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宇 陳一琛 張梨 粟毅
陳剛果,男,湖北安陸人,1977年出生,大學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湖北省軍區恩施軍分區上校處長。他曾遠赴邊疆,扎根戈壁17載,先后參加200多次重大試驗任務;后“轉戰”鄂西,走村入戶,打響當地征兵工作“翻身仗”;在武陵深山,他零基礎研發智能指揮信息系統。獲評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國動人”,湖北省軍區“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扎根戈壁,他從未想過逃離艱苦奔赴繁華;回歸后方,他從未想過靜享安逸虛度光陰。地理坐標幾度更迭,精神坐標卻始終如一。過往歸零再出發,他不過是換個戰位繼續沖鋒。”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首屆“矢志強軍夢·最美國動人”評選活動中,這段頒獎辭描繪出陳剛果的先鋒底色。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為強軍夢矢志不渝地奮斗。20年前,他說,心中裝滿家國的人,最懂得星辰的爛漫。今天,他說,黨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最強大的力量。
攜筆從戎,蒼茫戈壁書寫家國浪漫
“不要覺得當兵苦,部隊是教育先行,嚴格管理是厚愛。讓你即使回到社會,也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
今年夏天,陳剛果又開始奔波起來。7月5日,他來到恩施市征兵服務站,向前來咨詢征兵政策的大學生耐心講解。看著眼前這群朝氣蓬勃的孩子,陳剛果不禁回想起自己參軍時的一幕幕。
1997年,陳剛果離開安陸農村,拿著東拼西湊的學費,走進武漢理工大學校園。1999年,神舟一號成功飛天,北約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兩件大事,點燃了陳剛果投身國防航天事業的夢想。不久,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臨近畢業,沿海大企業拋來橄欖枝,陳剛果沒有心動。當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來校招人時,他想都沒想就報了名。“蒼穹之下,‘兩彈一星的前輩們在這里艱苦奮斗。我是黨員,更要追隨他們的腳步!”在他看來,頭頂繁星、大漠孤煙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家國浪漫。
從江城武漢到大漠戈壁,陳剛果預判過環境的落差,卻沒有想到知識的壁壘。
新兵訓練結束后,他被分配到新疆某工作站雷達組。“第一天上崗,師父打開三個柜子,里面滿滿當當全是書和圖紙。”陳剛果說,這與他在大學所學的機電工程專業毫不相關,“要把雷達知識學懂弄通,好比再上一次大學。”
陳剛果白天跟著師父一項項學實操,晚上回到寢室挑燈夜學理論知識,僅用3個月,就從“門外漢”變成合格的雷達兵,進而成長為技術骨干。
扎根戈壁17載,他先后參加200多次重大試驗,帶領團隊攻克10余項重大技術難題,碩果累累。
2018年夏季,陳剛果即將調回湖北。臨走前,他接到了雷達急令:“某站雷達設備發生故障,幾天后有重大試驗任務。時間緊迫,馬上解決!”還未來得及收拾行李,陳剛果直奔現場。
要準確排查出故障所在,必須爬到最頂端。“上面沒有安全保護措施,你馬上就調走了,沒必要冒險。”看著眼前50多米的高塔,旁人不停勸阻。
“我要怕,就不是軍人。”他堅持攀上高塔,在上面作業兩個小時后成功排障。
走村入戶,土鄉苗寨點燃愛國情懷
眼下,秋季征兵到了關鍵時刻。陳剛果來到恩施咸豐,用腳步丈量著武陵深山。
“到部隊后,你可以考學提干,也可以轉士官。”“想考軍校是好事,但最好能先在部隊評上‘優秀士兵。”……面對家長和孩子的詢問,陳剛果一一解答。
如今,恩施的征兵工作已連續多年身處全省第一方陣,兵員結構多樣性日漸豐富,高素質兵員數量也水漲船高。誰曾想,5年前,當地征兵工作連續幾年在省里墊底。
