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超
(霍州煤電集團呂臨能化有限公司龐龐塔煤礦,山西 呂梁 033200)
霍州煤電集團龐龐塔煤礦9#煤層上距5#煤層40.90~56.15 m,平均50.63 m,煤層賦存穩定,結構復雜,含1~2 層夾矸,平均煤厚為11.8 m,煤層結 構 為4.5(0.3)1.8(0.3)2.8(0.7)1.40。9-301工作面呈一單斜構造,傾向為東西向,走向為南北向;煤層傾角12°~36°,平均24°。9-301 工作面北部為西區暗斜井系統,南部為井田邊界,西部為正在回采的9-103 工作面,東部為9-700 工作面。各回采工作面巷道沿煤層底板布置,機采高度3.2 m,放煤厚度8.6 m,一采一放,采用單輪順序放煤方式,采放比1:2.69。巷道掘巷支護方式為錨網索,超前支護方式為木垛配合單體液壓支柱。工作面回采期間巷道表現為變形大、來壓強烈、超前支護困難,超前支護阻力低、安裝工序困難、耗時長,影響綜放推進速度和效率。為保障9-301 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產,需對其巷道圍巖控制技術展開研究。
9#煤三采區采用雙翼布置,9-301工作面和9-103工作面均布置在采區右翼,區段煤柱寬度為20 m。9-103 運輸順槽與9-301 運輸順槽掘巷斷面、地質條件、應力環境相似,掘巷階段均采用錨網索支護,斷面寬×高=5.4 m×3.7 m。支護參數:頂部選用Ф22 mm×2500 mm 左旋螺紋鋼高強錨桿,幫部選用Ф22 mm×2000 mm 左旋螺紋鋼高強錨桿,錨桿間距900 mm、排距900 mm;頂部每2.7 m 布置一組Ф17.8 mm×8300 mm 錨索,一組三根。9-103 工作面回采期間,兩側回采巷道采用單體柱配合木垛進行補強支護,單體柱和木垛的布置根據頂板變形實際情況,變形較嚴重區域采用單體柱,變形異常嚴重區域采用木垛。
根據對9-103 運輸順槽變形特征的調研統計結果,經過數據處理得到采動期間礦壓特征。巷道支護結構的典型破壞特征分布如圖1(a),頂板錨索載荷的變化規律如圖1(b)。巷道的強采動特征主要表現為:1)變形破壞范圍大。一次采動影響后,在二次采動影響下,在調研的450 m 長度范圍內,多處出現錨桿破斷失效、鋼帶局部撕裂、錨索失效或松動等問題,巷道變形網兜現象嚴重,煤柱幫鼓幫嚴重,底板多處出現大裂縫,局部出現側翻現象。整體來說,巷道礦壓顯現特征明顯,支護結構破壞范圍大。2)瞬時強載荷特征。9-103 工作面回采期間,9-103 運輸順槽內發生了4 次劇烈的來壓現象,單體柱折損約700 根,木材料損失約2000 m3,超前支護材料折損嚴重。3)應力波動劇烈。本工作面開采期間,巷道圍巖內超前支承壓力波動較大,頂板中部和肩角錨索載荷均超過320 kN,超出錨索的屈服載荷,引發支護結構的失效及圍巖大變形。

