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松

國慶70周年閱兵戰旗方陣中的“肉搏血戰,英雄堅守夜月山”榮譽軍旗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戰旗方陣中出現的榮譽軍旗“肉搏血戰,英雄堅守夜月山”,其實是一面獎旗,真正的榮譽稱號是“夜月山英雄班”。百面閱兵戰旗中還有一面“二級英雄連”榮譽軍旗。這兩面榮譽軍旗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之后,志愿軍面臨最困難局面的時候,在臨津江東岸打出來的榮譽稱號。這兩面榮譽軍旗,凸顯的最大戰績是摧毀了美軍信心,讓美軍老老實實地坐到談判桌前。本文講述志愿軍第47軍140師419團3營8連3班榮獲榮譽軍旗“肉搏血戰,英雄堅守夜月山”背后的故事。
1951年3月26日,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第47軍改稱志愿軍第47軍,開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主要任務是修機場。
時任志愿軍第47軍軍長的曹里懷回憶說:“1951年4月,奉中央軍委命令,我率領47軍6萬余人,奔赴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部隊)在長沙集中乘火車到安東(今丹東)。經過北京時,聶榮臻代總參謀長向我交代了入朝任務,還請我們吃飯送行。記得過安東時,恰遇敵人飛機炸鴨綠江大橋,聶總打電話要我們迅速過橋。我們在入朝前已有詳細計劃,在夜間行軍規定了每個師團的駐地。進入朝鮮,已是黃昏,天黑了。在敵機轟炸下,部隊有些亂,我的伙夫受傷了。第二天檢查,部隊都到了指定的駐地,未受損失。”
曹里懷軍長所講的第一天,指的是1951年4月19日。這一天,47軍部隊全部抵達指定位置。第二天,即4月20日,曹里懷檢查部隊,確認部隊沒有損失,令他記憶深刻。因此,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后來,我還寫過一首題為《憶抗美援朝》的詩:‘憶昔當年渡鴨江,美帝飛賊炸橋梁。部隊徒涉出外境,志愿赴朝打豺狼。”
4月22日,志愿軍為挫敗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側后登陸配合正面進攻的企圖,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
志愿軍第47軍沒有參加第五次戰役,按原定計劃,在順川、順安、永柔、南陽里,負責修建4個機場。
第五次戰役于6月10日結束。這次戰役,志愿軍傷亡7.5萬余人,斃傷俘美軍等“聯合國軍”8.2萬余人。志愿軍第60軍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遭到重大損失。最后是志愿軍第63軍在鐵原地區死守,掩護主力轉移,才減少了人員傷亡。

曹里懷在朝鮮戰場前線指揮作戰
當時的朝鮮戰場態勢,美軍成了主攻,志愿軍被動防御。6月19日,志愿軍第47軍奉命接替第65軍臨津江以東、鐵原以西、漣川西北防御。曹里懷回憶說:“我47軍奉命接替志愿軍第65軍臨津江東岸防御,開赴前方執行作戰任務,未完成的修建(機場)任務,軍委決定調東北的第50軍軍部及149師、150師擔任。”
志愿軍第47軍接防的陣地在朝鮮西線。曹里懷接到命令后,坐在指揮所里點了一支煙,吸完又點燃了一支煙。
