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開發旅游業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符合我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減少經濟發展中對資源的損耗,對環境的破壞與影響;另一方面,旅游業的發展勢必會帶動住宿業、餐飲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輻射面積更大,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更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融合文化已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數字化時代下如何推動文旅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成了備受關注的焦點話題,而在分析數字化時代下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路徑之前,首先需要明確文旅融合的概念內涵。
內涵文化和旅游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旅游業發展可以為文化發展、文化傳播提供更多助力,而文化傳播也可以開發旅游熱點,豐富旅游產品的內涵。文旅融合正是利用文化和旅游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彼此交融形成新的共生體,通過要素整合的形式交叉重疊,進而有效打破原有產業領域的邊界,實現共生共贏,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和產業體系。文旅融合可以更好地開發文化和旅游業的優勢和特長,通過優勢互補的形式重構價值鏈和經濟產業鏈,利用文化來讓旅游產品或旅游項目更具文化底蘊,旅游可以讓文化以一種直觀性、具象化的形式呈現,擴大文化傳播范圍,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
文旅融合是多元方式交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從理念融合、體制機制融合、規劃技術融合、資源產品融合、產業業態融合、功能效用融合、空間載體融合、服務管理融合等多個角度共同著手,實現全方位、全角度、全要素控制與管理,提高融合的最終效益,因此文旅融合也成了現階段備受關注和重視的經濟熱點話題。文旅融合在不同時代下,其發力方向和主攻內容是有所區別的,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作出適當調整,數字化時代下,在文旅融合過程當中融入數字技術、信息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一)可以提高社會影響
無論是文化傳播還是旅游發展都依賴于社會影響力,廣而告之才能家喻戶曉帶動需求,進而提高文化傳播效果,提升旅游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在過去,無論是文化傳播還是旅游業發展都只是輻射周邊地區,并不能更好地打破時空局限性,讓更多人對該地區的名勝古跡以及該地區的民俗文化有更多了解,但在數字技術支持下,文旅融合過程中的社會影響力會再上一個臺階。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的網民數量達到了10.67億,尤其是5G時代到來,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讓現階段手機、iPad、電腦等智能終端設備購買成本在不斷降低,同時人們對于網絡的使用也變得更加常態化,數字經濟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文旅融合的步伐,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電子信息技術來完成文化宣傳和旅游熱點宣傳,在提高其社會影響力的同時可以更快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和文化交流目標[1]。
(二)可以開發旅游熱點
文旅融合中旅游業是重要的外在形式和客觀依托,可以以具象化、形象化的旅游產品來吸引更多游客,進而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了解文化和風俗,而想要讓游客愿意投入時間和成本到該地區去旅游,首先需要確定旅游熱點,調動人們的旅游興趣。數字技術的融入可以為文旅融合的旅游熱點開發提供更多助力。地方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利用粉絲基數大、用戶群體量大的平臺來展開宣傳,例如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等,在此基礎之上豐富宣傳手段,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方式以更加具象直觀的形式來宣傳熱點,進而有效帶動市場需求,讓更多人愿意去旅游,提高文旅融合的最終效果。
(三)可以提升服務質量
從本質上講,旅游業想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提高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數字經濟時代下網絡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旅游全產業鏈的全要素覆蓋,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解決旅行社預定、飯店選擇、景區選擇、購物等相應需求,這為用戶帶來了更多便捷,減少了前期規劃中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有效打破了傳統旅行社、飯店、景區、購物等產業的邊界,外來游客可以通過網絡技術獲取實時數據,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技術來完成消費和支付以及對景區的點評和分享。除此之外,點評分享手段的優化和調整也意味著在文旅融合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并做出優化和調整,這能進一步推動服務質量的提升。
(一)直擊痛點開發熱點
文旅融合過程中需要緊抓“牛鼻子”才可以提高文旅融合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率,進而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同時促進文化交流,因此必須直擊痛點合理開發旅游熱點。以吉林省為例,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做出優化和調整:首先,需要加強本地資源開發,做好資源整合。吉林地區著名景點包含長白山景區、松花湖風景名勝區、偽滿皇宮博物院、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等,而吉林省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相對豐富的,可以緊抓東北大秧歌、踩高蹺、吉劇等傳統文化藝術,熗拌菜、蘸醬菜、白山市的東北三寶以及紅景天、林蛙、靈芝、黑木耳等著名特產和松花湖浪木根雕、泥玩具、滿族剪紙等手工藝,可以在明確本地方的特色旅游產業基礎之上做好資源對接,明確哪些旅游產品與哪些傳統文化、民族風俗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要素整合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形成市場競爭優勢。
其次,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旅游熱點開發提供了更多的技術便捷,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做好市場數據收集,明確現階段的旅游熱點、人們的喜好傾向以及市場需求,通過數據統計的方式來開發出更多符合于市場需要和人們喜好的旅游產品。這可以更好地保障文旅融合的經濟效益,也可以更好地保障文化傳播效果,精準研發產品,促進地方旅游業的快速發展[2]。
最后,在產品開發、文旅融合的過程當中除了需要考量市場需求、社會需求以外,更需要考量企業作為市場運營主體,其在經濟發展以及戰略發展目標實現過程當中的實際需要,想要讓企業實現資本積累和規模擴張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做好成本管控,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來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并分析其操作可行性以及成本可控性,為企業的資本積累和規模擴張提供更多的助力。
數字技術為產業變革提供了更多助力和保障,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現階段很多企業對數字技術的認知不夠全面,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較為表層,這也使得數據的價值沒有被充分開發,無法為企業的決策制定以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助力和保障。新時代要想推動文旅融合,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對數據信息的研究和開發,為文旅融合提供更多借鑒性、參考性元素,真正面向市場及時作出調整,對接市場需求。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數字技術,通過數據信息整合分析的方式來進行信息預測,搶先市場一步更快做出反應。
