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恭綽
有志于寫字學及欲成書家者,單恃技藝尚不足也。其最重要者,還在修養。我國藝術向來重個性,要把人生觀念、學問、胸襟流露出來。故欲其作品得藝術之精神,必須注意修養。
然如何能以書法表露精神,難以言詮?,F以釀紹興酒喻之。紹興酒之制法:蒸熟米之后,吸收蒸氣,蒸氣凝聚為水,再加以其他材料,乃成為酒。此酒愈舊愈佳,待其雜質沉淀,埋之地中,感受地氣,將其火氣去清,乃成純酒。即使原料好、工作好,仍須足夠時間,待其爐火純青,才算醇酒。熏陶浸潤,日積月累,逐漸變化,然后成功。如求急功,即使好酒,亦醇味不足。
藝術之成就,與但求實用者不同。若求急功,何不以打字機為之?今之談書法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飲,隔年則失味矣。因而須知藝術與實用的界限。兩者之間,如兩間屋,雖然相通,其實各自有別。
修養之道,第一為學問。學問,包括一切學問、知識。學識豐富的學者,其態度自別于人。其言行舉止,皆體現于字里行間。例如朱九江先生,雖不以字名,但后人見其字,即知其人有學問。反之,一無學問之輩,亦可于其字見之。
第二為志趣。志趣卑下,則影響修養。如見解和思想低下,實際上已談不到修養。即使對于書法曾下苦功,然其字之表現,亦卑卑不足道也。
第三為品格。人品高尚而又有寫字修養者,不僅令人欽仰,其片紙只字亦令人敬重。孔子所謂“誠于中,形于外”,其下筆已高人一籌。
中國畫家最重修養。畫匠之畫,一望而知。此雖或為心理作用,然缺乏修養者不能入藝術之林,已成為古今定例。故能融會學問、志趣、品格于書法之中,其藝術之成功乃大。
由此觀之,要成就書家并不容易,但亦不可畏難。任何學問皆有必經程序,寫字亦然,故余主張寫字稱為學。總而言之,無精神之修養者,非真正的書法藝術。

《偶逢明月曜桃李 何處春風長蕙蘭》葉恭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