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饒
【摘 ?要】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開始朝著高質量的方向轉型、發展,經濟越發展,社會對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需求也就越迫切,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培養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課程思政是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創業活動。文章梳理了課程思政的內涵,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探討了課程思政融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提出了通過課程思政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 課程思政;創新創業能力;教學理念
課程思政教育是為了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品質,讓學生的身心能夠健康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創新的價值,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由此可見,對于課程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而言,它們之間并沒有系統性的區別,在很多方面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因此高校要順應學科交叉的趨勢,立足于課程思政,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課程思政的角度,探討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當前學者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形成了課程思政的新格局,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與育人的各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應注重思政教育,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同樣要融入思政教育,以保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使人才培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
教育包含教書與育人兩個層面,古今中外的教育者,對此皆有共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但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素質的提升,確保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如今,課程思政不再是單一地開展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而是一個各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協同育人的過程。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需要學校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以培養出擁有專業技能和良好品德的人才。各學科對人才培養均負有重大責任,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活動,保障學生有效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到提升思想的重要性。高校的各類課程,都需要融入思政教育,即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進行融合,三位一體地培育出各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
(二)課程思政為教育“畫龍點睛”
教育的基礎是教師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并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教育猶如“畫龍”,知識傳授和能力培育就像畫出巨大的“龍身”,素質教育就是“點睛之筆”,而“無眼的龍”則沒有能力騰飛。這代表教育的關注點應在于思政,即學校通過思政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受益終生。
(三)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
思政課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方面不可或缺的手段。但目前,高校的思政課數量偏少,單純依靠思政課教育學生,很難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高校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的課程。可見,課程思政其實是“隱性教育”,但“隱性”并不等于消失,而是指對于思政課程而言,其展現出的特點在于間接性和隱蔽性。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與專業課中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既突出了專業課的特色,又將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了其中。高校實現思政課顯性教育功能與專業課隱性思政教育功能的互補和有機統一,能夠更好地發揮專業課的隱性教育功能。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
(一)創業意識淡薄
目前,大多數學生未意識到創新創業的價值,對創業關注度低、創業熱情低。盡管某些大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創新創業,但是他們只是一時抱有熱情,歷經了一段時間后,便失去了創業的積極性。另外,部分學生不了解如何進行創新創業,欠缺相關理論知識,也從未開展過真實的工作,未能深入市場開展調查研究活動等,只是在理論層面進行研究,即便進行了創業,也會遇到多種問題。受多種文化的影響,部分學生崇尚奢靡的生活,這些錯誤的思想和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相違背。而課程思政教育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觀念,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不一味地追求金錢,而是要在創業奮斗的過程中體現自我價值。
(二)創新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包含了創業通用知識、專業知識、創業實踐知識以及課外教學活動等。如今,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各高校紛紛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這些課程并不系統。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僅強調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操作。例如高校為學生開放了實驗室,設立了創客空間、大學科技園和創業園等實踐平臺。然而,現有實訓與孵化平臺的空間、規模非常有限,運營管理比較刻板,受眾面很小,因此很難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部分大學教師缺少創業領域的實踐經驗,很難對創業的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三、課程思政融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一致
課程思政本質上仍然是一種教育,即立德樹人?!坝恕毕取坝隆保瑧冀K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和文化觀,并以價值觀為導向,為國家的發展培育出既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擁有工作才干和能力的人才,以滿足不同行業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培育創新型、綜合型人才,注重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素養。因此對于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而言,兩者在教育目標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大學生科學發展的方向。
(二)課程思政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思想
正確的指導思想是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指路明燈,因此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入挖掘課程教學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便于為學生的創業提供良好的指導。為了確保學生掌握的創新創業技能符合我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學生應具備正確的指導思想,采用正確的思想分析問題,明辨是非,才不會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迷失方向。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情懷和崇高的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能夠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有助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勇于面對,并積極尋找解決辦法;有助于學生勇于擔當,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夠認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關注社會的發展,充滿熱情地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三)課程思政有助于學生塑造優秀的創新創業品德
“百業德為先”。創新創業品德是創新創業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對其他品質具有引導和調節的作用。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使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我國是擁有深厚傳統文化的國度,如果教師能將這些傳統文化融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中,就可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崇高的道德品質,擔負起對社會的責任,從而成為新時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四、通過課程思政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教育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學生意識到自身擔負的社會責任、懷揣創新創業的熱情,全面發展成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
第一,采用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教育活動離不開教師,教師以往在教學方面,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因此在未來,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教學水平的同時,應注重德育,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將教學課程的思政內容與社會現實發展進行有效結合,讓課程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采用協同育人的教學理念。課堂思政是為了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教師應將思政元素滲透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課程教學中,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但這并非取代原有的政治課,也不是完全將專業課程作為思政理論課來講授,而是要充分地發揮出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作用。
第三,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開始利用新的渠道獲取信息,這代表教師的教學模式應該跟上時代的發展,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高校應注重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關聯性,讓教育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比如高??梢酝ㄟ^互聯網開展教學活動,逐步加深教育的深度,拓展教育內容,能夠確保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了兩種教育的有效融合,發揮了兩者之間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良好作用。
(二)搭建廣闊的社會實踐平臺
人們的交流與認知,一刻也不能離開社會實踐,“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對此高校要以實踐推動課程思政與“雙創”課程的深度融合,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一方面,高校應認識到學生社團的存在價值,通過社團的開展,讓學生積極地學習個人感興趣的知識,提升其自身能力。社團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可以鍛煉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高校要結合創新創業的特點,促進學生積極利用社團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學生樂于創新創業、不斷提高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水平。
另一方面,高校應意識到網絡科技平臺的存在價值,讓學生有較多的機會參加到實踐活動中。思政教育實踐過程應采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平臺宣傳創新創業的價值,提倡學生主動地參與相關活動。高校也要整合社會資源,讓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引領學生尋找創業機會和適合的創業項目。
(三)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學??梢酝ㄟ^舉辦講座等方式大力宣傳創新創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了幫助學生發掘出更多的創造力,學校必須為大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教育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創新創業;要努力營造出一種鼓勵探索、崇尚創造、褒獎成功、寬容失敗和糾正失誤的氛圍,讓更多的學生成為敢闖敢拼、敢冒風險、敢擔責任和敢為人先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并積極投身于創新創業。另外,學校可以邀請知名的創業畢業生返校演講,他們以前是學校的學生,而現在是社會精英,是創業典范,通過了解取得一定成績的校友在創業過程中的經驗,學生能夠增強創新創業意識。
(四)綜合多方面力量,強化師資隊伍
要想更好地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去企業掛職鍛煉、跟班實習等方式增加自身的實踐經驗。另外,高??梢酝ㄟ^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的形式,讓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學習,或者邀請企業的專業人員到學校開展課程教授工作,借助多方力量提升教學水平,讓學生有機會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狀況和創業方面的問題。學校要加強對思政教師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培訓,并通過外出訪問、交流學習等方式提升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教師能夠將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以培養出一批創新創業教育的實干家。創新永無止境,高校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意識,不斷更新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倡學無止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鼓勵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建鋒,周嘯,焦玉鑫. 如何推進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同向同行[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2):92-96.
[2] 何秋霞. 立德樹人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引領[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6):74-76.
[3] 張寶成,姚應水,張宏. 課程思政背景下職業院校課程文化建設[J].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3):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