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5 月20 日,由農業農村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熱作產業大會在廣東省茂名市召開,本次會議以視頻形式發布了十大熱帶作物重大技術成果,其中6 項屬于水果類技術成果。據介紹,這些成果重在突破了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包括遺傳育種、種苗繁育、病蟲害防控、高效栽培、產后保鮮、精深加工和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
一是主要熱帶果樹化肥農藥減施關鍵技術示范與應用,包括4 項核心技術:土壤地力培育及化肥有機替代技術、新型肥料創制與高效施肥技術、高效低毒農藥與精準施用技術、化學農藥綠色替代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核心技術+個性技術”的集成,構建了6 套熱帶果樹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模式。
二是嶺南大宗水果綜合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針對荔枝、龍眼、菠蘿、杧果和香蕉等嶺南大宗水果產量大、分布廣,但采后損失大、加工比例不高,高附加值產品少等實際問題,創建荔枝、龍眼和菠蘿等前處理加工技術體系及裝備,建立荔枝和菠蘿果汁及濃縮汁加工關鍵技術,集成創新果酒、果醋和發酵飲料加工技術體系,構建果干制品加工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體系,實現副產物高效利用。
三是高產優質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種的選育與應用。香蕉枯萎病是困擾香蕉產業的重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種是解決該難題的根本途徑。新培育出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種“中蕉8 號”等已在廣東、云南、廣西等地推廣。
四是荔枝克服“大小年”產業技術方案。本技術建立了一套適合廣東省高溫多濕氣候和暖冬天氣頻發環境的荔枝高效栽培技術,通過樹冠高光效整形、培養健壯秋梢、控制冬梢、促進花芽萌動、控制花穗質量、保證授粉受精、疏果控產等核心技術,實現荔枝穩產、豐產、優質的生產目標。
五是不同熟期優質荔枝系列新品種選育和高接換種技術創新及應用。主要包括收集評價荔枝種質資源,建立種質資源綜合評價技術體系,構建荔枝高密度分子遺傳圖譜,開發熟期和果實大小等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創建特異性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創制一批特早熟、特晚熟、特優質、特大果、抗寒性強等優異性狀的荔枝種質資源,創新荔枝高接換種技術。
六是杧果優異種質創制和多熟期新品種培育與利用。主要包括利用SRAP 分子標記對涵蓋杧果8 個種、504 份種質進行系統鑒定、評價和篩選,構建“表型+分子標記”的杧果種質資源鑒定技術體系,選育優質早、中、晚熟杧果品種。創新集成品種區劃、健康種苗培育、矮化栽培、高效肥水管理和果實保護等五大關鍵技術為一體的杧果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制定國家標準《杧果苗木產地檢疫規程》和地方標準《杧果水肥一體化技術規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