曹里懷在思考時,47軍政委李人林坐在一旁深思,副軍長劉賢權湊在地圖前研究。
劉賢權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大概防御區域,抬頭看到曹里懷第五支煙吸完了沒有再點燃,便起身走到曹里懷身旁,說:“看來軍長決心已定下來了,說說看。”
曹里懷站起來,不緊不慢地說:“我們是出國后的首戰,原本我們的任務是修機場,現在直接轉換參戰,而且對手是美軍。既然要參戰,那么必須打好。毛主席常講,要慎重初戰。因為初戰的勝負對今后的作戰影響巨大。我們沒有對美軍的作戰經驗,只是臨時組織大家學習了一下兄弟部隊的經驗,那只是紙上談兵,還不能變成我們的實踐經驗。因此,我的想法是要保證防御陣地的彈性,不能一下子把力量全部用上去,要留后手。按照志司‘采取積極防御的作戰方針,達到大量消耗敵人和堅決阻擊敵人繼續向西向北進犯,確保我臨津江以東陣地的安全目標的實現,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困難情況。”
“老曹,說說具體怎么部署吧!”李人林催促道。
曹里懷走到地圖前,在劉賢權畫出的大概防御區域內,講了自己對部隊部署的意見:“第140師駐防臨津江東岸防御;第139師配置平山、南川店地區,在揪川里以西、平山以東占領陣地,構筑工事,組織防御,隨時作好機動作戰準備;第141師進至市邊里以南及其西北地區占領陣地,構筑工事,組織防御,準備阻擊沿鐵原、漣川北犯之敵;軍直配置在揪川里西南之漁陽里、陵洞地區。”
劉賢權說:“這個部署,我看可以。就是怕幾位師長和政委不干,尤其是沒把139師放在前面,會有意見。”
李人林說:“我看軍長這著棋高明,既加大了我們的防御縱深,也增大了我們的防御彈性。至于幾個師想打頭陣、爭任務,也是調動作戰積極性。準備召開作戰會議吧!”
果然,在作戰會議上,三位師長開始爭搶打頭陣任務。劉賢權介紹了敵情、我情、地形等情況之后,還未等把軍首長決心講完,第139師師長顏德明騰地站起來,激動地說:“各位軍首長,你們是知道的,我們師打防御戰是有傳統和經驗的,首戰理應是我們師擔負最前沿的防御任務,我說這話其他人也不會有什么意見的。”
第140師師長黎原根本就沒有讓顏德明把話講完,便站起來插話道:“顏師長這話不對。你們師打過防御戰,我們師也參加過防御作戰,憑什么就得讓你們師到最前沿去防御,我們師就不能去?是看不起我們,不相信我們,還是怕我們完不成任務?”
第141師師長葉建民站起來挺黎原:“黎師長的話有道理,不能因為是紅軍師(指第139師),什么任務都交給他們。他們能完成的,我們也能完成,為什么非要交給紅軍師?”
曹里懷站起來大聲說道:“你們不要爭了,任務就這么定了。我們的方案還要報第19兵團和志司批準,現在時間緊迫,仗有的打,硬仗還在后頭。各師一定要加強工事構筑,減少傷亡,回去后要搞好動員。黎師長回去后,盡快把防御部署報到軍里來。”
李人林接著說:“各級指揮員要靠前指揮,注意掌握部隊,一定要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會議就開到這里,你們回去趕緊準備,保證按時接防。”

黎原(右)在朝鮮戰場戰斗間隙
黎原受領回來的防御任務不輕,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一個師接替一個軍的防務。三位師長之所以爭搶任務,是師長們都看出了軍首長的決心,讓三個師分成了三道防線,擺在第一線的任務給了第140師。
時任第140師政治部主任的溫景義回憶說:“當時友軍同志問來了多少部隊,他們擔心一個師接替一個軍的防務守不住!”
