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采用網絡調查法和文獻調研法,對我國31家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提出健康服務發展策略:加強頂層設計,重視健康服務機制建設;培養專業人才,為健康服務提供續航動能;與多方力量聯動,為健康服務賦能增效;優化網站設計,為健康服務提供多元平臺。
關鍵詞:健康服務;閱讀療法;公共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3)04-0058-0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ealth Services in Public Libraries
YANG Chao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in 31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by network survey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ealth services: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service mechanism;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provide continuous momentum for health services; collaborating with multiple forces to empower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in health services; optimizing website design to provide multiple platforms for health services.
Keywords:health service;reading therapy;public library
0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1]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突出了國家對健康工作的重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提升健康服務質量。在大健康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公眾健康服務工作,為“健康中國”戰略貢獻力量。
筆者通過CNKI數據庫,以主題為“健康AND圖書館”為檢索式,文獻分類選擇“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期刊來源選擇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收錄時間截至2022年2月,得到相關結果503條,剔除會議論文、學術輯刊、征稿啟事等不相關文章和非圖書館專業的相關研究,得到有效文獻87篇。對文獻進行分析,將研究內容劃分為三類:一是研究國內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提升策略。劉一鳴等探討了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服務提升策略[2];金燕等調查我國31個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健康信息服務現狀,并提出圖書館參與健康信息服務的優化策略[3];周泰冰探討了公共圖書館參與健康信息服務的角色,并提出健康信息服務的創新模式[4];李建禮等調研了34家公共圖書館的健康信息服務情況并提出完善策略[5];潘飛等對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優勢、劣勢、挑戰、機遇進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議[6];
劉薇介紹了國內公共圖書館的健康信息服務現狀,提出國內公共圖書館健康分館信息服務改進建議[7]。二是國外圖書館健康服務現狀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啟示。王一丹探討了英國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的類型以及實例,總結了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啟示[8];儲伊力論述了美國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的內容和特點,提出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的發展方案[9];劉聰論述了國外公共圖書館健康知識普及服務、數字健康技能提升、倡導健身活動和混合利用的健康分館等情況,提出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發展框架[10]。三是介紹國外健康項目。任勇旗梳理了日本圖書館“身體館癌癥信息站”項目的發展現狀、服務內容、項目建設經驗,并總結對國內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啟示[11];劉夢然介紹美國圖書館“步行+閱讀”“步行+圖書館”“步行+伙伴關系”三種社區步行項目組織模式,提出對國內公共圖書館健康項目的啟示[12];郭瑞介紹了美國公共圖書館CHEC(社區健康中心)項目的服務內容、服務特色以及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啟示[13];陳曉莉介紹了英國圖書館館長協會在全英國范圍內發起的“閱讀療愈處方圖書”項目,為讀寫障礙群體情緒困擾提供建議[14]。
