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昌盛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掌石溝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400)
掌石溝煤礦15104 工作面東部為實體煤,南部與一采區三條大巷相連,西部與15103 回風順槽相距150 m,為回采實體煤,北部為原掌石溝礦15101 工作面采空區,留設30 m 保護煤柱。
15104 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為1046 m,傾向長度為180 m,回采煤層為15#煤層,煤層結構較簡單,含0~2 層夾矸,上部夾矸0.3~0.5 m,下部夾矸0.25~0.3 m,煤層厚度為3.55~4.84 m,平均厚度4.19 m。煤層頂底板巖性見表1。

表1 15#煤層頂底板巖性表
15104 工作面地質構造相對單一,主要以中小斷層為主。工作面推進至740 m 處時位于34#支架前方揭露F11 正斷層,斷層落差為1.8 m,傾角為54°。斷層從34#~36#支架前方煤壁侵入向機頭方向貫穿,在工作面前方49 m 處運輸順槽處揭露。
15104 工作面揭露F11 斷層后,斷層兩盤煤柱出現空間位移,34#支架向機頭方向煤柱為斷層上升盤,36#往機尾方向為斷層下降盤,工作面揭露斷層后從機頭向機尾方向采用俯斜回采工藝。早班工作面推進至745 m 處時位于33#~36#支架前方頂板出現冒漏,冒漏長度為3.7 m,寬度為1.5 m,高度為1.4 m。工作面冒漏后及時超前移架(20#~40#支架)并減小采煤機截割深度為0.5 m,但是夜班第二刀割煤時再次出現冒漏,并與早班冒漏區貫穿,造成33#、34#、35#、36#四架支架頂梁上方出現“鏤空”現象,支架初撐力及工作阻力不達標,工作面被迫停產。
1)構造應力影響。15104 工作面揭露斷層后,斷層附近圍巖在構造應力作用下出現嚴重破碎現象。隨著工作面推進,斷層區圍巖裂隙發育帶范圍不斷擴大,造成圍巖失穩,集中表現在煤壁片幫、端面距加大且端面破碎、斷裂等,導致頂板冒漏。
2)回采工藝影響。15104 工作面揭露斷層后,從機頭向機尾方向采用俯斜回采工藝,采煤機下行割煤至30#支架時以8°下山角俯斜回采。俯斜回采期間對斷層上盤煤柱預留頂煤,回采至47#支架處完全揭露斷層下盤頂底板。俯斜回采期間30#~37#支架前方煤柱預留頂煤厚度在0~1.0 m,頂煤預留難度大,易垮落。
3)支架支護強度低。15104 工作面采用俯斜回采時,俯角大,該區域支架易傾斜,支架頂梁與頂板接觸面積不足70%,俯斜期間頂板失穩現象嚴重,支架對頂板施加支撐力時頂板出現擠壓破碎現象,造成支架初撐力及工作阻力不足,支護強度低。
為了提高斷層區圍巖穩定性,對斷層區域煤柱采取注漿加固,注漿加固區主要分為切巷煤柱和順槽煤柱。
3.1.1 注漿鉆孔布置
1)15104 工作面揭露斷層后,在745~760 m段主要對工作面進行注漿加固。注漿鉆孔布置在30#~45#支架前方煤壁上,鉆孔開口位置距頂板1.0 m,鉆孔深度為5.0 m,直徑為45 mm,布置仰角為45°,布置間距為2.0 m。
2)當15104 工作面推進至760 m 后,隨著斷層向機頭方向延伸,機頭側三角煤柱出現垮落,在760~790 m 段需對端頭三角區域布置注漿鉆孔。鉆孔深度為8.0 m,鉆孔布置在運輸順槽位于工作面側煤柱上,鉆孔垂直煤柱布置,布置間距為3.0 m。
3.1.2 注漿材料
考慮到工作面在斷層區圍巖破碎嚴重,圍巖抗壓強度低且裂隙高度發育,所以選擇的注漿材料必須具有滲透力強、粘接力好、凝固體強度高且具有一定的發泡效果,所以注漿材料選取美固MP367。該注漿材料主要由A、B 組分組成且以1:1 混合而成,漿液凝固速度快,發泡率高,反應溫度低,具有很好的阻燃性和抗靜電性。
3.1.3 注漿施工
1)采用雙液化學注漿泵進行注漿施工,注漿泵最大注漿流量為9.4 L/min,往復頻率為75 min-1,耗氣量為2.1 m3/min,額定注漿壓力為14 MPa,出漿口最大壓力為24 MPa。
2)注漿時從機頭向機尾方向依次注漿,注漿先高壓后低壓,穩定注漿壓力為6 MPa,穩壓時間不得低于10 min。
為了對架前冒漏區實現封堵、填充,防止支架過冒漏區時出現初撐力、工作阻力不足現象,決定對冒漏區采取人工勾頂施工。
1)首先在32#~37#支架前方冒漏區頂板施工4架錨索吊棚,吊棚垂直煤壁布置,每架錨索吊棚長度為2.5 m,由1 根工字鋼梁和2 根長度為4.5 m、直徑17.8 mm 錨索組成,錨索吊棚布置排距為3.0 m,如圖1。
2)錨索吊棚施工完后,在吊棚上方沿工作面傾向方向鋪設4 排槽鋼,每排布置2 根,每根槽鋼長度為5.0 m,布置排距為0.5 m,槽鋼與錨索吊棚之間采用雙組卡纜交叉固定。
3)槽鋼固定后,在其上方鋪設鋼筋網、風筒布并架設“井”字型道木,道木鋪設到位后,采用張拉機具對錨索吊棚進行預緊。
注漿及人工勾頂完成后,工作面回采前對俯斜段頂板施工一排超前管棚支護,防止留頂區冒漏、垮落。
1)超前管棚支護施工在30#~47#支架前方煤壁上,管棚支護體采用長度為3.0 m、直徑為30 mm無縫中空鋼管,端頭設置為削尖狀。管棚支護布置在設計俯斜頂板位置,以3°仰角布置,布置間距為0.5 m。
2)管棚支護施工后,當工作面推進2.5 m 時,施工第二排超前管棚支護,相鄰兩排疊加布置,疊加長度為0.5 m,并采用JW 型鋼帶進行固定。

圖1 15104工作面過斷層架前冒漏區支護技術示意圖(mm)
1)增加了圍巖穩定性。通過對工作面斷層區圍巖注漿加固后,注漿液滲透凝固能夠及時對圍巖裂隙填充、封堵,并實現粘接作用,防止了裂隙區應力釋放破壞作用,化學注漿改變了圍巖性質及力學結構,圍巖單軸抗壓強度提高至47 MPa。
2)控制了冒漏現象。對冒漏區采取人工勾頂后實現了對冒漏區的封堵,保證了支架在冒漏區的支護強度,避免了冒漏區瓦斯積聚以及氧化自燃等事故發生。
3)提高了支架支護強度。對斷層區圍巖采取注漿、人工勾頂以及超前管棚支護后,提高了架前頂板穩定性,保證了冒漏區支架支護強度,實測后期支架冒漏區初撐力及工作阻力提高至95%以上,未出現支架倒架、頂梁鏤空等現象。
15104 工作面過斷層期間架前冒漏區采取“注漿加固、人工勾頂以及超前管棚”措施,對冒漏區起到了顯著的控制作用,加快了工作面回采速度,減少了斷層區頂板冒漏、煤壁片幫等現象,達到了預期控制效果,取得了顯著應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