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勝男 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三星幼兒園

新形勢下,信息化的發展為各個領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幼兒園的教育也不例外。幼兒園教育應在信息化的基礎上,融入生活化的內容,方便幼兒更好地學習基礎知識,認知當前的社會生活,提升自身的綜合性素養;同時,要以幼兒為主體,轉變思想方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保證幼兒全面協調地發展。下面,筆者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并結合當前的需要,針對性地制訂科學的優化對策。
其一,幼兒教師信息化技術使用的熟練程度不足,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無法在教學過程中突出。當前,信息化技術已經延伸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角落,并且得到了有效的發展。但是,還有部分教師使用計算機時不夠熟練,對課程的把控程度不足,不能結合幼兒的發展需要,解決很多的日常問題。
其二,本末倒置,在教學活動中過多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還有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過程中幼兒身心的完全放松,使用的信息化技術花樣較多,吸引幼兒的東西太多,導致幼兒對重點內容的掌握不足。并且,過度地使用信息化技術,會導致幼兒主動思考權利被剝奪,無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多媒體的優勢、聲音、圖像等結合起來,為幼兒創設更加逼真的場景。幼兒園需要統籌規劃,加強基礎建設,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教師進行培訓,轉變其原有的思想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讓教師能以快捷的方式,將教學功能呈現出來。另外,幼兒園還需要加大對教師的考核力度,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并在科學理論的支持下,豐富幼兒園的特色教學資源,將生活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使用文字、圖像、聲音等多樣化的信息技術,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保持立體化的教學建設,減少知識的難度,提升幼兒認知的效率。
比如,集體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愛黨愛國的樸素情懷,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呢?語言講述,孩子們根本無法理解,這個時候信息技術的運用就尤為重要,通過視頻或者相關圖片,將孩子們無法理解的事物形象地呈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看到革命先輩是如何犧牲自己、保衛國家的,我們的祖國又是如何一步步強大的,從而激發出孩子愛黨愛國的情感,達到教育的目的。
雖說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幼兒教學提供更多的發展動力,但是在使用的時候,需要保持適量的狀態,不可以濫用。教師為了滿足幼兒的游戲和娛樂心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信息化技術的科學使用上,并且明確教學目的,創新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方法,增加自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發揮幼兒園教育的有效性。此外,教師還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的發展規律,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術,不僅需要給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需要給幼兒留出思考的時間,加大認知的力度,完善信息化作品,減少教學的誤區。
例如,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幼兒在學習數學時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將枯燥無味的數字認知變得生動有趣呢?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動態圖片或者視頻將數字生動化、具體化。讓孩子主動記憶,而不是被動填鴨。我們要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多途徑地提示認知對象,進行思維訓練。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恰好能夠提供這種條件,它具有多變換的優勢,不僅可以擴展認知領域,還可以通過幼兒與媒體之間的互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但也要結合實物操作,才能讓幼兒深刻感知,信息技術與實物操作相結合,使枯燥無味的數字認知,瞬間活潑了起來。
幼兒年齡偏小,如果僅僅使用知識傳授的方式,忽視實物的實踐,幼兒很快就會失去對知識學習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認識水果的時候,如果按照季節性的變化等待水果發芽、開花、結果,那么在較短的時間內幼兒是無法看到的,就算可以看到,經歷的時間跨度較大,也是不現實的事情。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化的方式,將水果的成長過程,呈現到幼兒的視野當中,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象的知識。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引導幼兒到果園中摸一摸、看一看,在親密的接觸中,加深記憶力,深化知識點。
信息化和實物的交互,可以給幼兒帶來更為直觀的學習感受,加大教師和學生、知識之間的互動性,還可以將體感游戲帶入到幼兒活動中去。體感教育的教學為幼兒園老師及幼兒提供了一種新穎的操作方式,體感教育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幼兒靜坐靜聽,老師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幼兒通過肢體動作、手勢等直接與教學內容互動,這使幼兒的學習動機從消極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我要學”,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兒童的自由發展和個性化教育。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帶給孩子們更加深刻的感知覺刺激,為幼兒園集中教學活動的實施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信息技術雖然給幼兒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優勢,但也需要正確地使用,合理地引導幼兒學習。加強信息技術和實踐之間的聯系,可以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幼兒養成思考的習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為幼兒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