綜上所述,我國學者注重分析研究國內外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以及國外圖書館心理健康輔導、開辦健康分館、組織健身活動、提升數字健康技能、醫療保健服務和社會健康項目等健康服務方面的案例,但調查分析國內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之外的其他健康服務研究文獻較少。因此,本文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健康服務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希冀為推動圖書館的健康服務的發展提供參考。
1 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對31家公共圖書館進行調研,調研時間為2022年2月至2022年3月。調查方法主要是:①網絡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圖書館官方網站首頁和健康專用頁面涉及健康的相關信息,微信公眾號健康欄目建設情況。②文獻查閱。③電話咨詢。對于前兩種方法無法查找到相關信息的圖書館,采用電話咨詢館員的方式,進一步補充其健康活動開展情況。筆者選擇以下31家公共圖書館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因為其覆蓋面廣,擁有當地先進的應用技術和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對其健康服務狀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圖書館為公眾提供健康服務的類型可被歸結為健康信息服務、心理健康輔導、開辦健康分館、組織健身活動四類。調查結果詳見表1。
1.1 健康信息服務
健康信息服務主要有傳統服務模式和合作服務模式。傳統服務模式包括健康文獻信息服務、健康類網站導航服務、健康知識推送服務、健康參考咨詢服務、健康普及知識展覽等。合作服務模式包括與醫療機構合作開展的健康課程培訓服務、健康講座和健康義診等。公共圖書館定期開展以健康信息為主題的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圖書館員與讀者的健康信息素養。如廣州圖書館健康大講堂針對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邀請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專家開展營養與飲食,心血管疾病的日常調養,糖尿病的預防、治療與護理等講座;通過線上平臺推送健康類書籍目錄、講座活動信息,并在館內懸掛海報進行宣傳。講座采取現場參與的方式,讀者可以與專家面對面進行交流。活動結束后,圖書館制作健康主題小冊子,內容涵蓋專家講座知識要點、相關書籍目錄等[15]。
杭州圖書館邀請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杭州第一人民醫院等醫生開展聽醫生講故事健康系列活動,內容涉及養生知識、心腦血管疾病的食物療法、兒童哮喘的治療辦法,受到讀者的熱烈擁護。同時,與杭州第一人民醫院聯合打造文瀾大講堂欄目,舉辦養生主題書展,邀請健身教練開設健康公開課。此外,還在生活主題分館、運動分館、兒童分館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和沙龍。
31家調研館均與醫院合作開展了健康知識講座,其中首都圖書館等11家圖書館形成了健康服務品牌(如表2所示),另外20家圖書館也不定期地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但是未形成品牌。
1.2 心理健康輔導
心理健康輔導包括心理咨詢服務和閱讀療法服務。心理咨詢服務即圖書館邀請心理專家團隊通過網絡咨詢、電話咨詢、面對面咨詢為讀者提供免費的親子關系、情感困惑、職場壓力等方面的心理疏導。圖書館根據讀者需求采購心理類書籍,邀請心理治療師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并進行心理類互動小游戲,運用音樂療法、影視療法等消解其悲觀、焦慮、恐懼等情緒困擾,為他們提供心靈上的呵護。如重慶圖書館設立團體輔導室、音樂療愈室、沙盤游戲室,為讀者提供心理測量與評估、情緒宣泄、心理疏導等。館員和心理咨詢師帶領讀者參加團體心理沙盤游戲活動,引導他們學會溝通與表達的技巧。廣州圖書館邀請著名心理專家舉辦親子關系心理輔導專場活動,并作主題為“教出樂觀的孩子”的報告,同時在圖書館或社區舉辦現場心理咨詢活動,對有情緒困擾者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
閱讀療法服務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生以及輔助治療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導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談論和領悟來養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16]。公共圖書館采購“療愈”主題的文獻資源,根據讀者的心理困惑對癥下“書”,為讀者推薦成長勵志類和心理能量類書目,推出“書香戰疫”“以讀攻毒”閱讀療愈主題活動,開展治愈性閱讀療法團體輔導、讀書交流會、心理電影賞析,為民眾提供心理疏導,助力讀者戰勝負面情緒。如武漢圖書館推出“以讀攻毒,閱讀戰疫”系列讀書活動,講書人在閱讀直播間帶領讀者品讀《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方法》《活著》等書籍;“相約鄉讀·閱讀療愈”講座主講者帶領讀者賞讀《父母的語言》《當我遇見一個人》《教出樂觀的孩子》等書籍;通過朗誦經典+電影配音的方式將《獅子王》《佐賀的超級阿嬤》呈現給讀者。豐富多彩的音樂療愈、影片沉浸式療愈、語言療愈、幸福療愈活動陪伴讀者找到內心的能量,讓遭受心靈創傷的讀者得到撫慰,提升幸福感。
