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國

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之一是實現高質量增長,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經濟的自立自強,經濟自立自強的基礎是完整的產業形態和品牌的強大。如今,美西方國家對中國“脫鉤斷鏈”步步緊逼,已經導致中國的產業體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所以,中國產業要自立自強,必須在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盡快把短板補齊。只有補齊了這些短板,中國才不會受制于美西方的圍堵,經濟才可能從快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過渡。
品牌輸出要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第一,中國的發展訴求發生了根本改變。過去制定五年計劃都有非常明確的經濟增長目標,比如從解決溫飽、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富裕,再到今天的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更高的起點確定更高目標,發展與安全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戰略重大調整。品牌強國成為社會共識。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持續、更安全的發展,發展的目標是建設高水平的社會經濟形態,碳中和、碳達峰成為新的戰略發展機遇。
第三,構建美好的意識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一是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二是通過向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產品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實現人的精神高遠,構建國家強大的軟實力。在當今國際形勢下,意識形態建構不可或缺。我們的品牌(產品)輸出要帶有鮮明的中國意識形態,包括中國人的審美和價值觀。國家意識形態是由文化建設支撐的。
社會意識決定了社會意識形態的建構,美好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之一。當中國人的精神風貌發生較大的改觀,中國的國際形象在整個世界得以正面呈現時,代表了中國真正的強大。
成功品牌基于元素的系統和規范
講品牌賦能,首先要深刻理解品牌。我們定義:品牌是基于外部標識集成(名稱、商標、術語、符號等),通過服務對象產生聯想并被認可而形成的資產。
品牌可以傳遞以下四層的含義:第一是功能與屬性;第二是利益;第三是價值;第四是文化與個性。成功的品牌基于品牌的名稱、符號、標志等品牌識別元素的系統和規范。
品牌的本質是思維。思維以邏輯和理性兩種方式構成了可以理解的世界。品牌是價值的聚合,價值的高低,取決于消費者的感知和聯想。品牌又是經驗和感覺。它的意義在于它是所有事物的綜合體,能夠作為工具來使用。功能和情感是構成價值的主要因素,它們是一個變量。品牌是精神經濟,使人愉悅。
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一位日本工程師跪在地下拿皮尺量紅旗HQ9的尺寸,另一位女孩站在旁邊填寫表格,這個畫面已經風靡全球。紅旗這些年的發展,離不開各種場景帶給消費者的經驗和感覺,對消費者認知和聯想的塑造。中國的進步,特別是汽車產業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以科技、創意、創新、文化及個性等多種方式積累而成的。
企業家價值取向決定發展長遠
品牌要賦能,首先要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品牌影響力就是開拓市場、占有市場、獲得利潤的能力,其基本指標有三個,第一是市場占有率,第二是品牌忠誠度,第三是全球或者區域的影響力。
要做強品牌影響力,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品牌建設需要高水平的頂層設計。高水平的頂層設計解決的是品牌的事業界域,它能幫助企業深刻理解發展戰略、定位、愿景、價值觀與商業邏輯。目前很多企業的頂層設計里沒有價值觀,沒有價值觀的企業是走不遠的。企業家的價值取向,與企業的長遠發展正相關。
第二,要重視資源配置中的魅力資源使用。從經濟學的觀點出發,資源是分等級的,頂級資源的使用可以使產業具有其獨特的個性,風格和品位,而人才、資本、創意是品牌建設的基礎性條件。
第三,以制度創新推動品牌發展。制度是引擎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沒有改革開放制度的設立,中國就不會有現在的發展成果,制度決定了未來。
第四,高品質產品。質量是基石,一個門檻。質量達不到就無法競爭。高品質的基礎是質量,但是品質不僅僅是質量好。品質表現了品牌的整個價值觀,品質從內到外都需要審美趣味,需要創新。高品質產品語言要符合科學和邏輯。
第五,系統而科學的行業標準。
第六,打動人心的傳播。傳播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營銷,而是在于建構品牌的影響力。品牌的影響力無論是知名度、美譽度還是忠誠度,都不是靠低俗傳播來獲取的。所以品牌不能一味追求流量營銷,而是需要特別的策劃。
第七,實現品牌授權,已經有了品牌影響力,但未能通過品牌來獲得實際的效益,說明沒有授權能力。品牌授權是品牌的終極追求。(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