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紅紅 安徽省合肥市合作化路幼兒園

戶外區域性體育活動是根據健康領域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打破班級界限,在幼兒園戶外創設若干體育活動區域(如走跑區、跳躍區、鉆爬區、平衡區、騎行區、綜合區等),讓幼兒自主參與的體育活動。我園以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為契機,通過創設合理開放的活動環境,科學投放活動器材,鼓勵幼兒間自由結伴、協商游戲等方式,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移動能力,促進了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多樣化的場地是豐富幼兒身體移動經驗、發展其身體移動能力的基本前提。教師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將園所環境、運動設施和活動區的創設與豐富幼兒身體移動能力體驗有效結合,設置走跑區、跳躍區、鉆爬區、平衡區、綜合區等,并使設置的活動區發揮最大的功效。例如,我們利用幼兒園狹長的空間和不同場地進行走跑活動;把跳躍區設置在內庭院獨立空間,充分利用廊架懸掛高低不同的自制塑料球,供幼兒練習縱跳觸物;利用竹梯、輪胎等練習助跑跨跳,發展幼兒的身體移動能力;充分利用草地邊緣固定廢舊輪胎,供幼兒走跑,練習平衡;還將園內草地小山坡設置成集鉆爬、平衡、走跑、跳躍、懸垂、滑索為一體的綜合區,發展幼兒的身體移動能力。
除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場地設置活動區外,教師還需對幼兒基本動作的關鍵要領充分理解和認識,在創設體育區環境中,根據幼兒身體移動能力的發展目標,結合園所實際,設置各類活動區域,如走跑、跳躍區、鉆爬區、平衡區、綜合區等,幼兒的身體移動能力在各個區域活動中都能得到發展。
活動區內容需隨季節變化靈活調整。冬季天氣寒冷時,可適當增加運動量較大的走跑區、跳躍區活動內容;到了炎熱的夏季,可以多開展鉆爬、平衡、綜合區活動。這樣,既保證了幼兒每個季節都有適宜的體育活動,又保證了幼兒身體移動能力的發展。
投放多層次的材料,能夠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身體移動能力水平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感興趣且適合自身發展水平的體育活動材料,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身體移動能力。如平衡區投放高矮不同、寬窄不同、材質不同的平衡木,跳躍區投放呼啦圈、紙盒、跳袋、輪胎、過河石等不同材質、不同高矮、不同玩法和不同難易程度的器械,幼兒可根據自身的能力及喜好選擇適宜的器械和玩法,逐步提高自己的身體移動能力。
多功能性的材料能使幼兒的體育活動更加靈活有趣,教師應充分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激發幼兒“一物多玩”的興趣,鼓勵幼兒將器械變形重組開展活動。如投放的梯子,平放在地上可練習走平衡或單雙腳跳;側立的梯子可充當跨欄進行跨越或者鉆爬游戲;將梯子斜立起來,可讓幼兒攀爬;教師抬著梯子兩端,可以讓幼兒玩懸吊,鍛煉臂力;梯子還可以和輪胎組合在一起,供幼兒玩“過橋”平衡游戲。
除了購買成品體育器械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利用廢舊物品、自然物等低結構材料制作不同功能的小型體育器械。首先,將自制的小型體育器械投放到適宜的體育區,供幼兒自由取放,自主活動。如拉力器、跳袋、保齡球、輪胎、杯子球、毽子、皮筋、陀螺、塑料袋、瓶瓶罐罐、報紙球、竹竿、紙箱等。其次,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各種廢舊物品作為基礎材料,供幼兒開展適宜的區域性體育活動。如把礦泉水瓶當作保齡球玩耍,利用廢舊編織袋進行游戲等。幼兒可將器械合理搭配開展活動,如竹梯和輪胎搭在一起玩“過小竹橋”平衡游戲、PVC 管與紙球結合可玩“趕小豬”游戲等。另外,還可結合戶外大型器械和購買的材料開展體育活動,合理搭配器材,嘗試多種玩法,這對發展幼兒的身體移動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教師在觀察分析幼兒身體移動能力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調節運動環境、改變活動任務,可以豐富幼兒運動經驗,使幼兒在多樣化活動中提升身體移動能力。
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動作發展情況,在動作本身的變化和在原有動作基礎上增加的其他動作等方面進行調控。具體可以通過改變動作、路線、隊列、方向、重心、場地、速度、空間方位及人數等因素,對動作的難度進行調整,使各種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跳躍區為例,從動作本身的變化方面來調控,可以提供豐富的材料供幼兒自由練習單腳跳、雙腳跳、單雙腳交替跳、跨跳、側跳、縱跳觸物、立定跳遠、跳山羊等;從增加其他動作方面調控,可以創設“歡樂的小跳蛙”“彈力小兔”“打電話”等游戲活動,從而發展幼兒的身體移動能力。
教師結合幼兒身體移動能力發展特征,采取游戲情境構建的方式,將幾個動作相互搭配,從而設計出更有挑戰性的動作,如將爬行、快跑、攀爬、平衡、向下縱跳等一組動作滲透到“小小紅軍”這一游戲情境中,會使游戲更富有挑戰性;也可以將幾個動作結合在一起,如助跑跨跳就是跑、跳結合,這樣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更具挑戰性,適合中大班幼兒。教師還需考慮動作的運動強度,在設計組合動作時考慮到幼兒的年齡和體質因素。
幼兒的動作發展基本可以分為前控制、控制、運用以及熟練運用四個水平。教師應注重幼兒各個階段的動作發展,并給予相應的動作指導與支持。以雙腳跳為例,對于起跳時猶豫不決,蹬地力量小,上下肢動作不協調,落地時站不穩、有多余動作,對空間距離的預判不夠準確,且做動作費力的幼兒,教師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正確且優美的示范動作、簡單準確的語言提示或指令,在具有挑戰性的動作學習中給予幼兒幫助和保護。
進入運用水平,當幼兒起跳時擺臂準備充分、雙腳蹬地有力、上下肢動作協調、且雙腳落地時能主動屈膝緩沖和保持平衡,但在復雜條件下動作容易變形,不常復習還會忘記時,教師可以適當降低或提高動作難度,改變練習方式,使幼兒的動作更加穩定。對于簡單或幼兒完成較好的動作,教師可采用口令或語言提示等,進一步鞏固正確的動作;對于復雜動作或容易使幼兒產生畏懼心理的動作,教師可以給予幫助,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感。對雙腳跳動作協調、輕松、準確,無多余動作且動作流暢的幼兒,教師需將重點放在幼兒靈活運用、創造和遷移上。
幼兒園戶外區域性體育活動對發展幼兒身體移動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創設合理開放的活動環境,使幼兒主動參與戶外體育活動,并適時調節運動環境、改變活動任務,針對幼兒身體移動能力的不同發展水平提供支持,以此來提高幼兒身體移動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