2018年,陳剛果調任湖北省軍區恩施軍分區上校處長。作為新時代“國動人”,轉型成了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過去長期與裝備儀器打交道,現在更多是與人打交道。”陳剛果心里清楚,這是他最大的挑戰。
如何“破題”?調查研究,問計于民。
兩個多月,1000多公里路程,陳剛果跑遍了恩施的土苗鄉寨,踏遍30多個鄉鎮、50多個村灣,走訪500多戶村民,與100多名民兵連長深入交流。
為了與村民交心,他常天剛蒙蒙亮便趕到村里。“必須在他們下地之前趕到,不能耽誤人家干活。”農村出身的陳剛果,沒多久就和鄉親們打成一片。
“對于連續三年沒有走兵的村,他會讓我們倒查,是動員工作不到位,還是適齡青年人數少?”談及征兵工作的變化,宣恩縣椒園鎮武裝部部長黃媛媛感觸頗深,“陳剛果建立的村級征兵工作臺賬,讓大家摸清底數、分析原因,一下子幫我們打開了工作思路。”
隨著陳剛果桌上的調研筆記越摞越高,當地的征兵工作也迎來了新局面——
各縣市統一按照州內最高基數向大學生義務兵家庭發放優待金,大學生入伍一次性獎勵標準大幅提升;征兵獎金向村(社區)和高校傾斜,充分激發一線征兵人員積極性;軍人返鄉就業順暢銜接,打消學生報名參軍的后顧之憂……
“如果只算‘經濟賬,我們永遠比不過大城市。”如今,在一線征兵宣傳中,陳剛果更多是講述軍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樹立孩子們的愛國情懷,點燃他們的參軍強國夢,一定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大路壩區原來一年走一個兵就不錯了,現在一年能走四個兵,其中三個都是大學生!”咸豐縣人武部部長陳俊介紹,“還有坪壩營鎮,今年秋季征兵就招了60多人。”
2022年,陳剛果榮獲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首屆“最美國動人”榮譽稱號。有人說,陳剛果的成功轉型,源于他超高的天賦。他卻說:“對黨的信仰,對黨的事業的忠誠,才是一名軍人真正的天賦。”
突破創新,山川河湖描繪愛與忠誠
盛夏時節,萬物繁茂。鄂西山區,游人如織。
陳剛果初到此地時,看山不僅是山,看水也不僅是水。對他來說,山川河湖、路橋溝渠,是一個又一個數據單元。
2018年12月,在一次考核演練前,參謀人員耗費很長時間找資料、擬方案,在厚厚一摞數據中尋找有效信息。“一定要讓數據在地圖上動起來!”陳剛果下定決心研發高效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能指揮信息系統,“這個信息系統不僅用于戰時,平時應急救援也用得上。”
“搞研發不是過家家,人力、技術、資金,哪一項都并非易事。”“發達地區都沒有的東西,我們一個窮山區,何必搶著‘吃螃蟹?”
面對質疑,陳剛果沒有退卻。那段時間,他查閱的文獻摞起來足有一人高,走訪相關部門搜集數據后,撰寫出近30萬字的技術方案。最終,系統建設方案得到軍分區黨委的全力支持,軍分區主要領導和陳剛果一起在恩施州爭取到了寶貴的啟動資金。陳剛果帶領團隊全力以赴,上千個日夜,一次次推翻重建,智能指揮信息系統一期工程于2021年9月初步建成并投入實踐運用。
“突發山洪,數名游客被困山中,急需救援!”去年一場軍地聯合山地搜救研究性演練在恩施展開。從接收無人機偵測回傳的圖像信息,到識別定位目標、規劃救援行動路徑、生成救援行動參考方案,用時不到兩分鐘。作為供軍地應急救援部門使用、應戰應急體系的“大腦中樞”,智能指揮信息系統在首秀中贏得“滿堂彩”。
“研發成功,不是偶然。”恩施軍分區參謀蹇超說,“上級沒有交任務,領導也沒有壓擔子,他憑借著對國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開創了一番新天地。”
“陳剛果同志從不計較名利得失,只想干實事。研發系統時‘白加黑地干;去政府部門收集資料,一等就是一下午。”參謀劉華是陳剛果所在黨小組的組長,“他有著極高的黨性修養,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作為新時代的軍人,陳剛果時刻都逼著自己學習新思想、新技術,如今,他還在不斷完善信息系統,他說:“軍強才能國安,強軍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汗水和智慧。不管賽道在哪里,都不能忘了強軍志,這樣才對得起這身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