一個師如何守住一個軍的防務?時年34歲的師長黎原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橫下一條心,靠前偵察,拿出“制服美軍”的辦法。用黎原自己的話來講,“要想打敗美軍,首先要做的是知己知彼”。
時任志愿軍第140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的梁治國回憶說:“6月19日,我師以一個師的兵力,接替65軍一個軍在臨津江東岸的防務。受領任務后,黎師長顧不上休息,帶領各團團長、參謀長,用三天時間,多次穿越敵炮封鎖,沿著崎嶇小徑,攀崖踏險,勘察全師每個預設陣地。”
黎原把全師接防的正面約40公里、縱深約20公里的防御陣地勘察一遍后,按照地形與各級指揮員反復研究討論后,召開作戰會議。會上出現了關于兩種不同作戰樣式的意見:一是采取運動戰,消滅敵人;二是采取陣地戰,消滅敵人。
針對兩種意見,黎原堅定地說:“采取積極防御的作戰方針,達到大量消耗敵人和堅決阻擊敵人繼續北犯,確保我臨津江以東陣地安全,這也是當前志司和軍首長的戰術目標。”
師政委趙平贊同師長黎原的意見,說:“前五次戰役都是大規模進退、大迂回、大穿插、大包圍的運動戰,而現在向陣地攻防戰轉變。作戰對象也變了,由過去在國內的蔣匪軍變成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因此,作戰要求、作戰方案都需要變化。正如古人所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所以,我贊同老黎的想法。”
黎原被趙平的話激活了腦子,異常興奮,便接話說:“這是我們初次直接與‘聯合國軍較量。指戰員士氣高昂,又有友軍經驗,還有較好的作戰地形及上級正確的指揮,可以說無后顧之憂,只管大膽放手地打。靠我們的政治優勢和聰明才智,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勝利一定屬于我們!但慎重初戰,是毛主席教導我們的一貫作戰原則,況且我們面對的敵人,是美騎1師、美3師、英29旅和土耳其旅等部隊,他們機械化程度高,距離平壤近,一旦我們頂不住敵人進攻,就會威脅到平壤的安全。所以,我們的回旋余地其實是不大的。因此,采取積極防御的作戰方針,達到大量消耗敵人和堅決阻擊敵人繼續北犯,顯得十分重要。兵力部署的原則是實施梯次配備,加強前沿兵力。具體部署,我的意見是第419團、第418團2營、軍直偵察營,在陣地左翼展開,抗擊當面之敵;第420團、師偵察營,在陣地右翼展開,抗擊當面之敵;第418團(欠2營)和兩個坦克連為師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兩個方向作戰。”
作戰會議最后統一了思想,形成了作戰方案,上報到47軍司令部。曹里懷看到140師“采取梯次配置的防御部署,第一線配置兩個團(419團和420團),防御縱深15公里,第二線配置預備隊,使大部隊前移臨津江東岸”的方案,比較滿意,很快批準了。
志愿軍第47軍正在接防部署時,美軍第8集團軍也在籌劃“夏季攻勢”。剛剛上任的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心氣很大,在籌劃“夏季攻勢”計劃時,口出狂言:“我打算把戰線向北推進,把敵人從平康、鐵原、金化這個重要的鐵三角地區驅逐出去!”

黎原在朝鮮留影
范佛里特之所以有如此心氣,無非是覺得“聯合國軍”在第五次戰役中占了便宜。關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在回憶錄中有一個評述,講得客觀到位。洪學智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軍的口子張得太大了,想一下子消滅敵人五六個師,過后看是不可能的。所以打成了平推,沒能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洪學智還說:“我們在這次戰役中,仍然是靠自己身上背的那點糧食、彈藥,所以還是‘禮拜攻勢。”這一弱點,新上任的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拿捏得很準。當志愿軍糧盡彈絕時,他便快速發起大規模反擊,志愿軍被逼全線撤退。志愿軍第180師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遭受重大損失的。