1.3 開辦健康分館
健康分館主要有圖書館與政府共同建設、圖書館與企業合辦兩種模式,主要為公眾提供健康知識傳遞服務、個人健康管理服務,針對老年人、兒童等特殊人群開展健康咨詢服務,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健康交流服務。開辦健康分館不僅滿足了民眾不斷增加的健康需求,也分擔了醫療機構承擔的壓力。杭州圖書館江南健康主題分館于2017年8月14日對外開放,是杭州圖書館第14家主題分館,配有2萬冊涵蓋飲食、運動、醫療等主題的健康文獻資源,提供的健康服務主要有:①引進高端檢測設備用于個人動脈、骨密度等方面的健康檢測;②舉辦營養配餐、運動指導、疾病評估等健康沙龍;③邀請中醫專家現場問診及健康指導。杭州圖書館兒童健康分館位于杭州市兒童醫院二號樓五樓,是杭州圖書館與市兒童醫院合作共建的主題分館。場館占地面積100平方米,有兒童健康主題書籍5000余冊,開展兒童健康趣味閱讀、親子游戲體驗、兒童醫療輔導等項目,緩解了兒童患者對醫院的恐懼。
鄭州圖書館為武警支隊開設心理健康主題分館,根據官兵的心理需求,購置大量閱讀療愈專業書籍,如王波的《閱讀療法》、宮梅玲的《讀祛心病》、畢淑敏的《我很重要》、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等;同時還邀請講書人以“每周一書”的方式舉辦讀書分享會,首先由心理專家選擇合適的書籍,如《生命的重建》《心靈密碼》《遇見未知的自己》《人性的弱點》等,講書人介紹作者的生平和書籍的主要內容,隨后館員與官兵深入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分享各自的感悟,閱讀文學作品增強了官兵心理自愈能力[17]。
1.4 組織健身活動
為滿足公眾的健康需求,公共圖書館積極舉辦多種形式的公益性健身活動,主要有步行、冥想、太極拳、瑜伽等,幫助讀者鍛煉身體、緩解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此服務獲得民眾的一致好評。杭州圖書館運動分館于2015年9月19日對外開放,開設射箭、高爾夫、劍道、瑜伽等體驗項目,并邀請運動達人介紹丹田跑法,實現“運動+閱讀”的模式,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石家莊市圖書館開設瑜伽公開課,邀請專業老師講授瑜伽的歷史,并現場指導讀者體驗瑜伽動作,深受讀者歡迎。
2 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存在的問題
2.1 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頂層設計有待完善
健康服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大多數圖書館現在還處于各行其是的階段,未形成一個權威的協調體系,沒有統一的發展目標,導致凝聚力缺乏,亟需各級職能部門將健康服務融入頂層制度設計,增強各級各類圖書館的黏性。目前,各圖書館的健康服務活動大多數都是短期的、零散的,缺乏中長期工作計劃,且未將健康服務納入本館“十四五”規劃。公共圖書館組織體系缺位,專項資金難以保證,健康服務整個工作運轉過程中缺乏頂層設計,嚴重阻礙了健康服務的深入開展。
2.2 館員的健康信息素養有待提高
健康服務專業性強,館員需具備借助健康智能服務平臺為讀者推薦健康信息資源的能力,需掌握心理健康、急救、母嬰保健、傳染病等方面的知識。目前,健康館員大多由流通閱覽部或讀者服務部的館員兼任,其健康信息素養難以滿足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
2.3 合作機構的廣度和深度有待加強
圖書館健康服務需要廣泛的社會力量支持,僅憑圖書館一己之力,難以保證服務的質量和安全。雖然圖書館與醫療機構進行了合作,如杭州圖書館邀請浙江省人民醫院的醫師為小讀者們進行細致的口腔檢查,并講述如何正確保護牙齒,且在全國第27個“愛眼日”聯合杭州茗視佳眼科舉辦眼健康義診活動,但是圖書館尋求社會其他機構協作的主動性依然不足,未深化與大中專院校圖書館、政府部門的合作,較少深入社區提高居民健康信息素養。
2.4 健康服務網站平臺有待進一步優化
健康欄目所在頁面查找不便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服務效率。調查發現,31家圖書館官網首頁均未設置健康專欄,90%的網站健康服務內容入口較深,有3家公共圖書館的健康信息位于官網的二級或三級菜單中,其他28家圖書館相關內容位于四級頁面或者更深的頁面;且健康信息的上級欄目大都是“講座”“活動報道”,讀者必須通過官網首頁的“站內檢索”才能檢索到健康信息,查找不方便,讀者難以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同時,圖書館網站應該為視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無障礙瀏覽按鈕,但在調查的31家圖書館中均未提供此功能。
3 公共圖書館開展健康服務工作的建議
3.1 加強頂層設計,重視健康服務機制建設
首先,公共圖書館應依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規劃綱要和行動綱領,探索建立適合本地區的健康服務工作相關條例,特別是健康服務績效評價規范制度;其次,應制定健康服務專項工作計劃,并將其納入本館年度工作計劃和“十四五”發展規劃;最后,應完善健康服務管理機構,建立圖書館健康服務的各級行政組織領導機構,履行對健康服務的主管責任,將健康服務工作情況納入年底目標考核體系,嘗試在圖書館學會中設置健康服務專業委員會。
