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錦萍
[摘 要]語篇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要聚焦語篇閱讀,深入鉆研單元主題和解讀文本內(nèi)容,關注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閱讀方法的滲透,給學生提供由閱讀到表達的語言輸出機會,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英語表達能力。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話題語境、深挖主題意義、設計閱讀任務等策略,開展對話交流、探究文本、語用對接等活動,深化學生的語言輸出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篇閱讀;語言輸出;話題語境;主題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5-0056-03
語篇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重要路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什么?是新詞匯的教學,或語法知識的教學,還是文本內(nèi)容的解讀?筆者認為,教師既要關注文本內(nèi)容的解讀,又要深挖主題意義;既要引領閱讀,又要以閱讀推進學生的語用實踐,實現(xiàn)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閱讀教學其實是綜合性的語言教學活動,不僅承載著新知識教學的任務,還具有新舊知識的對接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等功能。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聚焦語篇閱讀,關注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閱讀方法的滲透,深化學生由閱讀到表達的語言輸出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英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信、快樂地表達,增強學生在語篇閱讀中的獲得感與體驗感。
從閱讀中學會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習得方法,習得表達的策略,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的條件與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一邊閱讀一邊表達,從而深化課堂語言輸出實踐,扎扎實實地開展指向?qū)W生思維發(fā)展、語言表達的實踐訓練。下面,筆者嘗試通過創(chuàng)設話題語境、深挖主題意義、設計閱讀任務等策略,展開對話交流、探究文本、語用對接等活動,就如何深化學生的語言輸出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chuàng)設話題語境,促進對話生成
對話是語言教學的一種方式,既包含語言的交流,又包含思維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重視課堂話題的設計與選擇,深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教師的熱情與真誠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話題討論中,促進對話的自然生成。同時,教師要注重話題語境的創(chuàng)設,不要生硬地拋出話題,要求學生去討論,而應通過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如真實的生活情景、喜歡的動畫故事、感興趣的繪本讀物、有趣的跨學科體驗等,開展話題交流活動,推進對話的當堂發(fā)生。另外,在開展師生對話活動時,教師要俯下身來,以真切的目光注視學生,以真誠的口吻對待學生,積極營造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避免學生產(chǎn)生緊張、拘束之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單元中的“Story time”板塊時,在“Post-reading”的話題拓展中,筆者借助新浪微博呈現(xiàn)自己拍攝的周末主要活動的視頻,引領學生走進老師的生活,并邀請學生出主意,利用“She always.../She usually.../She often.../She sometimes...”這幾個句式,幫助老師完善視頻的配圖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總是習慣說出一個單詞就結(jié)束對話,筆者會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力求他們把句子說完整,如“She often goes to the cinema”等。在學生完成配圖文字后,筆者以采訪的形式,調(diào)查學生在周末喜歡做的、習慣做的事情,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表達。在這個話題語境中,筆者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借助新浪微博這個App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教師自己的生活記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提高了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同時,筆者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語言支架,提高學生對話的指向性與準確性,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
又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單元中的“Story time”板塊時,筆者創(chuàng)設“大白”做核酸的情境,喚醒學生做核酸檢測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在模擬醫(yī)護人員做核酸的情景活動中,討論與“Seeing the doctor”相關的話題。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圍繞“抗擊新冠疫情”這個話題,創(chuàng)設了做核酸、打疫苗等情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話的動態(tài)生成。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發(fā)學生真實的交流與互動,關注學生的對話過程,并積極建立語篇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以更接地氣、更真實的生活化語境,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的個性表達。在話題語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避免情境創(chuàng)設的模式化,為學生的真實表達營造輕松的氛圍和搭建有效的語言支架,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
二、深挖主題意義,提高輸出效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直接體現(xiàn)。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和文化功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不是機械記憶、背誦或考試的工具。換言之,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單元主題的人文價值出發(fā),深挖其主題意義,基于主題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既要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語篇閱讀過程中獲得愛祖國、講文明、懂禮貌、愛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等方面的熏陶,幫助學生樹立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價值觀念,又要引導學生理解西方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效率。