范佛里特有了這樣的“戰績”,便信心滿滿地籌劃“夏季攻勢”。也許是范佛里特時運不濟,這時,美國國內不允許他擴大戰爭,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明確美國在朝鮮半島的當前目標是在三八線地區建立一條有利的防線,尋求締結停戰協議,結束朝鮮戰爭。李奇微在他的《朝鮮戰爭》一書中寫道:“據此通知所屬的陸、海、空三軍指揮官,在停戰談判期間,不要實施大規模進攻行動,而要力求通過強有力的巡邏和進攻保持主動。局部進攻旨在奪取可以擴大我方觀察范圍,縮小敵方觀察范圍的關鍵地形。”
范佛里特自然不會放過漏出來的一絲絲擴大戰爭的隙縫,利用“局部進攻旨在奪取可以擴大我方觀察范圍”的理由,趁志愿軍在換防之機,于6月22日命令美騎1師兩個連隊向剛剛進入陣地的志愿軍第140師420團前沿陣地發起了進攻。
打了一天一夜,美軍兩個連隊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因為他們碰到了志愿軍的“張有班”。戰后,“張有班”被志愿軍第47軍記集體大功一次。號稱美軍“王牌”部隊騎1師的兩個連隊,獲悉自己打不過志愿軍一個班,他們吃驚得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此后幾天,美軍連續發動十幾次進攻,均未突破志愿軍第140師420團的防線。
美騎1師在右翼碰了釘子后,又把主攻方向轉到左翼的志愿軍第140師419團堅守的內外石橋西山陣地。6月24日,美騎1師兩個步兵營和1個坦克營,在炮兵群和10多架飛機支援下,向419團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
419團團長胡伯華心里清楚,石橋西山陣地非常重要,便在這里部署了全團戰斗力最強的1營。美軍很快被1營打了回去。此后,美騎1師在左翼志愿軍419團陣前打了一周時間,也沒能得逞。
隨后,美騎1師在志愿軍第140師左右兩翼同時發起進攻,均沒有獲得突破。7月8日和9日,美騎1師在進攻中被志愿軍擊斃60多人。據統計,20多天來,美騎1師在志愿軍140師陣前付出了600多人傷亡的代價,寸土未得。
7月10日,朝鮮停戰首次談判在開城來鳳莊舉行。美軍對談判沒有誠意。他們采取拖延和破壞政策,并企圖以“軍事壓力”配合談判,迫使朝、中方接受其不合理要求,停戰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
范佛里特為防止談判期間美騎1師傷亡,便在談判開始的頭一天晚上,命令美騎1師后撤,以保存其“王牌”實力,為實施“夏季攻勢”貯藏力量。
黎原頭腦冷靜,面對美軍突然撤退,敵我之間形成5公里至20公里的緩沖區域,開始深思:“戰線暫時平靜了,這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激戰、惡戰正在醞釀,決不能絲毫松懈和麻痹大意!”
緩沖區域過去都是美軍和土耳其旅防守,現在是美騎1師和希臘營接防,志愿軍140師對此區域不太熟悉。黎原和胡伯華商量后決定,派419團偵察排一個班,由419團偵察股股長何永吉率領前往偵察,增派團司令部作戰股測繪員張家裕,跟隨現場測繪地形。

中國人民志愿軍猛攻部政治部編印的《戰斗在天德山夜月山上的英雄們》
張家裕回憶說:“7月29日,何永吉和我執行進抵夜月山、天德山偵察敵情任務。何股長帶著我和翻譯及偵察班,用往返三天時間,完成了對夜月山、天德山、大馬里一線的偵察任務。夜月山和天德山的高程差不多,都是四百七八十米,完全可以把敵人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返回后,向胡團長匯報,除夜月山敵占領時構筑有零星工事外,并未發現其他異常情況。”
得到緩沖區域詳細情況后,黎原在師指揮所舉著蠟燭,目光在軍用地圖上緩緩移動,手指頭時而敲著夜月山、天德山“山頭”,時而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作標記。他沉思良久后,揮動右拳,斬釘截鐵地說:“占領緩沖區域!”
