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銓
【導讀】從古田縣水蜜桃種植現狀出發,分析了主要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古田縣水蜜桃發展對策,設計了古田縣水蜜桃智慧農業發展路徑。
桃是世界上主要水果之一,分布區域廣泛,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19 年世界桃栽培面積為152.71 萬hm2,總產量為2 574萬t;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桃生產國,2019 年面積和產量分別為79.08 萬hm2 和1 467.15 萬t,分別占全球桃面積與產量的53.54%和59.61%。
福建省古田縣是水果之鄉,水果種植面積1萬hm2。其中,水蜜桃種植面積約0.21 萬hm2,年產量3.06 萬t,年產值約1.762 2 億元,是廣大果農發家致富的收入來源。古田縣的水蜜桃以其顏色鮮亮、汁液甘美而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
古田縣地處福建省東北部,中亞季風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年均降水量1 400~2 100 mm,無霜期240~272 天,年日照1 611.1~1 894.9 小時,土壤以紅、黃壤為主,適宜水蜜桃種植。古田縣的水蜜桃種植已有300 多年的歷史,根據古田縣志乾隆(1751 年)的記錄,“邑產白面蜜桃,櫻桃等,還有一種壽桃,從3 月開到12 月成熟”。古田縣的水蜜桃以翠屏湖、平湖、鳳都、大橋、吉巷等地為代表,主要栽培品種在5 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成熟。主要栽培品種有早熟品種雨花露,中熟品種大久保,晚熟品種余露等。近年來,各地陸續引進了春美、新川中島、錦繡黃桃等新品種,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2020 年將韋端蜜紅桃評為“綠色食品”A 類。目前,古田縣正在與各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合作,在新品種(品系)上進行技術攻關,建成了3 個大型桃園、10 多個桃園和科研生產基地。
果農受教育程度低且趨于老齡化。古田縣中青年多從事二三產業,從事水蜜桃種植的人主要是45 歲及以上的中年人,這些人普遍是初中、小學文化程度,阻礙了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由于缺乏統一、規范的栽培技術,造成了盲目施肥、過量施化肥、花期管理粗放、疏花疏果不及時、留果太多等問題,造成產量低,果實品質參差不齊,優質果少次果多,影響經濟效益。
水蜜桃標準化栽培普及率低。古田縣的農民對桃樹的栽培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是口頭上的,對種植桃樹的新技術和方法知之甚少。由于缺乏系統的栽培理論和技術指導,造成了目前桃樹標準化種植技術普及程度低,在生產中一些關鍵技術如整形修剪、授粉、施肥、套袋、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認識不足,操作不規范。
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弱,病蟲為害嚴重。古田縣桃主要種植在海拔500 m 以上的山區,由于坡度高,道路狹窄,不利于大型農業機械作業,生產資料和水果主要通過人力或摩托車、拖拉機等進行運輸,基礎設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據調查,古田地區桃樹的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根癌病、褐腐病、桃流膠病、桃潰瘍病、小葉病(缺鋅)、黃葉病、桃紅頸天牛等,由于防治不及時,危害嚴重。
銷售渠道不暢,深加工能力不足。古田縣的水蜜桃銷售有自銷、專業合作社統一銷售、網上銷售等多種形式。自銷雖然靈活,但銷售量、銷售距離有限,不確定性較大;專業合作社的銷售有統一的定價、較大的規模和較大的市場,但是沒有充分的引導和示范作用;目前,網上銷售的模式已經開始出現,但是由于比較分散,大多是以個人為主體,缺少對水果的分級和售后的監管,與大型的網上銷售平臺尚有差距。由于桃屬于鮮食果品,如果采摘后不能及時處理,很容易發生褐變和腐爛。另外,由于缺少省級龍頭企業,沒有形成有規模的水蜜桃加工業。
缺乏品牌優勢。古田縣水蜜桃現有紅桃、鳳凰桃、白鳳、太久保、甜桃、朝霞等水蜜桃名優品種,其中以白鳳水蜜桃尤為出名,但品種、品牌的影響力和優勢還未突顯,沒有成為國內外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種、品牌,阻礙了古田縣水蜜桃跨出國門走向世界。
加強農技培訓,吸引外出勞動力和年輕大學生回鄉創業。政府要牽線搭橋,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聯系,定期對桃農進行標準化栽培技術及產前、產后、相關農業政策等的指導和培訓,提高種植戶的栽培管理水平。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中青年勞動力及大學生回鄉從事果業生產。
引進適栽新品種,提高果實品質。針對古田桃多集中于端午節前后成熟的現狀,大力發展早、晚熟水蜜桃,對老桃園進行品種改造。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適當引進優良品種,做好種植技術指導、示范、推廣和宣傳,并適當發展反季節桃種植。
加大資金、技術投入,提高對自然災害的抵御力。加強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肥一體化和智能化建設,大力發展和推廣適用于山區的小型丘陵農業機械,如小型犁田機、山地果園軌道運輸機、多功能果園管理機械等,提高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在政府的協調和指導下,成立桃產業專業技術指導和防災小組。加強與文化的融合,開發桃園文化,如桃花節、桃花觀光等。同時,利用“互聯網+”升級傳統農業,建設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中心。
加強產品宣傳,提升品牌意識。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媒體融合等手段,制定品牌發展策略。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桃花節、品桃文化節、優質桃評審會等活動,大力推廣古田水蜜桃。大力發展古田水蜜桃區域品牌及企業商標,規范商標使用,打造高效的中外名牌,提高其經濟效益。
