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譽潓
2023年7月習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通過環境信用制度設計激勵企業綠色轉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是實現“30 60目標”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湖南省為例,從五位一體的環境信用體系建設實踐舉措出發,分析湖南省環境信用體系助力綠色發展的實際,為地區環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經驗鏡鑒和方向指導。
湖南省位于華中地區,是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省GDP排名全國第九,規模以上工業占比近七成。主要工業產品包括原油、水泥、鋼材等,傳統制造業發展帶來生態環境壓力。湖南省高度關注生態環境問題,深入推進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和落后產能更新淘汰工作。近年來,湖南省在環境信用體系建設和綠色金融協同發展上持續發力。有效改善環境信息不對稱,在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節能減排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具體實踐舉措如下:
一是構建環境保護領域法律體系。傳統環境執法過程面臨環境標準不明確、執法不嚴、后續跟蹤檢查不到位問題。湖南省出臺系列文件加強環境信用法律法規建設,代表性的文件包括《湖南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辦法》《湖南省企業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暫行辦法》《湖南省環境保護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制度頂層設計為四級環境評價體系、環境保護黑名單等制度落地提供具體性的整治辦法,為環境政策落地指明了方向。
二是完善多元化的信息采集架構。架構具體包括:一是,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該系統具備廣覆蓋、深維度特點,依托該系統綠色供應鏈信用信息融資服務進一步完善。二是,環境信用評價管理平臺。平臺推進環境違法違規信息網絡化,實現各級環保部門間的環境信息互換和信息共享。三是,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如2021年岳塘區成立湖南省首家綠色金融服務平臺,并建設“四庫一院”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和地方征信平臺。持續為弱信用記錄主體提供信息支撐;五是,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企業自覺披露環境管理信息、污染物產生、碳排放信息等八類信息。
三是提升征信基礎設施和綠色金融服務質量。湖南省更新二代征信系統,系統具備系統接入門檻高、準入條件多、審核標準嚴、技術要求高的特點。環境信用信息及時性、有效性明顯提升,為能源結構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決策依據。除了征信工具升級之外,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考慮到輕資產、初創型綠色企業規模小、合格抵押品相對不足的缺陷,以應收賬款質押、碳排放權質押為代表的新型融資方式不斷涌現。綠色產品創新降低企業對抵押資產的依賴,提升綠色金融供給整體水平。
四是信用領域的協同聯動。我國環境信用工具尚且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銀行-評級機構-企業協同聯動激發內生潛力。一是,信用評價機構。通過構建綠色信用評級方法和指標體系,更好的發揮風險預警、價格發現、引導社會資金資源合理流動和配置的功能。二是,綠色債券。截至2022年末,全省綠色債券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余額213.41億元,同比增長11.3%。綠色債券將募集資金投注綠色產業、綠色項目,對產業綠色轉型有積極作用。三是,碳金融。該類產品將碳排放權與金融產品相結合,衍生出碳資產質押融資、碳金融結構性存款、碳中和債券等金融工具。環境信用信息系統建設與新型信用監管手段相結合,幫助企業建立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制度的同時,有利于引導各類主體樹立環境守信理念。
五是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治。201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頒布的《湖南省企業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暫行辦法》為失信懲戒工作提供實踐指導。《暫行辦法》指出加強失信黑名單制度建設,對黑名單內的企業施加經濟約束,如政府信用擔保管理體系禁入和退出、不予享受財政資金扶持、提升環境保險收費標準和融資準入門檻等。針對環境信用表現好的企業則調低監督檢查頻率,提供同等條件下財政項目的優先扶持和金融服務便利。另外,湖南省建立相對完善的信用修復舉措,能有效帶動失信企業污染治理和環境守法的積極性。
從環境信用法律法規、信息采集系統、征信基礎設施建設、信用領域協同聯動及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治五大方面分析湖南省環境信用體系助力地區綠色發展實際。湖南省環境信用體系建設在綠色金融助力地區轉型發展層面取得累累碩果,環境信用體系、環境執法體系、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目前,環境信用工具尚且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供需匹配度層面仍存在提升空間。針對環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建議如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體制建設的同時,從需求側優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通過環境信用評價與綠色資金配給相結合,實現行政執法、法律體系、金融資源、第三方服務、產業政策全方位協同聯動,實現綠色資金助力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