趙平說:“老黎,說說你的意見。”
黎原說:“現在看來,緩沖區域還未引起敵人重視,敵人只是利用小分隊在出擊保障其主陣地安全。等到敵人清醒過來占領了緩沖區域,那就麻煩了。因此,我們應趁敵人還沒有清醒過來時,占領緩沖區域的有利地形,控制制高點、交通要道,一旦停戰談判不成功,就能為我們后續作戰創造有利條件,就能贏得戰場的主動權和行動的自由權。”
趙平聽后,贊同黎原的意見。于是,志愿軍第140師形成了一個新的作戰決心和作戰方案。
當第140師新的作戰方案報到軍里時,曹里懷也正在謀劃奪取緩沖區域有利地形的行動計劃。曹里懷看到作戰方案后,大加贊賞,稱黎原敢于冒險的膽識令人敬佩。為支持140師這一計劃,曹里懷還下令增派炮兵給予支援。
得到軍里的批準,黎原把占領夜月山的任務交給了419團。
胡伯華為了讓全團干部搞清楚夜月山的當面之敵,請偵察股股長何永吉和作戰股測繪員張家裕給全團干部講述偵察過程。張家裕介紹說:“我們經過倉促準備,7月29日凌晨5時出發,當日10時左右,到達夜月山最南面的主峰。這里可以鳥瞰四周,可對敵陣地進行直接觀察。我們還發現,從夜月山向西沿山脊延伸500米左右,就是天德山主峰,兩山形似啞鈴,互為依托,構成北進天然屏障。”
何永吉介紹說:“我們在分組觀察的時候,突然遭到敵人重機槍的射擊,彈著點就在我們眼前。大家趴在地上警惕注視著,過了好一會兒也不見敵人有異常動靜。大概五六分鐘時間,敵人用機槍和大炮向夜月山和天德山的縱深實施盲目射擊。我們判斷,這是敵人盲目封鎖,大家的心情頓時輕松下來。經過觀察,發現夜月山對面的高地上,敵人部署約一個排的兵力,除構筑有簡易的單兵掩體與交通壕相連接外,還設置了兩道鐵絲網。估計這里過去就是他們自己的區域,所以他們活動十分大膽,除二三人擔任警戒外,多數人員在山頭的一塊平坦的地方,還修建了一個簡易排球場,我們看到他們還在打排球。我們沒有驚動他們。偵察夜月山周邊地形,發現大馬里西山一帶地形,是海拔100米至200米的小高地,斜臥在夜月山北麓,還有驛谷川小河繞其西北,是防守夜月山的重要屏障。”
通過何永吉和張家裕的介紹,419團很快形成了占領緩沖區的作戰方案。團長胡伯華和政委謝維德命令,3營8連迅速占領夜月山。
1951年8月2日晚上,419團和418團各一個營利用夜色掩護,向目標方向滲透,次日拂曉,順利抵達大馬里、白鶴洞、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達虎洞、272高地一線。419團3營8連也順利占領了夜月山。張家裕回憶說:“我們師未耗一槍一彈,沒傷一兵一卒,一舉將防線前推了5至15公里,擴大了400多平方公里的戰場空間,改變了全師背靠臨津江作戰的不利局面并使敵軍防御陣地完全暴露在我方鼻子底下,被我方陣地居高臨下所監控的被動地位。這確實是一個富有驚人膽略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決定,無論是在軍事上或政治上都為我方在西線戰場取得了最大主動。”
夜月山在臨津江的東面,像一條胳膊一樣伸在鐵原至漣川的公路上,控制著鐵原到漣川的交通要道。時任志愿軍第140師419團3營8連機槍班班長的焦進杰回憶說:“夜月山東北邊是鐵原,西南方是漣川,夜月山正好插在鐵原到漣川的那條公路上。”
夜月山前面是一條河谷,河谷上面有座橋。這座橋連接漣川通往鐵原的公路線和鐵路線。志愿軍控制了夜月山后,美軍想通過公路線和鐵路線機動北犯,基本上就沒有可能了。

1955年9月,曹里懷被授予中將軍銜
緩沖區域的要點被志愿軍第140師占領后,范佛里特頓時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挫敗感油然而生,他惱羞成怒地對美騎1師師長蓋伊發火,命令蓋伊立即反擊,奪回丟失的緩沖區域。
