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馬爾克斯的《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這部小說里,安赫拉結婚了,而且是嫁給一個外來者。外來者家庭很富有,父輩是高官。他來到這個小鎮,對安赫拉一見傾心,而安赫拉是一個殺豬匠的女兒。新婚之夜,外來者發現一個問題:安赫拉不是處女。他當下把安赫拉遣送回家。按當地習俗,安赫拉回到家后就要坦白情夫是誰。這家人有責任和神圣的義務把情夫殺掉。安赫拉回家后舍不得說出她的情郎,于是故意說了另一個人——納薩爾。納薩爾是鎮上最優秀、最高貴、為人最好的青年,大家都知道肯定不是他。安赫拉的兩個哥哥也不想殺納薩爾,但按規定一定要殺,于是他們到處跟人說三個星期后要去殺納薩爾,希望有人能阻止。結果沒想到,大家興奮得不得了——鎮上終于出現了刺激的事情,每個人都眼巴巴地等著看。終于到了那一天,兩兄弟不得不提著刀出門了,被迫去找納薩爾,鎮上的人都跟著去看熱鬧。納薩爾一開始怎么也不相信這兩兄弟真的會來殺他,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不能相信,可兩兄弟真的把他殺了。
小說寫得非常好,我們生活在夾縫里,身上既有這種復仇的野蠻傳統,又接受了現代社會新的法律體系、新的倫理教化。這兩兄弟想讓大家阻止自己,但是在現代社會里,人都處在一種搖擺中,不同的個體聚集在一起就有看戲的心理。我們不能說是人都變壞了,而是社會本身就有殘酷的一面。
所以,一個善良的人或一個壞人,是可以轉化的。
英國作家康拉德對人性的剖析特別犀利,其小說《吉姆爺》中的年輕主人公吉姆決心做世界上最好的人,后來他去當船員,并立志如果出現危險,愿意舍棄生命去救落難的人。他第一次出海的時候,乘坐的船很大,分三層,越往上等級越高。他覺得底層的人生活得真是悲涼,還暗自下定決心要為他們做點事。沒想到船開出去不久,就起火了,火勢蔓延。年輕人腦子里知道要英勇滅火,行動上卻拿起救生圈跳海逃生了。后來船被救,法庭要審判這些棄船的船員。吉姆深深地感到自責,覺得自己是個罪人,內心深處竟埋藏著這么怯懦、茍且的想法。如果沒有發生海難,他會永遠覺得自己是個英雄。吉姆認罪了,并決心贖罪。他來到一個海島,島上有很多土著,殖民者對土著進行各種壓迫、驅趕。他投身到土著的隊伍里,為他們謀利益,以此救贖自己。出人意料的是,有一群白人海盜來到島上,無惡不作,土著們把海盜圍堵起來。吉姆決定跟海盜談判,因為雙方一旦打起來,土著肯定要死傷很多人。吉姆代表土著跟海盜約定放他們走,雙方從此化干戈為玉帛。但是令吉姆沒想到的是,海盜離開的時候突然殺死了土著族長的兒子。土著們覺得吉姆欺騙了他們,于是集體處死了吉姆。
人在波浪滔滔的人世中,有時候真的難以判斷自己做的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后來康拉德寫了一部特別重要的作品——《黑暗的心》。在這部書中,年輕人馬洛來到非洲剛果河,在那里,白人英雄庫爾茲建立了一個貿易站,貿易站肩負著兩種功能:經濟功能和殖民功能。貿易站被管理得井井有條,每年都會從里面運出很多珠寶,名聲很大。馬洛此行的目的是接替庫爾茲,因為庫爾茲的身體不好。他懷著崇敬和膜拜的心情出發,一路上沿著剛果河往里走,越是深入,詭異的氣氛越重,很多人談起庫爾茲都躲躲閃閃。最終他見到了庫爾茲,此時馬洛才知道,庫爾茲原本是一個非常善良、紳士的人,來到這里成為殖民者后,野性被調動起來,變成了一個使用恐怖手段治理殖民地、調運財富的野蠻人。庫爾茲獨自來到這個地方,才發覺自己內心深處那種地獄般的存在。他見到馬洛之后,喃喃自語,一直說“terrible(恐怖),terrible”,馬洛一開始沒懂,后來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就是人心深處。庫爾茲離開的時候,土著的仇恨爆發了,用箭射他的船。庫爾茲在船里看到這幅場景,最后死在了路上。
(思 涵摘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梁永安:閱讀、游歷和愛情》一書,王 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