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近年來,梨都安徽省碭山縣利用林果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生態梨園+文化旅游”,打造生態梨園賞田間風光、采綠色水果、吃農家飯菜、住梨園民宿、購鄉土特產、品農事樂趣的鄉村旅游體系,促進高效農業與生態旅游業融合發展。
據現有史料分析,碭山縣梨栽培歷史可追溯到2 100 年多前,西漢梁孝王劉武造宴嬉臺,內設金梨園。碭山至今可循梁苑遺蹤。唐代詩人岑參“梁苑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的詩句,也反映了漢唐時期碭山梨果飄香的美景。悠久的栽培歷史和優良的果實品質,使得碭山酥梨蜚聲海內外。該縣良梨鎮系酥梨發源地和主產地,入選首批安徽特色旅游鄉鎮,樹齡300 多年的梨樹王就座落于場鎮中心,被中國林學會評為“中國最美樹王”。2020 年,碭山“梨樹王”景區獲評國家4A 級旅游景區。每到4 月,梨花盛開,滿樹冰肌玉骨,清風徐來,花枝招展,縷縷清香沁人心脾;金秋八月,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誘人的梨香撲面而來。近年到該景區賞花品梨、旅游觀光的中外旅客超過70 萬人次。
據悉,碭山縣境內目前保存有6 萬多株樹齡在100 年以上的老梨樹。為發揮老梨樹群的資源優勢,碭山縣在良梨鎮郭莊、崔莊和魏寨等百年老梨樹集中的村莊,堅持文化引領,以延續鄉村文脈為主線,建設酥梨小鎮,重點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結合鄉村建設,開展保護性整修改造舊村落,先后實施鄉村道路硬化和村莊亮化、美化、綠化等系統工程,建成侯樓民俗村、魏寨藝術創作村、崔莊徽派建筑群落等,使皖北民居面貌煥然一新;注重挖掘鄉村文化內涵,重視散落于農村的梨園歷史記憶、村規民約、祖訓家規、生產方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挖掘,建設皖北農耕文化展覽館、酥梨文化博物館,傳承地方戲曲(四平調)、嗩吶、虎頭鞋、藍印花手工制作、酥梨宴等民間文化,提升鄉風文明軟實力,建成集農事體驗、旅游休閑觀光、愛國主義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推進生態旅游業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