3.2 打造健康信息館員團隊,為健康服務提供持續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實力是關鍵[18]。健康信息館員作為圖書館的中堅力量,直接決定圖書館健康服務的質量。優質的健康服務離不開專業化、多元化的館員隊伍。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從內部選拔心理學、醫學、衛生等專業館員組成高水平的服務團隊,并邀請相關專家學者,為健康服務提供精心指導;其次,對健康館員加強培訓,定期舉辦交流座談會和培訓班,強化館員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如天津市靜海區圖書館開展公民健康素養知識競賽,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書館內配備一名全職護士為館員提供健康信息培訓,紐約公共圖書館定期邀請衛生專家對館員進行健康知識培訓;最后,邀請心理學專家、中醫專家建立健康社區,如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圖書館在衛生部的資助下,建立社區健康中心,為民眾提供免費的在線醫療資源。
3.3 多方力量聯動,為健康服務賦能增效
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與政府合作,完善健康服務頂層架構,使健康服務良性發展。如日本致道圖書館“身體館癌癥信息站”項目為民眾提供患者會議記錄小冊子和預防疾病書籍,推出“身體館戒煙計劃”,組織癌癥康復患者分享經驗以提供精神支持,支持醫學院學生參觀實習和科學研究;美國公共圖書館為貧困殘障兒童提供營養豐富的免費午餐,為退伍軍人提供健康扶助;天津圖書館為戒毒所送去勵志圖書,并以“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為核心內容表演詩詞朗誦和小品。
其次,可以與醫療機構合作,進行健康信息咨詢等服務。如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小小視光師”視力健康親子體驗活動,主講醫師為小讀者播放長期使用電腦和手機對眼睛造成嚴重危害的視頻,并為讀者講解眼部結構,最后邀請家長和兒童一起做親子體驗活動,為小朋友檢測視力,受到了家長的熱烈歡迎;杭州圖書館與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推出“孩子的健康身心都重要”系列科普活動,向公眾科普育兒知識;美國洛杉磯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免費流感疫苗注射服務,并邀請兒科護士與家長交流預防流感的方法,推薦增強兒童免疫力的食物;美國猶他州的鹽湖縣圖書館在社區診所設立閱讀室,通過故事會和閱讀活動,為兒童普及健康知識[19]。
此外,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深入社區宣傳健康知識。如淄博市圖書館組織開展了健康素養展覽進社區活動,志愿者們邀請社區居民觀看“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展覽,同時發放健康知識宣傳資料,并介紹如何使用健康數字資源;美國阿爾伯克基公共圖書館與社區居民面對面交流個人精準醫療計劃的目的和內容。
同時,圖書館可以與社會組織合作提高公眾的健康信息素養。美國費城自由圖書館與民族服務中心合作,在館內建立飲食文化活動中心,每月定期開展活動,為民眾普及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休斯敦公共圖書館與家庭學習中心合作,在圖書館內舉辦家庭健康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活動,通過親子互動普及健康知識,進一步提高了讀者的健康信息素養。也可借助健康服務促進圖書館學與醫學、心理學等學科的深度融合,探索大健康時代多學科融合發展模式,助力用戶健康信息素養建設。
最后,圖書館可以與企業合作推動“互聯網+醫學科普”的精準落地。如深圳圖書館健康分館與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騰訊醫典合作,就公眾關心的健康科普知識制作高質量的科普直播,提高公眾醫學人文素養。
3.4 優化網站設計,為健康服務提供多元平臺
圖書館應充分考慮老年人、未成年人、殘障人士的特殊需求,對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優化,使得公眾關注圖書館健康服務并能多渠道獲取健康信息。首先,圖書館官網有必要在一級或者二級目錄下設置健康服務版塊,全面呈現健康書籍推薦、健康講座、健身活動、健康數字資源、健康義診、健康分館等相關信息,方便讀者快速檢索;公共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線上數字資源,如湖南圖書館的“苗族醫術”非遺視頻和“保健生活”視頻點播庫,紐約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涉及減肥、禁毒、健身等21個專題、300個健康網站鏈接;還可以設置醫學信息研究所、疾病預防控制局官方網站,醫學微視的鏈接,保障用戶獲得“一站式”健康信息。其次,完善圖書館網站無障礙服務,提高視障人群和老年人使用圖書館網站的頻率。再次,定期對網站信息進行更新,檢測網站性能,確保讀者獲得準確的健康信息。最后,根據讀者需求,與醫學院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健康智慧服務平臺,如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建立的MedlinePlus[20]平臺,為公眾提供權威的醫學知識。
4 結語
