、患者人群及醫療資源情況來比較,全國備案兒科相關專業機構中兒童專科醫院占比僅為9.97%,但兒童專科醫院備案專業科室和PI 占全國高達35.1%和40.9%,這一數據充分說明兒童專科醫院在開展兒科臨床試驗方面的優勢。因此,我們要充分釋放整合更多兒童專科醫院的醫療資源,鼓勵更多的兒童專科醫院備案臨床試驗機構,為研發企業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選擇。
統計發現,目前已有26 類兒科專業獲得備案,其中小兒呼吸專業、小兒血液病、小兒內分泌的備案機構數與PI 數排名較為靠前,但是,小兒神經外科、兒童營養、小兒骨科、兒童五官保健專業的備案機構數卻不足5 家,這與我國兒科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及藥物品種數基本相一致[9]。由此可見,各兒科專業的備案也未達到均衡,推測跟其臨床試驗占比以及企業研發活躍程度有關,但是當某類專業的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不足時也同樣會制約該領域的兒童藥物臨床試驗的發展。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并多措施保障兒童用藥,包含臨床試驗機構、企業、三方服務公司等的兒科臨床試驗體系已經建立,但大多數政策均是從激發企業研發動力著手鼓勵兒童藥物研發,沒有針對性地解決臨床試驗開展以及實施過程中的限速問題。所以,2019 年NMPA 聯合衛生部發布《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管理規定》,自此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正式實施備案制管理[5],備案制的實施優化了醫院獲取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質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更多的臨床試驗資源。2022 年4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 版)》,正式將GCP 臨床試驗項目納入到國家三級公立醫院學科建設考核指標[10],如果說備案制的實施是為醫療機構備案提供便利,該舉措則是為醫院備案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增添動力。遺憾的是,面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我們未看到針對兒童藥物試驗機構備案的特殊扶持,尤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管理規定》中要求PI 的3個藥物臨床試驗經驗,但是對于某些方向的兒科藥物臨床試驗數量本身就缺乏,更是將很多有意向但苦于沒有經驗的兒科研究者們拒之門外,所以希望有關部門能結合兒童臨床試驗的特殊性做出相應政策調整。
總之,政府應繼續進行政策導向支持,激勵更多醫療機構加入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減少地區間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水平的差距,促使多區域機構協同發展,作為醫療機構也應轉變醫院的管理思路積極投入到兒科臨床試驗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