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皎潔 歐陽琳 申蓁
摘 要:在我國中部經濟進一步崛起背景下,衡陽作為中部老工業城市應發揮出帶頭作用,“中部匠都”理念提出后,衡陽職業教育體系改革也進入到新的階段。職業技術人才是推進衡陽“中部匠都”實現的基礎,衡陽職業院校應加快教育體系改革,發揮職教資源優勢,轉變育人理念,強化各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培養更加對口的“工匠型”人才。
關鍵詞:中部經濟崛起 衡陽“中部匠都” 職教體系? 改革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152-02
2019年,中央再提中部經濟崛起,目的是進一步發揮出我國中部六省的經濟活力,其中就包含湖南省。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作為湖南省的老工業基地有著優渥的基礎設施、技術設備、交通運輸等方面的資源,雖然之前有一段時間發展相對緩慢,但是在現有的基礎之上,在中部經濟崛起的政策支持下,衡陽所提出的“中部匠都”的目標能夠更快實現,與此同時,衡陽職教體系改革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應更加契合衡陽經濟發展趨勢,為衡陽經濟發展助力。
一、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的衡陽“中部匠都”概述
“中部匠都”,顧名思義,是中部地區工匠之城,顯示這里有著諸多優秀的工匠型職業技術人才,衡陽提出“中部匠都”的理念與其自身的優勢特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衡陽本身就有著“中部匠都”的歷史和現實基礎。
湖南衡陽的地理位置優越,融貫南北、承東啟西,有著諸多大型國企,像衡陽冶金機械廠等。在打下了良好的工業基礎之后,衡陽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道路建設方面都快人一步,成為了全國40個交通樞紐之一,鐵路、高速、國道縱橫交錯,航路、陸路、機場交通便利,不管是原材料輸入還是產品輸出都非常便捷高效。改革開放之后,衡陽的經濟發展相比東部沿海地區慢了許多,但是工業基礎底子猶在,2007年,在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戰略之后,衡陽就被列入到了國家老工業基地改造計劃中。在老工業基地的新舊動能轉換、轉型發展過程中,衡陽經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局面。衡陽結合自身職教優勢,在“大國工匠”人才培養的要求下,適時提出“中部匠都”理念,致力于將衡陽工業產業基地與職教基地形成更為密切的聯系,一方面保障衡陽工業產業發展有人才,一方面保障衡陽職教技術人才畢業能就業,為衡陽經濟新發展賦能。
二、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職教體系改革優勢
在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建設目標的實現需要得到職業教育體系的支持,在深化開展職教改革的基礎上,衡陽應把握住現有的各種基礎優勢,揚長避短,發揮出政策、資源、市場、師資的積極作用,讓衡陽職教為衡陽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一)政策優勢
從注重衡陽城市獨立發展到注重區域協調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從衡陽產業改革到衡陽產業、教育共同改革進步,衡陽市在國家政策的大趨勢下,在衡陽區域經濟環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轉變發展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提出要進一步提高衡陽職業教育的質量,建設一批專業化、特色化的職業院校,支持衡陽逐步打造“中部匠都”。在政策上明確方向之后,衡陽地區職業院校開啟了新一輪的教育體系改革,在近幾年衡陽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衡陽也有了更充足的資金來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為職業院校硬件、軟件配置提供更多支持。不少職業院校都在積極把握這一機會,以抓住相應政策福利,為學校發展爭取更多的發展資金,完善校內設施,打造校內校外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1]。
(二)資源優勢
在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職教體系改革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深入挖掘各類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深入融合,為學生打造從學校到企業、從課堂到崗位的順暢通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相比本科教育來說更具技術技能上的針對性,學校所開設的每個專業都必須有十分明確的教育目標、人才培養目標,學生掌握哪些技術,就應該將這些技術類課程和具體的考核安排其中[2]。為了達成相應的教育目標,職業院校就需要同類型教育資源的支持。衡陽的職業院校在特定產業集群環境下,所能利用的企業資源非常豐富,各個專業教學的開展都有相應企業資源的支持,這使得衡陽陸續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企業反哺職教人才培養,人才也在補充企業員工隊伍,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局面。
(三)市場優勢
中部經濟崛起促使衡陽市場經濟的活力再一步提升,近幾年來,衡陽在工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理念,并且著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將擴大內需、改革創新作為發展推動力,構建城市現代經濟體系,推動制造業的優化升級,以將“衡陽制造”輻射到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作為少數著力推擠實體經濟振興的城市,衡陽還提出了“3311”工程計劃和工業原地倍增計劃,促使軍用民用工業產業的深入融合,以自由、開放、包容的市場理念來推動衡陽有色金屬、軌道交通、精細化工、服裝紡織、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發展,打造衡陽市千億級產業集群,增加規模企業數量。在這樣的市場優勢下,職業教育及工匠人才的培養也就更快、更強,更能契合衡陽經濟發展實際,解決衡陽相關產業發展中的人才短缺問題。
(四)師資優勢
自古以來,衡陽才俊輩出,如蔣婉、蔡倫、王船山等,而且從近代來看,衡陽是我國國內最早開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隨著時間的沉淀積累,衡陽職業教育方面有了比較強的師資力量,加上衡陽的職業院校數量較多,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專業,師資方面的優勢也較為突出。當前,在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的實現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起師資優勢,讓這些有經驗的職業院校教師都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推動衡陽經濟的進一步發展[3]。
三、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推進衡陽“中部匠都”職教體系改革策略
在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目標的實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當前衡陽職業教育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但是離“頂尖”還有一定的距離,想要“中部匠都”的稱號被真正認可,衡陽職教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發展,為此,各個職業院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辦法來抓住重點、培養工匠型技術人才,提高職業技術人才的輸出質量。
(一)改革思路,合理規劃設計專業課程