(二)革新供應鏈,提升服務質量
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文旅融合過程中提升服務質量是十分必要的,新時代下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等相應現代化技術應當覆蓋貫穿于文旅融合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角度,從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為游客提供更多便捷,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對供應鏈做出進一步調整和優化[3]。
從旅游服務業發展史來分析,在過去往往只是將旅游業產品放置到線上,拓寬其營銷渠道,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線上線下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這時需要通過線上賦能線下,形成統一整體,提高文旅融合的實際效益,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就現階段來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升了現階段人們的物質消費能力,人們的旅游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多變,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也讓現階段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在文旅融合過程中必須利用數字技術了解市場需求變動,有效提高需求的響應能力和響應速度。
現在的年輕人更加倡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往往會在上午確定旅游的想法后下午就拎包出行,如果仍采用原有的流程和方法去咨詢專業人士并做好旅游攻略,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相對較大,這很容易會流失大量客戶,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延伸出新價值服務,提高服務能力,拓寬服務邊界,利用數字化技術精簡供應鏈,縮短其運行周期,為用戶提供更智能、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務[4]。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在文旅融合過程中不僅需要促進供應鏈的智能化發展,更需要促進其柔性化發展,結合不同市場需求將供應鏈體系細化和分化,從游客的潛在需求和現實需求出發作出調整、確定分支。例如在吉林省可以開發突出民族特色的旅游線,以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為代表,突出民族特色。也可以吉劇文化為中心,突出代表性曲目《包公賠情》《包公趕驢》等相應的經典曲目,更可以以地方特產為中心,例如白山市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還可以以自然風景區為中心開發長白山、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相應的旅游文化產品。從不同需求出發規劃不同主線,形成不同供應鏈,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合理選擇,配合相應旅游企業的合理引導,提高服務的精準性、針對性以及人文性。
(三)加強監督管理
文旅融合是一個系統且長期的過程,對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文化交流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字化時代下不僅需要考慮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來推薦文旅融合為產業賦能,更需要發揮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等相應現代化技術的技術優勢,加強監督管理,促進文旅融合的規范化發展。因此相關單位應當優化激勵機制、調整監管方式,發揮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優勢,對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進而確立競爭門檻[5]。
人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讓旅游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是不容否認的是,現階段市場中的旅游產品同質化問題是較為嚴重的,而為了更好地獲取利益確立市場競爭優勢,不少旅游企業會選擇打價格戰,這也就讓旅游產業發展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文旅融合的可操作性、可行性、有效性受到了較大影響,而確立知識產權,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則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相關社會職能單位可以從司法、行政、市場三個角度共同著手建立合作機制,利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通過各方主體的協調合作及時地發現在文旅融合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相應的解決對策和處理方案,通過政策引導等多種方式進行解決。
政府等社會職能部門需要發揮其規范、約束、引導的作用,通過政策調整開發政策紅利,進而更好地調動相關產業的主觀能動性,讓相應產業管理層甚至領導人員都明確旅游業和文化符合發展的必要性,并根據政策內容調節發展規劃。
文旅融合是現階段備受關注和重視的社會焦點話題,為了更好地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可以在政策基礎之上成立完整、全面且具有針對性的監測評價體系。一方面為政府等相應社會職能部門的宏觀調控和政策調整提供更多的信息參考,另外一方面發揮其規范、引導和約束作用,同時加強對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數字景區等相應項目的開發,提高支持力度,這些項目都是文旅融合的重點產業和主要發力方向[6]。
除了政策傾斜外,現階段較具代表性且較具社會影響力的旅游平臺軟件也是相對較多的,例如攜程、中國銀聯、馬蜂窩等等,也可以與這些企業建立溝通和交流,形成產業鏈,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的方式為文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鋪平道路。
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改善和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讓現階段人們的精神文化建設需求變得越來越高,這也讓旅游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自身的競爭優勢,相關企業就需要推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通過開發熱點、優化供應鏈的方式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除此之外,相關社會職能部門也需要利用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提高監督管控能力,在多方協作下提高文旅融合的經濟效益。
[1] 顏夢達. 數字化設計助力生態環境教育與文旅融合[J]. 環境工程,2023,41(05):253.
[2] 張樹鋒. 文旅融合視閾下山西“走向勝利”紅色線路數字化發展探析[J]. 產業創新研究,2023(07):110-112.
[3] 彭娟. 數字經濟推動廣西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 法制與經濟,2023,32(01):145-148.
[4] 李貞瑩. 文旅融合背景下歷史文化名村數字化傳播研究——以廣西靈川縣江頭村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23,51(03):247-252.
[5] 武婉玉, 高紹嬋. 基于數字技術賦能的邯鄲市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01):162-164.
[6] 陳則謙, 李亞燦. 文旅融合場景中的數字化服務:主要類型及用戶體驗研究[J]. 圖書與情報,2022(05):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