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強 呂自國 陳偉 張坤



【摘? 要】防水性能是線束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項。本文淺談汽車線束的防水設計,為設計人員提供參考,以便能盡量減少防水失效的案例發生。
【關鍵詞】汽車;線束;防水
中圖分類號:U463.6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3-8639( 2023 )08-0035-02
Discussion on Automobile Harness Waterproof Design
WEI Qiang,LV Zi-guo,CHEN Wei,ZHANG Kun
(Tianhai Auto Electronics Group Co.,Ltd.,Hebi 458030,China)
【Abstract】Waterproof performance is a crucial aspect in wiring harness desig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terproof design of automotive wiring harnesses,providing reference for designers to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waterproof failure cases.
【Key words】automobile;wiring harness;waterproof
汽車線束作為汽車電器的神經系統,具有連接整車所有用電器的關鍵作用。若汽車線束防水設計失效,輕則造成相關電器功能癱瘓,無法正常使用,重則會引起短路起火,威脅到乘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所以防水設計是線束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本文將從整車的干濕區分布及線束防水設計思路上進行介紹。
1? 整車干濕區分布
通常,將前后保線束、前艙線束、底盤線束、4門線束作為濕區線束進行重點設計。如圖1所示,整車濕區位置主要集中在紅線之間的部分。整車濕區具體位置分布如下所述。
1)下車體區域(涉水風險):“涉水線”指汽車滿載狀態下以10km/h的車速行駛時所能正常經過的最深水域的水平面,一般距離地面450mm左右。涉水線以下區域的線束如前后保線束、前艙線束部分分支、底盤線束等均有涉水風險。
2)儀表臺區域(冷凝水滴落風險):主要是指空調風道正下方的部分區域(儀表臺下方和中控臺通道下方),會有冷凝水滴落的風險。儀表臺其他區域,線束設計時通常認為是干區。
3)艙內左右后輪罩鈑金區域(漏水風險):對于有天窗的車型,此處需考慮漏水風險。
4)前艙指定區域(淋水風險):當雨淋或洗車時,水流入前艙蓋縫隙,縫隙正下方區域會有淋水風險,具體包括流水槽內側、左右減振塔內側、左右縱梁上方、左右縱梁外側、前端模塊內外側等。
5)前圍板內側(淋水風險):汽車前風擋貼膜時,大量水從儀表臺及鈑金縫隙流入A柱鈑金及內側前圍鈑金。
2? 濕區的線束防水設計思路
2.1? 連接器
1)濕區應首先選用防水連接器。一般汽車線束防水連接器防水等級不低于IP67,防水連接器在水深1m的水壓處浸泡30min,連接器內部的電氣性能仍可以保持正常,不影響使用。圖2為防水與非防水連接器實物圖。
2)連接器相關的其它附件如密封圈、防水栓、盲堵、導線等要與連接器適配。密封圈可以保證線束連接器和用電器之間的密封性。防水栓、盲堵和連接器之間的過盈配合可有效防止水從連接器孔位滲入。導線和防水栓之間過盈配合,防止水從導線表皮滲入內部端子。