衡陽職業院校在工匠型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改革育人思路,結合本地的工業資源優勢,合理規劃設計專業體系及課程內容,讓衡陽工業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發展同步提升。當前,衡陽職業院校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視野狹窄、思路不清的問題,比如有的職業院校只看到當下階段的產業發展情況,忽視了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沒有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體系。實際上,有些專業的畢業生在市場上已經達到飽和,學生就業不易,需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就業后的發展前景也一般,但是一些新興產業,如電子商務、新能源等還有廣闊前景,市場人才短缺,相關專業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比較好的工作機會[4]。因此,衡陽各個職業院校應該認識到及時轉變發展思路、改革職教人才培養品牌的重要作用,及時淘汰一些落后專業,形成新的專業體系,并基于實際來設計課程內容,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和能力。
(二)深挖資源,打造“互聯網+”教育平臺
在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經濟崛起的任務重、壓力大,衡陽職業院校在開展育人體系改革的過程中,有必要深挖社會資源,利用“互聯網+”教育平臺來開展全方面的人才培養工作,以解決課堂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課時不足的問題,并能夠促進個性化學習的發展[5]。“互聯網+”教育平臺已經成為了衡陽職業院校的“標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登陸賬號,可以加入到班級社群中,并且可以查看、下載自己所學專業的所有在線課程和學習資源,教師也應習慣于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在線教學轉變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既保障好線下教學,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線上教學。教師課堂上的教學資料可以上傳到“互聯網+”教育平臺中,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之外的新課內容,并以網課的形式呈現出來,假期還可以開設直播課,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和內容,促使職業院校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成長為符合衡陽經濟崛起要求的工匠型人才。
(三)課賽證一體,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在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的打造需要依托于更多優秀的工匠型人才,在職教體系改革中,可以嘗試采用課賽證一體的教育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首先,課賽證一體需要教師更加精準地分析各專業人才的就業對口崗位,從而指導學生通過考試的方式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同時,指導學生參加專業技術大賽,并取得良好的成績。專業課成績、賽事成績和職業資格證書都可以為學生未來就業加分賦能。特別是一些區域性、全國性的職業技術大賽是很多企業都非常關注的活動,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會在畢業之前就接受到來自不同企業的聘用邀請。因此,教師要向學生講明白“課賽證”的重要性,并帶隊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相關活動。另外,“雙創”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大,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保持創新精神,在未來的崗位中取得優異成績。
(四)校企合作,促使畢業就業無縫銜接
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的實現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開發企業在職業技術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讓企業的資金、人員、場地都成為職教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持。職業院校應對區域企業進行充分的調研,了解企業在人才方面的需求,與有著人才需求意向的企業開展深入的交流討論,確定互利共贏的合作意向。比如,職業院校與企業進行合作辦學,這樣,企業在辦學和專業設置方面就有一定的發言權,也可以優先獲取到職業技術方面的畢業生資源。職業院校可以為企業提供“訂單班”的培養協議,訂單班的人才可以全部輸送到企業中。總之,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畢業與就業之間的無縫銜接[6]。
(五)多元評價,引導學生“一專多長”全面發展
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推進衡陽“中部匠都”職教體系改革還應在育人過程中引進多元評價,通過多元主體、多元方式的評價來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明確職業發展方向、不斷拓展視野,形成“一專多長”的職業技術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專多長”的職業技術人才更能夠獲得企業的青睞,“一專多長”即在某一項職業技術能力方面格外突出,但是作為相關行業的技術人才,又不能只了解一種專業技術,其他的崗位技術也要有所了解。
四、總結
綜上所述,中部經濟崛起背景下,衡陽“中部匠都”理念的提出有效帶動了衡陽職業教育體系改革深化發展,只有高質量的職業技術人才不斷輸送到企業中,衡陽經濟崛起才有更為堅實的支撐力量。在龐大的職業院校及學生數量基礎上,衡陽需要更進一步提高職業人才的培養質量,促使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專業學習達到“工匠型”人才的標準和要求,讓衡陽市成為不折不扣的“中部匠都”,也讓衡陽培養出來的職業技術人才走出衡陽、走向全國。
[基金項目:本文是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助推中部匠都建設》(課題標號:2022D00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何曼.推進職教改革創新 構建現代職教體系[J].在線學習,2021(06):18-20+80.
[2] 王成云.衡陽市職業教育管理立交橋建設對策研究[J].經濟師,2021(03):142-143.
[3] 鄧世凱,高慧.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衡陽市產教深度融合策略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22):102-103.
[4] 唐鷹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與職教體系的融合[J].知識文庫,2019(24):232.
[5] 夏磊.基于現代職教體系建設下文化基礎課改革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84):40-41.
[6] 俞啟定,喻忠恩.對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思考——基于終身教育視野[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40(02):1-5.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作者簡介:李皎潔,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職業教育;歐陽琳,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職業教育;申蓁,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農村電商。]? ? ? ? ? ? ? ? ? ? ? ? ? ? ? (責編:賈偉)