重視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2019 年,古田縣農業農村局開始了“福建省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追溯碼”建設工作,筆者有幸作為標準化體系專家組成員參與其中部分工作。專家組深入生產一線,調研了農產品檢驗檢測法規、標準現狀和檢驗檢測中心建設情況及發展目標,在調研基礎上進行古田縣水蜜桃檢驗檢測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引入最新標準化理念和工具,打造了具備可行性、先進性、實用性的古田縣農業產業園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標準體系,便于農產品檢驗機構的分類管理和預警監測。這套體系中的“福建省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追溯并行系統”已經應用于水蜜桃的分級工作中,保障了進入市場的水蜜桃質量。
建設智慧追溯系統,保障安全生產。農業投入品是關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素之一。推進智慧農業投入品信息管理,借助信息監控手段,全面推動農業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的實施,通過移動執法和GPS 技術監管,將各個農資企業的數據和所銷售的產品均登記下來,從而達到農業投入品源頭以及市場的全面把控,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從源頭上完善監管,保障智慧農業安全發展。
健全發展機制,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現階段,從事該領域的人才并不多,職能部門需要編制和完善農業人力資源規劃,引入更為高端的人才,提升科研隊伍素質。此外,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該方面技術人才的培養,為智慧農業建設奠定人才基礎。培養農業與信息化、物聯網等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建議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等設定有關課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提升和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強技術培訓。古田縣智慧產業園項目自啟動以來,就特別重視人才培養,對多方面人才進行了多次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注重品牌建設,完善分配機制,幫助農民增收。“幫助農民增收”是智慧農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如果無法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那么智慧農業就沒有發展的意義。因此我們在開展智慧農業建設過程中,始終要考慮如何才能提高銷售收益,同時如何建立收益分享機制,保證農民增收。品牌是產品的經濟價值的一種體現方式,對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有重要作用,而對于附加值較低的農產品來講,品牌更是提升其經濟價值的重要方式之一。針對古田縣農業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加快制定品牌培育獎補政策,鼓勵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申請“三品一標”。對獲得國家認定的無公害、綠色以及有機產品,兼具一定體量、有自主品牌的產品給予獎勵。從戰略上制定做優“古田縣水蜜桃”農產品品牌的政策,加強“古田縣水蜜桃”品牌的覆蓋面。
加強農村信息化硬件基礎建設。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是建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古田縣通過“政府主導服務、社會力量參與和企業投資建設”的市場導向運行模式,引入電信運營商建設“益民信息社”,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縣的信息服務網絡。同時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對現有網絡進行改造,提高網速,為發展農村電商提供通信保障。加速農村配套設施建設,根據農村電商和休閑農業發展的需要,加強餐飲、文化、景觀、物流配送等農村配套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地區對外部資源的吸引力。
創新服務機制,保障智慧農業實施。創新融資渠道,解決資金來源,發展智慧農業建設需要持續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但由于古田縣整體經濟水平較弱,財政收入不高,在農業方面投入的資金也十分有限,難以滿足發展智慧農業的資金要求。加之農民自身又無實力投入,因此,必須創新融資渠道,解決發展智慧農業的資金問題。繼續爭取各級政府對古田縣各地發展智慧農業的資金支持。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財力的逐步增加,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也就有了經濟基礎。特別是在當前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國家級、省級、州級紛紛出臺相應政策支持智慧農業發展,各縣(市)應抓住當前機遇,組織各種涉農項目申報,力爭獲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加快智慧農業發展步伐。同時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如通過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通過聚沙成塔的方式,為智慧農業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