黎原早已料到美軍會爭奪緩沖區域,當419團和418團占領緩沖區域后,黎原打電話到前沿部隊提醒:“要小心敵人反撲,因為敵人是不會甘心失敗的。你們抓緊勘察地形,調整部署,構筑工事,作好迎戰準備。”
黎原打完電話之后,還是不放心,當天下午就帶領團、營指揮員勘察地形,重新調整兵力、火力,突擊加固工事,制定新的作戰方案,隨時準備打敗美軍的大規模進攻。
果然不出黎原所料,8月4日早晨8時,美騎1師在范佛里特嚴令下,開始反撲。美騎1師第7團一個加強步兵連,在強大炮火和飛機的配合支援下,向8連3班堅守的夜月山365.2高地發起了進攻。
夜月山主峰以南山頭和365.2高地,由排長劉財率3班和一個機炮組共11人扼守。11個人在排長劉財的靈活沉著指揮下,奮起還擊。每一次都把美軍放到手榴彈最有效的殺傷范圍,才開始打擊,打得美軍狼狽潰逃。
3班連續打退了美軍6次沖鋒。美軍不甘失敗,在炮火掩護下,把一挺重機槍運到離3班陣地50米左右的地方,以一塊巨石作掩護,再用機槍火力掩護步兵沖鋒,步兵很快沖上了3班陣地前沿。
緊要關頭,3班機槍射手蘇廷祥躍出戰壕,端起機槍掃了過去,沖在最前面的美軍應聲倒地。跟在后面的美軍見狀,趕緊臥倒,向蘇廷祥射擊。
蘇廷祥中彈負傷,端在手里的機槍掉落到地上。班長朱樹林看到蘇廷祥倒了下去,便飛快跑過去,撿起地上的機槍,接著掃射。正打在興頭上,他突然感到左肩被什么東西擊了一下,扭頭一看,鮮血順著胳膊往下流,才意識到自己負傷了。朱樹林顧不上包扎,忍著疼痛堅持射擊。
戰士胡少成見狀,跳出戰壕,沖過去拿起班長朱樹林放在地上的沖鋒槍,從左翼迂回到美軍側后,未等美軍回過神來,就扣動了扳機,幾名美軍隨即倒下去。這時,胡少成手上沖鋒槍里的子彈打光了。美軍趁胡少成停止射擊的瞬間,端起槍向他沖過來。胡少成甩掉沖鋒槍,一轉身迅猛地一把抓住一名美軍士兵的槍,飛起右腳將他踢翻,結果了這個美國大兵的性命。
胡少成回頭一看,發現班長朱樹林一條腿跪在地上,顯然又負傷了。胡少成連忙跑回來,打開急救包要給班長包扎。朱樹林說:“不要管我,趕緊把沖上來的敵人消滅掉,保住陣地!”
胡少成喊了一句“同志們,堅決把敵人打下去,給班長報仇”,操起機槍,發瘋似的向沖上來的美軍猛烈掃射。
3班5名負了傷的戰士,忍著疼痛向美軍投手榴彈。
3班戰士集中精力阻擊美軍進攻時,戰士龍正漢發現美軍投過來一枚手榴彈。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撿起地上的手榴彈,投還給了美軍,不偏不倚正好投到大石頭后面。隨著一聲巨響,對3班威脅最大的大石頭背后的那挺美軍重機槍被炸啞巴了。
經過3班戰士的艱苦戰斗,美軍丟下幾十具尸體,無可奈何地潰敗下去了。
5日和6日兩天,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美軍利用自己對夜月山地形的熟悉,一邊用炮火封鎖通往夜月山的道路,一邊不分晝夜地向365.2高地傾瀉彈藥。美軍認為夜月山上守著一個營的志愿軍,才動用了這么大的兵力和火力。
這兩天,3班的戰士身上沒有干過,餓了就吃一口炒面,困了就輪流在泥水里打個盹,好幾人的腿和腳都被泥漿泡腫了,但到了晚上他們還是爭分奪秒地搶修被炮火摧毀的工事,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
7日,美軍派出一個營的兵力,在12架飛機和17輛坦克的配合下,直撲夜月山前沿陣地。炮煙、烈火、碎石攪和在一起,像開了鍋一樣在陣地上翻騰。下午2時許,美軍第四次沖鋒時,3班的彈藥都打光了。面對黑壓壓一片擁上來的敵人,排長劉財發出最后一道命令:“同志們,上刺刀和鬼子們拼了!”
