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語】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將透視學、解剖學的科學理論運用到繪畫創作實踐中,形成了古典寫實的繪畫表現形式,以多人物宗教題材繪畫為主,創作了大量經典傳世作品。到17世紀,油畫藝術走向成熟,西方畫壇出現了倫勃朗、委拉斯貴茲等杰出畫家,這個時期的繪畫擺脫了宗教題材神性的束縛,轉向了表現普通人物世俗生活的肖像繪畫,并得到了繁榮和發展。到19世紀歷史畫創作,出現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發展到印象派、后印象派,再到20世紀抽象、波普、觀念藝術的出現,呈現了從文藝復興至今西方油畫藝術發展的基本面貌。
中國油畫的發展是從引進19世紀的直接畫法開始的,將油畫這個畫種從西方引入到中國,發展到現在有100余年的歷史。改革開放后,繪畫主要研究的是基礎問題,研究如何提高繪畫水平的問題。40年過去了,文藝事業發展得很好。由于近年來科技發展,如互聯網、影像作品、數碼媒體等的普及,給油畫創作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思考:中國油畫要如何發展?如何提高水平?前景如何?
在目前的情況下,科學技術發展這么快,新的圖像很發達。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思考中國油畫的語言特點及發展趨勢,使當今的中國油畫創作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作活力,不斷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在此邀請各院校的代表油畫家共同探討交流。
——靳尚誼(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教授)
【編者按】6月2日,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推進文化傳承發展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個多月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一系列舉措加以落實。本報在總第313期刊發了“新時代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專題,邀請專家學者圍繞建構新時代中國畫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目標進行探討。本期我們繼續圍繞中國油畫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