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故事要從一次外科手術講起,
請看什么都報道的發明家日報的最新報道。
疼痛讓病人意外死亡
著名醫生飛刀李的第51位病人在手術過程中身亡,飛刀李的顯赫聲名至此終結。至今,病人依然視外科手術為死亡惡魔,許多病人寧可病死也拒絕進行手術,也許只有發明一種讓病人免于疼痛的藥,手術才能繼續。
此時,麻醉技術還沒有被發明,評價醫生醫術高超的唯一標準是:手術速度快不快。
外科醫生手術時,選擇的麻醉方式有:用棍棒敲暈病人;放血使病人休克……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外科醫生練就了“以快制快”的本領。
一位手術生還者口述:
那真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手術,我被五花大綁按在手術臺上,醫生的學生們死死地按住我,并用了一些“物理方式”將我麻醉(只是暈乎乎的,沒什么用)。醫生趁著我頭被敲昏時,拿起斧頭砍開了我的頭顱,手起刀落,切掉了壞死的器官,在我大叫著掙扎時,傷口已經被縫合了。
快刀手醫生排行榜
NO.1英國醫生——羅伯特·李斯頓
擁有“雙刀合璧”絕技,手術刀和鋸子同步,3分鐘即可完成切割和傷口縫合。
NO.2蘇格蘭醫生——本杰明·貝爾
6秒鐘截斷一條大腿。
NO.3俄國外科醫生——皮羅果夫
3分鐘內鋸斷大腿。
NO.4法國醫生——多米尼克·拉里
平均每7分鐘完成一次手術,每天可為200名病人做截肢手術。
醫生快刀手的“成果”十分顯著,他們共同創造了:
接近70%的手術死亡率;
血腥場面直接將圍觀者嚇死;
多次因速度過快,切掉了病人的其他器官;
截肢速度太快,不小心切掉病人和助手的手指,兩人雙雙因感染而死。
當然,并不是所有醫生都專心訓練快刀法,許多醫生都在想辦法幫助病人減輕痛苦,這其中最杰出的人叫作霍勒斯·威爾斯,他是使用麻醉進行無痛手術的第一人,也是現代麻醉學的先驅者。
拯救外科手術的意外
1844年 12 月, 美國牙科醫生霍勒斯·威爾斯觀看了一場半科學實驗半娛樂性質的表演。表演大廳內,一名宣講人正向觀眾介紹一氧化二氮(又稱笑氣)的作用。
隨后,觀眾們紛紛自告奮勇上臺參與試驗。在笑氣的作用下,他們陷入失控的大笑中,發出如鴨叫般難聽的聲音,有幾人還因為腿部的不可控動作而失去平衡,連站都站不穩,比如一個名叫薩繆爾·庫萊的人,他的腿撞到了木凳上,鮮血直流,而他似乎對此毫無察覺。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威爾斯一直在尋找某種能令肌體失去知覺且對人體無害的藥劑,而倒霉的庫萊給了他靈感:是否可以用一氧化二氮來使外科手術患者失去痛覺呢?表演結束后,威爾斯問庫萊疼不疼。“完全沒有任何感覺!”庫萊肯定地回答道。為了親身驗證一氧化二氮的麻醉效果,第二天,威爾斯在拔牙之前吸入了一氧化二氮,果然一點都不疼!
一年后,一氧化二氮被威爾斯正式作為麻醉劑用到了醫療中,就在他準備將自己的成果進行推廣時,意外發生了,因為還不了解劑量多少帶來的影響,在第一次公開表演麻醉效果的手術中失敗了。
接替者威廉.莫頓
威爾斯的學生兼助手威廉·莫頓,對麻醉技術也十分感興趣,而威爾斯的失敗讓他決定另辟蹊徑。威廉·莫頓認識了化學家查爾斯·杰克遜,并從他口中知道了另一種氣體——乙醚。之后,莫頓投身于乙醚的研究,并在1846年成功用乙醚為病人拔除了壞牙。
1846年10月10日,莫頓在麻省總醫院成功地演示了乙醚吸入麻醉,并獲得了眾人的認可,現代麻醉術自此誕生了。
番外篇:消毒的重要性
對了,當時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病菌會感染患者,手術室比今天的屠宰場還要臟,醫生不會洗手,也從不給手術器械消毒,結果就是,即便用上了麻醉劑,仍然有大量病人在術后因為感染死亡,一些醫生也會因為自己身上的傷口而死亡。直到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發表了感染——滅菌學論文。
約瑟夫.李斯特日記
1865年 ?我記不住日子
我讀到了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的一篇論文,這讓我豁然開朗,第一次徹底了解了疾病細菌學說。我發現皮膚完好的骨折病人一般不易發生感染,也許,感染是因為外部因素造成的。
1867年 ? 幾月幾日都無所謂
我猜測,感染是由細菌造成的,防止術后感染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細菌進入暴露的傷口之前就將其消滅。我決定撰寫一篇滅菌學論文,嗯嗯,至于到底會給世界帶來什么影響,以后有機會我會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