健康服務是公共圖書館處于后疫情時代的必然選擇,筆者對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進行分析,探討大健康時代背景下健康服務保障策略,一定程度上補充了該領域的研究。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有:第一,本文僅對31家公共圖書館進行調查與分析,研究范圍有局限性,因此,結論對其他圖書館的實用性有待進一步核驗;第二,本文僅對健康信息服務、心理健康輔導、開辦健康分館、組織健身活動四方面進行調查與分析,研究的內容有待擴充。后續研究展望為:第一,可以采用問卷調查法和網絡調查法對高校圖書館和各市、縣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深入調查分析;第二,未來將針對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健康項目、健康知識服務平臺的構建、健康數字資源服務、禁毒或者藥物成癮戒斷、改善讀者的營養和健康狀況、閱讀療愈服務、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健康信息服務等方面進行更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健康中國戰略[EB/OL].[2022-03-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23/c413700-30246291.html.
[2]劉一鳴,朱萍萍.公共圖書館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務策略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1):84-94.
[3]金燕,張啟源.我國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8(2):24-31,23.
[4]周泰冰.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參與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1(1):73-75.
[5]李建禮,薛志坤,張震,等.國內公共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的調查與分析[J].情報探索,2021(6):117-126.
[6]潘飛,段淑星.大健康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2):116-123.
[7]劉薇.公共圖書館健康分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21(12):65-72.
[8]王一丹.英國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實踐與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21(5):44-50.
[9]儲伊力.美國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實踐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50-56,84.
[10]劉聰.公共圖書館健康服務框架研究:基于國內外健康服務實踐的分析[J].圖書與情報,2020(4):92-100.
[11]任勇旗.日本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對我國圖書館的啟示:致道圖書館身體館癌癥信息站的經驗[J].圖書館建設,2020(2):144-150.
[12]劉夢然.美國公共圖書館社區步行項目實踐及啟示[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11):11-13,17.
[13]郭瑞.美國高校圖書館健康信息服務實踐研究及啟示:基于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圖書館CHEC項目的分析報告[J].新世紀圖書館,2022(1):69-76.
[14]陳曉莉.英國公共圖書館“閱讀療愈處方圖書”項目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9(7):82-88.
[15]潘飛.基于4C理論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創新研究:以廣州圖書館“健康大講堂”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2):104-109,128.
[16]王波.閱讀療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9.
[17]鄭州圖書館首家心理健康主題分館揭牌[EB/OL].[2022-03-25].https://www.dahebao.cn/dahe/appweb/15639 02?cid=1563902.
[18]人民日報評論員: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EB/OL].[2022-03-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063712465838597&wfr=spider&for=pc.
[19]吳予晨,許春漫.美國公共圖書館跨界合作開展健康服務的實踐與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20(17):67-76.
[20]侯麗,康宏宇,錢慶.醫學圖書館公眾健康知識服務平臺的構建與應用實踐[J].圖書情報知識,2018(2):40-49,76.
作者簡介:
楊超(1985— ),女,碩士,館員,任職于達州市圖書館。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