圖1 9-103 運輸順槽礦壓特征
根據9-103 運輸順槽礦壓特征,總結其現有圍巖控制方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主動支護結構無讓壓功能,來壓期間支護結構破壞明顯。2)超前支護方式存在支護工序繁瑣、適應性差、支護強度低等問題。采用單體柱與木垛配合的支護能力整體性、協調性差,木垛支護工序繁瑣、施工效率低、初撐力低,影響超前支護的強度和剛度。頂板下沉時,木垛支承效果差,易發生歪斜扭曲,支護效果差。單體液壓支柱穩定性差,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影響時,易折斷、彎曲變形、傾斜。整體而言,龐龐塔礦強采動影響巷道急需一套支護強度高、穩定性好、工藝簡單、低成本的圍巖控制措施。
急增阻抗高偏載強力支柱具有安裝簡便、支撐強度高、適應性強、成本低等優點[1-2],其組成結構如圖2(a)所示,受到外部載荷影響時可快速響應、急增阻,抗偏載性能強。設計采用該支護進行龐龐塔礦強采動巷道的超前支護。為研究強力支柱對強采動巷道的圍巖控制效果,基于9-301 運輸順槽支護現狀和地質條件,構建特厚煤層綜放面強采動巷道支護模型。應用FLAC3D軟件進行模型的創建,遵循莫爾-庫侖(Mohr-Coulomb)屈服準則[3-4],三維數值模型如圖2(c)所示。埋深510 m,原巖應力為12.25 MPa,巷道掘巷期間采用錨網索支護,本工作面回采期間增設強力支護補強支護,支柱布置在距煤柱側幫0.9 m 處,間距0.9 m,所建支護后的巷道模型如圖2(b)所示。

圖2 支護方案及數值模型
監測無補強支護及強力支柱補強支護兩個方案條件下超前本工作面20 m 處巷道表面變形數據如圖3。無補強支護條件下,頂板中部發生劇烈的下沉,兩幫中部出現劇烈的內移,頂板、區段煤柱幫、回采煤幫最大變形量分別為1.52 m、0.62 m、0.57 m,圍巖變形嚴重;在采用急增阻抗高偏載強力支柱進行補強支護后,巷道表面變形明顯變得平緩,頂板最大下沉量減小為0.49 m,降幅67.8%;區段煤柱幫、回采煤幫最大變形量分別為0.16 m、0.14 m,降幅分別為74.2%、75.4%。圍巖變形量較無超前支護時顯著降低,說明強力支柱超前支護效果良好。

圖3 補強支護前后表面變形特征
結合9-103運輸順槽礦壓特征及支護方案問題,進行9-301 運輸順槽掘巷支護和超前支護方案的優化設計,如圖4。頂部選用Ф22 mm×2500 mm 螺紋鋼錨桿,幫部選用Ф22 mm×2000 mm 螺紋鋼錨桿,間距900 mm、排距800 mm,錨桿增加耦合讓均壓裝置;頂部每1.6 m 布置一組Ф21.8 mm 錨索,一組五根,中部三根長8.3 m,配套安裝讓壓管,兩側肩角處長4.3 m,配套安裝0.6 m 短節工字鋼;底板加鋪混凝土,厚200 mm。本工作面回采階段安裝急增阻抗高偏載強力支柱進行超前支護,支護長度約為工作面前方180 m 范圍。

圖4 9-301 運輸順槽圍巖控制方案(mm)
9-301 運輸順槽采用上述方案掘進期間,巷道斷面平整、穩定,無明顯的變形破壞。在本工作面回采階段,圍巖變形監測結果如圖5。

圖5 應用階段礦壓監測結果
分析可知,巷道圍巖變形主要集中在工作面前方150 m 范圍內,頂板最大下沉量334 mm,兩幫最大移近量215 mm,整體變形量在允許范圍內,強力支柱穩定性良好,無歪斜、彎折、鉆底等問題。整體而言,有效控制強采動巷道圍巖的破壞和大變形。
以龐龐塔礦9-301 運輸順槽為例,探究更為有效的特厚煤層強采動巷道圍巖支護措施,綜合運用礦壓監測、數值模擬等方法,研究結果如下:
1)強采動巷道礦壓特征為變形破壞范圍大、瞬時強載荷、應力波動劇烈,原支護方案存在無讓壓功能、強度低、適應性差、穩定性差、成本高等問題;
2)采用急增阻抗高偏載強力支柱進行超前支護,可顯著降低本工作面采動影響下巷道表面變形量;
3)9-301 運輸順槽掘巷支護增設耦合讓壓裝置,服務期間采用強力支柱進行超前支護,圍巖變形量在允許范圍內,支護結構穩定性、完整性良好,有效控制強采動巷道的變形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