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3 A healthy diet單元中的“Story time”板塊時,在話題討論中,筆者沒有直接呈現(xiàn)食物,讓學生判斷“Is this food healthy”,而是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圖片,主動發(fā)現(xiàn)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引發(fā)什么樣的后果、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借助直觀、鮮活的圖片,很快就能說出“too fat/too short/have a toothache/have a cough/have a stomachache”等關鍵信息。在這樣的鋪墊下,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單元主題的意義,認識到健康飲食、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筆者繼續(xù)出示食物的圖片,要求學生選擇與討論:“Discuss in groups, what food should we eat more? What food should we eat less?”在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下,學生能夠客觀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選擇自己喜歡但不健康的食物。在上述話題討論中,筆者先以逆向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去發(fā)現(xiàn),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自己探究不規(guī)律、不健康飲食對生長發(fā)育、身體健康的危害,再提出話題任務。這樣教學能夠避免以教師的講解與要求去限定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能接受和理解,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深度探究。
又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8 Chinese New Year單元中的第三課時,筆者將單元板塊進行優(yōu)化與整合,用“Culture time”板塊引導學生探討“What are Bobby and Tina going to do at Chinese New Year?”這個核心問題,并延伸出關于“Festival”的項目式探究。在這個項目式探究活動中,筆者先引導學生聚焦“Chinese New Year”,以更熟悉的稱呼“Spring Festival(春節(jié))”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引發(fā)學生對中國其他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探討。接著,筆者通過微課引導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幫助Bobby 和Tina完成探究任務單,獲取“Tomb Sweep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等節(jié)日清單。然后,從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延伸到西方節(jié)日的探究,引導學生借助動畫故事了解更多的西方節(jié)日,并完成探究任務單。通過《小豬佩奇》的動畫播放,學生不僅了解了許多的西方節(jié)日文化,如“Thanksgiving Day”“Easter Day”“Hallowmas”等,還看到了感恩節(jié)的火雞、復活節(jié)的彩蛋以及萬圣節(jié)的南瓜燈等。這樣不僅拓展了“Culture time”板塊的教學內(nèi)容,還深化了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使學生獲得“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holidays and customs”的學習體驗。
三、設計閱讀任務,培養(yǎng)輸出能力
小學英語課程可以情境教學和語言活動為主,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在活動中探究,使英語閱讀的難題迎刃而解。在語篇閱讀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學習反應,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經(jīng)歷完整的探究過程。這時教師不能以“講”為主,而是提出不同的閱讀任務,如朗讀任務、問題解決任務、仿寫或續(xù)寫任務、角色扮演任務等,以涵蓋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提高閱讀教學的層次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這樣,學生從聽到讀,進而模仿、創(chuàng)造,最終能夠獨立表達。
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7 Protect the Earth單元中的“Cartoon time”板塊時,筆者注重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之間的平衡,重視閱讀方法的遷移,以問題鏈的形式(如下),指導學生展開任務式閱讀探究。
1.What are they doing?
2.What do they want to make?
3.What do they want to tell the students?
問題鏈能幫助學生圍繞核心問題,有條不紊地展開閱讀探究,提高學生小組合作的效率,確保閱讀教學既有扶也有放,在張弛有度中促進學生的閱讀行為真正發(fā)生。而在語言輸出中,筆者設計了“Can you make a poster for the Earth Day?”的探究任務。在探究活動前,筆者以微課的形式補充了關于“Earth Hour”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地球日”,了解“地球一小時”這個環(huán)保活動。“The lights will stay off for one hour for an event called Earth Hour.”通過微課的補充,筆者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個性化海報,號召全校師生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節(jié)約能源,保護地球。
又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4 Road safety時,在話題討論中,筆者提出“Do you know any traffic rules?”的話題,通過“Read and judge”的活動,以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判斷。
1.We must walk on the pavements.
2.The traffic lights have four colours.
3.We can cross the road with other people.
4.Before crossing the road, we must look left and right.
5.We mustnt run and play on the road.
6.We can play basketball on the road.
在活動中,筆者鼓勵學生做“交通協(xié)管員”,為學校門口的道路設計標語,提倡學生在上下學路上要遵守道路交通規(guī)則。同時,筆者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馬克筆等美工工具,設計個性化的交通標語,將課程所學的“Road safety”知識融入標語中。這樣實現(xiàn)學科教學與安全教育的有機整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對于設計突出的作品,筆者鼓勵學生以班級為單位,上交德育處,投稿到校門口的安全宣傳欄,讓學生的活動成果得以展示。閱讀任務的設計,有助于引導學生開展語言探究,讓學生從閱讀走向?qū)嵺`,將獨特的閱讀體驗轉(zhuǎn)換為更加具體的問題解決,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語用水平。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聚焦語篇閱讀,深度鉆研單元主題和解讀文本內(nèi)容,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話題的功能,并有意識地關注學生閱讀策略的形成與語言思維的發(fā)展,提高閱讀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因此,在課前預設時,教師要深度解讀教材,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思維水平,進行更多有價值的預設;要連接學生的生活實際,將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jié)合;要積極拓展閱讀資源,讓閱讀與課后實踐相對接,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閱讀教學中語用輸出的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衣萍.快樂閱讀 回歸童真: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英語閱讀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J].求知導刊,2021(8):47-48.
[2] 黃寶權.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nèi)在缺陷及其應對[J].教學與管理,2020(10):72-75.
[3] 張學順,崔廣進.英語詞匯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10):56-59.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