3)要留意選配方案的盲堵:同一款車型通常會包含多個配置,如一個10pin連接器,若高配車型需要用到10根導線,低配車型只需要8根導線。因此在生產低配車型時,需要把空余的2個孔用盲堵密封住。
2.2? 卡點(焊點)
前艙、前后保、底盤、4門全區域打卡處或焊接處需要用雙壁(帶膠)熱縮管密封,生產時需保證烤縮完成后熱熔膠肉眼可見溢出熱縮管,以保證打卡(焊接)線之間完全密封無縫隙。卡點(焊點)熱熔膠密封示意如圖3所示。
2.3? 導線
發動機內部、變速器內部等區域的線束長期處于浸水區,該區域導線需選用耐水解的導線。一般TPE、TPU、鐵氟龍材質的線皮具有更好的耐水解性,如FLR13Y型號的導線。
2.4? 橡膠件
線束從干濕區之間過孔,通過橡膠件的彈性和車身鈑金過盈配合不留縫隙,并用防水泥填充線束和橡膠件之間的間隙,保證密封效果。一般前艙線束防火墻過孔、門線束干濕區過孔、車身線束尾燈分支過孔、車身線束底盤線束(EPB分支、輪速分支)過孔等需要橡膠件密封防水。圖4為門線束橡膠件過孔示意圖。
2.5? 卡扣
1)干濕區分界,如底盤鈑金和前艙防火墻鈑金處,通常選用螺柱型卡扣(圖5),以避免干區和濕區之間開孔留縫,水滴從孔滲入。
2)若干區和濕區之間實在無法避免開孔,需選用帶海綿墊的防水卡扣(圖6),海綿墊高度一般不小于3.5mm。通常,門線束上會選用帶海綿墊的防水卡扣。
2.6? 端子
濕區的搭鐵端子需用雙壁熱縮管密封(圖7),而電纜端子除需用雙壁熱縮管以外,壓接部位還需要搪錫。
3? 整車線束布置
3.1? 安裝孔的要求
1)橡膠件和防水卡扣的安裝孔,要求孔周邊有大于橡膠件、卡扣輪廓的平面,以保證線束零件能緊密貼合在鈑金上,不留縫隙。對角線長度超過40mm的鈑金孔,如前艙線束防火墻主過孔處,推薦鈑金進行翻邊設計,以保證橡膠件的密封性。
2)跨配置差異的干濕區孔,需留意堵孔。如:門鈑金、鈑金外側為濕區,鈑金內側為干區;滿配車型時門上有2個攝像頭,需要2個防水卡扣固定;低配車型上若只有1個攝像頭,此時門鈑金上有2個孔,需把另外1個高配時用的孔堵住,防止水從濕區流入干區。
3.2? 連接器要求
1)濕區連接器不能口朝天。如前艙的連接器若是進線孔朝天,水流可能會順著線束分支流入連接器內部。濕區連接器示意圖如圖8所示,圖中右上角的連接器,有進水風險。
2)空調管路最低點下方不能布置連接器,也不能有下行的線束分支,防止引流到連接器。
3)空調冷管下方不能有連接器,防止冷凝水滴落在連接器上。
3.3? 熔斷絲盒
1)熔斷絲盒最低面距離地面的高度應大于600mm,避免一般情況下的泡水風險。
2)熔斷絲盒的底蓋需要有漏水孔。
3)其它搭鐵端子要利用空間位置,避免出現水由于自身重力向下匯集形成積水區。
3.4? 干高濕低原則
線束整體滿足干高濕低的原則。以橡膠件為例,以橡膠件為起始點,橡膠件濕區側線束走向需下行,干區側走向需上行,防止濕區水通過導線引流至干區,如圖9所示。
3.5? 線束在排水點最低處
整車排水點附近的線束,如門線束和前后保線束,布置上需固定走向,設計最低滴水點,將雨水排到車外,如圖10所示。若線束無法保證將雨水通過排水點排到車外,雨水可能會沿著重力的方向順著線束分支流入連接器,進而導致用電器進水失效。
4? 工藝要求
工藝要求是設計要求的補充,如雙壁熱縮管需要溢膠,分支點處需要交叉纏繞,部分連接器尾端需要注塑等。整體策略是濕區線束銅絲、屏蔽層、端子、卡點等密封不暴露在外。
5? 結語
防水性能作為線束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在設計中要綜合考慮線束周邊環境、生產工藝、汽車行駛工況、售后與維修等因素,且設計完成后還要經過實驗驗證和耐久車狀態跟蹤,以保證設計的可靠性,盡量減少防水失效的案例發生。
(編輯? 凌? 波)
作者簡介
衛強(1982—),男,高級工程師,線束研發中心技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