劉財命令完畢,率先跳出工事,向最前頭的一個美軍士兵撲去,3班戰士也一個個跳出工事,像猛虎一般沖向敵群。激烈的肉搏之后,美軍丟下一片尸體。潰退了下去。3班打得也只剩下楊南生一個人了。
楊南生看了看四周,盡是美軍橫七豎八的尸體。犧牲的戰友們,有的手里握著鮮血淋淋的刺刀,有的身邊丟著從美軍手里奪來的卡賓槍,還有一名犧牲的戰友手里緊緊握著槍,槍上的刺刀深深地插在一個美軍士兵的胸膛里。
楊南生看著壯烈犧牲的同班戰友,胸中燃起萬丈怒火。他耳邊響起了班長朱樹林生前的話:“我們要堅守,勝利是屬于我們的……”
楊南生從死尸堆里拾起一挺機槍,又從死尸堆里翻撿子彈,決心繼續守衛陣地。
1951年8月7日下午4時許,奉命增援夜月山365.2高地的8連2排,終于沖到了楊南生面前。楊南生哭了。他看到一個排增援上來的人,到了陣地前只剩下趙少福和羅世泰兩個人,其他人都犧牲了。
楊南生、趙少福、羅世泰三人簡單講述了雙方艱苦的戰斗過程。
原來,連隊在前幾天已組織多個班增援3班了,但都在被封鎖著的路上犧牲了。2排接到增援3班任務后,5、6班兩個班沖在最前面,在炮火掩護下,經過半個多小時,才沖上3班陣地后面的山頭,但要繼續前進,必須通過僅容一人通過的棱線,而這條通往山頂的棱線,恰恰是美軍炮火最為密集的封鎖線。為了勝利,5班戰士毫不猶豫地向前沖,6班緊跟其后。等趙少福和羅世泰兩人沖過來后,他們發現5班、6班20多位戰友都犧牲了。
趙少福和羅世泰沖過棱線,繼續往上沖,沖到3班陣地的山腳下遇到楊南生,才知道3班只剩下楊南生一人,山上表面陣地已被美軍占領。
楊南生向趙少福和羅世泰講了過去幾天3班戰斗情景后,又介紹了當前的情況。年齡稍長一點的羅世泰主動提出,三人組成戰斗小組,由他擔任小組長,楊南生和趙少福都表示同意。羅世泰下達的第一個命令是,趕緊歸攏一下槍支彈藥,奪回365.2高地。
重新組建的戰斗小組,一共在陣地搜集到了7枚手榴彈、4支還能打的步槍(含繳獲的一支)、子彈約500發。
羅世泰明白,僅靠他們3人和現有的彈藥,奪回陣地和堅守陣地是不可能的,只能主動出擊,以攻為守才能奪回陣地,才能守住陣地。羅世泰想到這里,便說:“只有上不了的天,沒有過不了的關。我們不能等待敵人來打,要主動出擊。”
趙少福說:“對!我們不能等,不能等敵人來打!那樣太被動了,應該出敵不意主動出擊。”
楊南生說:“好。我們趁敵人立足未穩,主動把他們趕下陣地去!”
決心下定后,羅世泰三人小組便悄悄從側翼向敵后迂回。
奪占3班陣地的幾個美軍,認為陣地上不會再有人了,正無所顧忌地集中在一起,商量部署守衛要點。
羅世泰三人小組突然發起了攻擊,打得正在商量的美軍措手不及。美軍一個不剩地被消滅在陣地上。
3人收復了陣地,還繳獲了許多武器彈藥。美軍丟失陣地后,又連續組織兩次反撲,都被羅世泰三人小組打退了。365.2高地牢牢控制在羅世泰三人小組手里。
天漸漸暗下來了,天空下起了大雨。羅世泰三人分析美軍不敢夜戰,便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發揮自己的夜戰優勢,利用夜色,積極主動近距離出擊,不斷打擊和襲擾美軍。羅世泰說:“我們離開陣地出擊,動作要快,抓一把就返回陣地,不要戀戰!”
楊南生第一個沖了出去,沖出去300米后,美軍發現只有他一個人,兩名美軍端著刺刀向他刺來。楊南生立即甩掉手中還沒有上刺刀的步槍,一個轉身,來了一個順手牽羊,將其中一名美軍手中的槍奪了過來,一個突刺,將這名美軍刺倒在地。正當他往上拔刺刀時,另一個美軍已沖到面前。一道寒光閃過后,楊南生躲閃不及,左眼被刺穿,當即壯烈犧牲。
陣地上漆黑一片,趙少福和羅世泰全身被大雨淋濕。兩人商量后決定,趙少福留下來堅守陣地,羅世泰回連部報告情況,搬救兵。
戰壕里僅剩趙少福一個人了。他趴在冰涼的泥水里死死地盯著山下,機警地捕捉和判斷著雨中的一切異樣聲響。突然在一串串雨點的縫隙中,有數十個黑影向他摸過來。趙少福不動聲色地舉槍瞄準,扣動扳機,放倒了3個黑影。
槍聲就是目標。美軍向趙少福合圍之時,羅世泰搬來的救兵也正好趕到。一陣亂戰中,不敢夜戰的美軍只好又一次潰退下去。
時任志愿軍第47軍戰地記者的艾蒲回憶說:“8月7日、8日,美騎1師7團依靠猛烈的炮火撐腰,向419團防守的夜月山陣地連續進攻。激戰兩天,我軍斃傷敵200多名,繳獲多種武器40余件。”
8月9日,胡伯華命令3營7連接替8連,守衛夜月山陣地。直到8月18日,美軍發起“夏季攻勢”,夜月山陣地仍然牢牢地控制在志愿軍第419團指戰員手里。
8月22日,已進行了一個月的首次朝鮮停戰談判中斷。
曹里懷軍長根據戰場形勢變化,決定139師接替140師防御陣地。為了有序接替陣地,8月22日,曹里懷軍長命令139師415團率先接替140師420團防務。至9月20日,志愿軍第140師防務移交完畢。黎原和趙平率領140師撤至二線休整。
休整期間,志愿軍總部授予第47軍140師419團3營8連3班“夜月山英雄班”榮譽稱號,并給其記集體特等功。第47軍司令部和政治部聯合贈獎旗一面,旗面首款題寫“獎給四一九團八連特等功三班”,中間寫有“肉搏血戰,英雄堅守夜月山”11個大字,落款為“軍司令部政治部”。
1993年12月,曹里懷對夜月山戰斗仍記憶猶新。他在回憶錄中說:“我第140師一面繼續加強陣地防御,防止敵人大規模地進攻,一面在一線各團開展‘殲敵一個排‘捉十個俘虜‘擊落兩架敵機的殺敵競賽活動,迫使敵人放棄了夜月山、天德山等前哨陣地,龜縮于鐵原、漣川一線固守防御,掩護其縱深部隊加緊進攻準備。我軍為奪占敵前沿之有利地形,為我下次進攻戰役創造條件,乘敵美騎1師8月3日接替美25師,美3師接替土耳其旅防務時,我步兵第140師趁機發起攻擊,一舉占領大馬里、夜月山、天德山、大光里一線,將我防御陣地局部向前推進10公里至15公里,進逼鐵原、漣川以西,直接威脅敵前沿及交通運輸安全。敵為奪取其失去的部分前哨陣地,每日以小部隊在其坦克、炮火掩護下,向我發起進攻。8月4日至7日,敵美騎1師先后以一個連至一個營的兵力在飛機、坦克及炮火掩護下,向我月夜山第419團8連3班陣地365.2高地發起進攻。3班頑強戰斗,連續打退敵人14次沖鋒,最后在友鄰部隊反沖擊的配合下,守住了陣地。3班集體榮立特等功,并獲‘夜月山英雄班的光榮稱號。”
(作者聲明:本文由《黨史博覽》獨家編發,未經允許,不許轉載、摘編、上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